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典是在日本东京堂一九八三年出版的《近代篆刻字典》基础上编辑整理而成。 本字典收集中国明清以来主要篆刻家及被称为“三堂印谱”之《学山堂印谱》、《赖古堂印谱》、《飞鸿堂印谱》中之印影。 本字典共涉篆刻家三百四十余人,收录首字三千三百余字,所收印影约四万五千枚,字后皆注明作者。 本字典印文之序,大致按篆刻家年代之序排列。检字表及索引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准。 本字典所收印影,均按原大剪贴。 书末附《印小人传》,由潘国彦同志编。
印章,其起源要上溯至殷周际,到北宋米蒂开始,文人自篆自刻,印章成为一门艺术。沙孟海编著的《印学史》结合印章图例三百三十八颗,介绍印章的产生发展变迁,及几千年历史中**的印学派别、印学名家、及印学名作。
篆刻艺术是我国独有的一门传统艺术,其实篆刻艺术的载体——印章,其最初是作为实用品而存在的,最早使用印章的人可能是做陶器的工匠,他们做好泥坯后习惯性地在上面做个记号。后来,人们之间出于联系的方便,派人互传信函,那个时候的信函是写在竹木筒上的,用绳子连缀起来,写好后卷起承相成一批,为了防止在送信的途中被人私拆偷看,拿一块湿泥放绳结上,然手用一个印按在上面,留下一个印记,这样如果印记被破坏,就表示看信函的内容可能被泄漏了,这个印记叫做封泥。 本书以讲座的形式,向广大篆刻爱好者介绍了一系列篆刻入门知识,让读者了解篆刻艺术的起源、发展、演变、流派等常识,提供了新手入门所必需的文字、材料、工具、技法等知识,以历史的脉络去了解各个朝代的印章风格,把明清的篆刻名家一一介绍给读者,并探索他
暂无内容简介。。。。。。
汉官印总体艺术风格浑厚古朴,外拙内巧,端庄凝重,平正自然,落落大方。但亦不乏粗放雄伟,瘦劲峻峭和奇崛苍茂一路风格的,正是它的多姿多彩,使印章艺术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中国篆刻集萃系列:秦汉官印集粹》选用了其间较有代表性的作品,皆个性独特、风格鲜明,可资读者学习、参考。
新华书店正版书籍
篆刻是赵之谦心中永恒的情结。尽管他从政江西,为实现经世致用的政治理想而试图舍弃艺术,但内心的苦闷彷徨仍溢于言表。他的一生最终仍是属于艺术的,活跃于19世纪中叶的赵之谦因书画篆刻载誉史册,而不是其他,这在赵之谦而言,既是始料未及,也有悖于他涉艺的初衷,从而为他的艺术人生增添了悲壮的色彩。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意在通过对作品文化背景的阐述,为赵之谦篆刻艺术的爱好者提供基本的解读方法,并试图通过对赵之谦个性化创作的解析,使读者对篆刻艺术的技法有所了解,在学习方法上有所提示,并希望能由此增进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赵之谦是我国近代一位在书法、绘画、篆刻、诗文等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家。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选取赵之谦的印章作品,通过一方方具体的
本书精选古玺三百方,释文准确,另附录有历代有关古玺的名家评论和全书检字表,便于读者理解和查询。
汉官印总体艺术风格浑厚古朴,外拙内巧,端庄凝重,平正自然,落落大方。但亦不乏粗放雄伟,瘦劲峻峭和奇崛苍茂一路风格的,正是它的多姿多彩,使印章艺术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中国篆刻集萃系列:秦汉官印集粹》选用了其间较有代表性的作品,皆个性独特、风格鲜明,可资读者学习、参考。
怎样刻边款》共七章内容,包括边款概述,刻边款的工具和材料,边款的用字选体,边款的内容,边款的位置与形式,边款刻制,拓边款等内容,对边款的历史及后续发展、刻边款的技法及材料做了全面的论述。 显示更多 显示更少 --------------------------------------------------------------------------------
本书为“经典碑帖实用集字春联”系列中的一本,通过选择颜真卿传世楷书碑帖中的经典字体,组合成春联,供春联书写者参考、借鉴。本书从实用出发,内容上分门别类,丰富翔实,便于查找,形式上好力争充实,强调实用,相信能给读者以帮助。
