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1844 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庐、石尊者等。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氏工篆书,于石鼓文用力*深,其临写的石鼓文用笔遒劲,气息深厚,自出新意,被誉为 石鼓篆书*人 。 石鼓文*著名的拓本为明代安国所藏的先锋本、中权本、后劲本三种北宋拓本,三者以先锋本*古,以中权本存字*多。现以先锋本与吴昌硕七十二岁时为挚友王一亭精临的石鼓文墨迹对照出版。其中,先锋本所缺之字以中权本补充,吴氏未临之字以宋拓本复原后替代。
此书为“名家批注本”系列之一,约请当今书法名家对经典碑帖进行赏析评注,旨在为广大书法创作者及研习者提供理论和技术两方面的支持,也为碑帖爱好者提供很好的参考。《怀素自叙帖》为草书名品,历来为草书学习这所重视,加之名家批注必将有益于读者对此碑的解读和学习。
此书为“名家批注本”系列之一,约请当今书法名家对经典碑帖进行赏析评注,旨在为广大书法创作者及研习者提供理论和技术两方面的支持,也为碑帖爱好者提供很好的参考。《曹全碑》为隶书学习必经法门,加之名家批注必将有益于读者对此碑的解读和学习。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狭义而言,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广义来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书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书法是借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第二,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汉字的特殊性是书法特殊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书法离不开汉字,汉字点画的形态、偏旁的搭配都是书写者较为关注的内容。与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
《中国书法教程》共六册,分别是:《楷书教程》《行书教程》《隶书教程》《篆书教程》《草书教程》《篆刻教程》。目前,图书市场上的同类书基本上是纯学术的研究读物,不接地气。 《中国书法教程 篆书教程》结合技法教程阐述理论话题,将各种书体讲解透彻。作者为卢中南、叶培贵、赵宏等学者,具有很大的市场号召力。
《玄秘塔碑》颂功德碑文由唐朝宰相裴休撰,著名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由刻玉册官邵建和及弟邵建初镌,从撰文、书丹到镌刻世称“三绝”。
凡学书法之人,必先从碑帖入手,秉此学书原则,《墨点字帖》套书编者精选历代经典碑帖,以高清彩色印刷再现原貌。同时为了 方便读者临摹学习,在编排上做了创新,每页作品精选部份代表例字,由专业人员技术处理,还原放大置入米字格中。本套字帖适合书法爱好者及入门者临摹选用,既可观摩作品的原汁原味,也可左右对照品读临习,实用性强。 这本由周思明编写的《颜真卿颜勤礼碑(历代经典碑帖高清放大对照本)》是其中一册。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铭文近五百字,在目前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长,其书法饱满庄重,匀称妥帖,结体方长,线条遒劲,是西周晚期金文的典范,近代书法大家李瑞清曾以“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评之。
《张黑女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又称《张玄墓志》。其书法精美遒古,峻宕朴茂,结构扁方疏朗,内紧外松,多出隶意。此墓志虽属正书,行笔却不拘一格,风骨内敛,自然高雅。笔法中锋与侧锋兼用,方圆兼施,以求刚柔相济,生动飘逸之风格,堪称北魏书法之精品。
本系列丛书精选历代常用碑帖范字加以放大,并配以折页的形式,有别于市面上的其他书法类图书,是本社黑白版《中国历代法书名碑原版放大折页》(常销,)的彩色升级版。既可用于学校、书法培训中心,也可为书法爱好者自学使用。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北宋第八位皇帝,在位二十五年,国亡被掳受折磨而死。赵佶能书善画,精于鉴别,是一位大艺术家。其楷书“瘦金体”,为后世所重。《神霄玉清万寿宫碑》,碑文共十六行,满行四十字,正文共三百六十六字。此碑为宋徽宗于宣和元年(1119年)以瘦金书写成,意在向天下阐明以道教治国的思想。先令汴京神霄宫刻碑,以该碑拓本颁赐天下,摹勒上石。现存于福建莆田三清殿的《神霄玉清万寿宫碑》,即是根据颁行的拓本摹刻的。《神霄玉清万寿宫碑》楷书中带有行书笔意,结字内紧外驰,细长欹侧,用笔爽利自然,布局疏稀而和谐,显得秀媚、静穆。此碑与宋徽宗其他手迹相比,略显丰腴,波磔神韵,跃然眼底。
