旧拓本为明末清初所拓,清末时重新装裱,保存完好。党晴梵先生在裱本正文首页上所题:“此本当系明拓,至迟亦在清初,较今多数十字。
《颜勤礼碑》,唐颜真卿撰文书丹,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楷书,碑文一通。此碑结字端庄,宽润疏朗,气势雄强,骨架开阔,方形外拓,横细竖粗非常鲜明,方圆转折的笔法清晰。《颜勤礼碑》是学习颜体楷书的范本。
本书是中国碑帖经典中的一册。收入了明代书法家张瑞图的草书《后赤壁赋》。该帖笔势矫键跌宕,锋芒凌厉,方笔多于圆笔,一扫元明俏媚之书风,虽未入神,已属不朽之作。该书印刷精美,较好地再现了原作,是书法爱好者的范本。张瑞图(1570~1641)明代书法家。字长公,又字无画,号二水、白毫庵主等。泉州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探花,授编修,历官少詹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后入阁办事,晋建极殿士,加少师。善山水,尤工书,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并称“明四家”。其书法奇恣横生,风格多样,不落流俗,在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善用露锋尖笔,笔势跳荡多姿,节奏感强烈。结体平正而内促,形态紧张,显示出一种的自抑心理。以强烈的个性与崭新的艺术风貌独树一帜。尤精大字匾额。书名远播日本、朝鲜及东南亚诸国。所书《草书后赤
书法目前,继王羲之后,颜真卿是另一位影响巨大的书家。颜真卿出生于一个重视书法传习的文化世家。其五代祖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伯父颜元孙有《干禄字书》传世。父亲颜惟贞自小寄养在舅父殷仲容家,学习殷氏笔法。颜真卿少时即秉承家学,据传缺乏纸笔时,用黄土扫墙习书。他擅长正书、草书,笔力遒婉。颜真卿传世的书迹约有七十多种,为世所重的有楷书《多宝塔碑》、《东方画朔》、《颜勤礼碑》、《大字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颜家庙碑》等,以及行草书《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争座位帖》等。其中《多宝塔碑》书于唐天宝十一年(二),颜真卿时年四十四岁,是颜真卿早期楷书范本。《多宝塔碑》碑文记述了楚金禅师修建千福寺多宝塔的前后经过,以及其间出现的种种灵应和神奇迹象。该碑共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全
《费新我书作创作实例》是当代书法大家费新我创作书法作品过程的再现。全书共分四个部分,章是费老对书法的感悟,分为十要。第二章,是费老创作书法作品的实际过程。第三章,是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样式和书写时的错漏字的补救实例。第四章,作品欣赏。《费新我书作创作实例》由费老的入室弟子胡文虎先生编著。胡文虎先生是一位十分有心的人,有十分丰富的手资料,保存了大量创作过程中的样稿。费老对书写作品十分认真,常常一幅作品须反复推敲,书写四五张纸,修改后才得以定稿,最后书写作品时一气呵成。胡文虎先生将费老的这一过程悉数保留下来,连同一些有趣的往事一并展现在书法爱好者面前,这将对书法爱好者起到很好的指导和示范作用,也是书法教育工作者十分有用的参考书。今年是纪念费新我诞生110周年的节点,费新我的书法创作
《华山庙碑》被誉为“汉隶品”,是汉代著名碑刻。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立于陕西省华阴县西岳庙内。碑额篆书“华山庙碑”四字。碑文,隶书22行,行38字,是当时郡守袁逢将前代所立碑文,按经传所载,重新整理铭刻的。内容记述了周至汉间,历代统治者祭华山的祀典。碑额两旁有唐李商隐、张嗣庆、崔瑁、李德裕等人题名。该碑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毁于关中大地震,原石现已无存。这块自古至今一直被誉为“品”的名碑从此消失了一千多年。目前所知传世本见于著录者,有《四明本》、《华阴本》、《长垣本》、《顺德本》,被称为三本半拓片。之所以被称为“三本半”,是因为其中《顺德本》只拓了一半。汉碑极少有刻书写姓名的,此碑末刻有“京兆尹敕监都水掾霸陵杜迁市石,遣书佐新丰郭香察书,刻者颖川邯郸公修……”。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