篆刻艺术是我国独有的一门传统艺术,其实篆刻艺术的载体——印章,其最初是作为实用品而存在的,最早使用印章的人可能是做陶器的工匠,他们做好泥坯后习惯性地在上面做个记号。后来,人们之间出于联系的方便,派人互传信函,那个时候的信函是写在竹木筒上的,用绳子连缀起来,写好后卷起承相成一批,为了防止在送信的途中被人私拆偷看,拿一块湿泥放绳结上,然手用一个印按在上面,留下一个印记,这样如果印记被破坏,就表示看信函的内容可能被泄漏了,这个印记叫做封泥。 本书以讲座的形式,向广大篆刻爱好者介绍了一系列篆刻入门知识,让读者了解篆刻艺术的起源、发展、演变、流派等常识,提供了新手入门所必需的文字、材料、工具、技法等知识,以历史的脉络去了解各个朝代的印章风格,把明清的篆刻名家一一介绍给读者,并探索他
《宿悦书法篆刻精选》收录了宿悦的诸多的书法作品和篆刻作品,我们从中分明可以看到作者对美的向往与追求以及秀劲清丽、恬淡平和的特点。
本书的前言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篆书章法作品说长方中堂(一)大篆陈毅诗“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不因鹏翼展,哪能得鸟途通。海酿千钟酒,山栽万仞葱。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采取行草竖行式,不分横行。因字数多,又是名诗,不加释文,末行下空白较多,落款钤印。篆书的章法和行、草书相比,相对要简单些,万其是小篆,与楷、隶书有不少共同之处,如平整匀齐,横竖成行。但大篆、甲骨则不尽然,要丰富复杂些,因为它们年代太久远,字形太古老,又是刻或铸在不同形状的骨片或铜器上的,不象在平正的纸上好安排,因此章法也不尽相同。
汉印是篆刻史上的个高峰。它在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为后世开创了“汉印”的范式。从总体风格上讲,汉印以方正平实为大宗,缪篆入印、屈曲缜密,形神朴茂、端庄大方……《汉官印(2)》(作者欧键汶)是“”中国篆刻艺术精赏系列之一,介绍了各式汉官印章。
树恒由河南移居深圳十数年,沉浮于商海之中,然心与艺术息息相通,于金石翰墨锲而不舍,不断以新作问道于我。在篆刻界,他是一位不事张扬,但不断取得新成绩、不断有新突破的青年篆刻家,渐渐在业内崭露头角。作为创富热士的深圳,搞艺术是不讨好的事,想做出成绩,需要超乎常人的热情与执著,需要坚持不懈,而树恒之长,正在于一个“恒”字。 树恒从事书法篆刻创作已有二十余年了,他在秦汉古印的基础上,汲取清代诸流派及近现代诸家之长、贯通融合,渐成自家于平实中求变化、在清雅中见古风的特点。就整体来看,其风格受益于赵之谦、黄士陵为多。他用刀于爽健明快中见温润,于厚重之中见骨气,能脱古印烂铜面貌,求作品中的刀情石趣。他篆刻中的用一性,而不拘泥于文字学意义上的纯粹性,一切以篆刻美为指向。他篆刻中的章法,在
《西泠八家/中国篆刻艺术精赏》编著陈建辉。 一部篆刻史既是一部文字演变史,也是一部审美演变史,更是一部技艺演变史。它在方寸之间藏纳世问万象,是我们窥见古人心性与智慧的一粒芥子、一颗沙粒、一滴水珠。先人对于美的认识、对干美的体验以及对于美的表达,都蕴藏其中。我们需要找到合适钥匙,去打开心灵之锁。 篆刻是“技艺”的篆刻。从陶拍一路走来,印章技艺的发展就是一场动人的接力赛。由最原初的先民随心刻画,无法之法;到纳入“百工”而成为传承有序的家族技艺,铸凿琢磨都传承有序,代代绵延;后又经由文人介入,结合其自身审美趣味,而将对这种技艺的体验演化出镌刻印章的技法,冲切披削以至于敲击摩擦无所不用其极,篆刻技艺越来越直接得与篆刻风格自觉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篆刻由单纯的技艺传承转入了风格
《原来篆刻这么有趣》遴选了作者150多方篆刻作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作者的理念、感情和感受。篆刻作品的内容多样,包括政治、经济、文学、音乐、绘画等,篆刻形式既继承传统又有创新。每幅篆刻作品配有题记、小知识或诗、词、绘画作品。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突破了传统篆刻图书的特点。既可作为篆刻艺术的普及读本,也可作为珍藏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