《怀素狂草四十二章经真迹》在这种时风下,诱发起怀素对书法的爱好,自述『经禅之暇,颇好笔翰』。因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广植芭蕉万,其临池挥洒,因名所居日『绿天庵』。又曾制漆盘、漆板而练之,日久天长盘板磨穿。由于勤奋,毛笔秃废很多,他将成堆的弃笔埋于,由此可见刻苦勤学之一斑。最初他从张旭的学生邬彤学字,草书学二王、张芝,后学张旭。怀素善豪饮,喜鱼肉,时人称其为『醉僧』并广交名流骚客。为求书法真谛曾赴广州拜谒徐浩。后在洛阳经颜真卿所传授始得张旭笔法精髓。在『西游上国』(西安)后使之受到,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有了自己的创造和发展,终以学而有成,为识者器重。怀素的狂草,不仅腾声唐中而且享誉后世,历代书评家皆多称赞,怀素狂草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古老的又是年轻的,既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既是高深的又是普及的。几千年来名家众多,杰作无数,对历代文化和艺术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甚至成为某些时代文化的象征。 近20多年以来,书法艺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的繁荣。然而虽然书法队伍不断壮大,书法家不断增多,但与我国人口的众多,文化艺术需求的日益增长相比,书法艺术的普及和发展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空间。 书法的学习有着自身的独特性,那就是必须临习古人作品。不曾临习碑帖而要在书法艺术上有所成就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学习者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又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肯定会走弯路或者误入歧途。更有不少的书法教师,自己都没有好好临写过碑帖,对书法艺术没有起码的认识,却在办班授课,其结果必然是误导学
该书分为四个单元。 在“单元《圣教序》基本点画的变化”中,解析了点、横、竖、撇、捺、钩、折、挑八种基本点画的变化。 在“第二单元《圣教序》偏旁部首的变化”中,解析了《圣教序》中偏旁部首的变化。本单元列举的偏旁部首与现代汉语中的偏旁部首有所不同。 在“第三单元《圣教序》结字的变化”中,从轻重有度、笔画连带、点画省减、疏密得当、参差错位、体势欹侧、避就揖让、行草杂糅、态势自然、同中求异十个角度对《圣教序》结字的变化进行了解析。 在“第四单元原帖赏读”中包括《圣教序》全帖及释文;全帖均为精选善本,并进行了放大。
暂无
《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是颜真卿五十九岁时为其曾祖颜勤礼撰文并书的一块碑刻。碑文主要内容追述了颜氏家族祖辈的功德,叙述后世子孙在唐王朝的业绩。此时颜鲁公精力充沛,功力深厚,笔法精到,已形成颜体丰伟豪迈的独特风格。此碑集苍劲、雄伟、精丽于一身,达到了“颜”字美的。 《勤礼碑》四面刻字,现存两面及一侧。碑阳、碑阴各19行,每行38字,碑侧5行,每行37字,计1667字,左侧铭文在北宋时已被磨去。
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将以多种形式陆续推出面向社会大众,全面介绍故宫珍藏历代书法家重要作品的高品质出版物。 本套技法精讲系列丛书辑,是本社针对二○○八年首次出版的五十册《故宫珍藏历代名家墨迹》而特别策划的深度学习与研究名家书法的技法类图书。精选五十册中古代书法大师王羲之、米芾、赵孟頫等人代表性的作品,针对性地聘请对大师作品有专门研究的书法家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写经验,分别从多种角度剖析讲解临写技巧。内容涉及基本点画、用笔特征(点法、横法、竖法、撇法、捺法、折法、钩法)、偏旁部首(偏旁组合法、难辨字、形近字)、结体特征、同字异形等方面,是一套专为临习与研究名家书法而编写的参考书。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王羲之传世墨迹甚多,但编者特将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等以大八开形式放大印出,以飨读者。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工诗文,为江西诗派鼻祖。擅正、行、草书。初师周越,后宗颜真卿、张旭、怀素、杨凝式等,尤得力于《瘗鹤铭》。“宋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