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姐说西方音乐》是一本妙趣横生的音乐艺术读物,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幽默、轻松、时尚的笔触讲述了西方音乐史上所发生的趣闻轶事以及的作曲家和他们的音乐作品,在通俗易懂的文字间又做到富有深度和专业性,可谓是深入浅出,是了解西方音乐及其历史发展的一本趣味书籍!
《竹笛艺术研究》记录了张维良教授在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上下求索、忠诚实践的心路历程,体现了作者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为今后民族器乐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诸多启迪。这部著作是笛乐领域里承先启后的历史性接力,也是我们推进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进程中目标明确的具体行动,必将为弘扬中国音乐文化做出应有贡献。民乐,或国乐、中乐、华乐,乃国人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之一。有呵护则自信,有创新则自豪,有实践则发现,有为人类进步做出无可替代的贡献的理念则自觉。
本书有两点非常值得称道: 其一,以严谨的结构框架和逻辑层次,率先揭示了旋律学科理论之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完整体系。 其二,率先指出了长期以来存在于中外音乐基础理论系统中,由于对“调、调式、调性、音阶”四个基本概念以及“调、调式与调性”、“调式、调性与音阶”两组概念之间辩证关系在认识上的混乱所酿成的失误。并指甜这种失误对音乐教学、理论建设,特别是旋律学科建设的负面影响。同时对导向正确认识的途径和不同理念的沟通、衔接,提出了解决办法。其毋庸置疑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中 赵宋光《旋律学学科建设刍议》),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乃至广大音乐爱好者的理解和称许。 等待着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本书近50篇文章分十四章,按照“定义与现状”、“历史与思潮”、“程序与方法”和“运用于领域”四辑及“附录”编排,每一辑都有一个“概述”提要性地总结该部分所设计的核心问题和理念。如此,作者以横向结构性的方式比较全面地将音乐人类学在近15年间所发生和发展的状况以及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纳入其中进行了展示。《音乐人类学:历史思潮和方法论》是作者1990年至2004年间撰写和编译的论文和文章,洋洋530余页约45万字的著述不仅是他本人涉足音乐人类学领域的重要学术成果的汇集和总结,同时也是该领域的学术动态在国际和的实时体现和反映。也正如作者自己总结的那样:它是“一本系统阐述这一学科方法论的专著,填补该领域的空白”的成果。该著作在成果汇集编排中所呈现的学科“系统性”构想。
《音乐考古与音乐史》辑录的论文,是方建军在2006至2009年间撰写的,其中绝大部分已经发表。书中所收论作,依论述的内容和性质大体做了分类,编为通论、出土乐器研究、海外古乐器研究、乐律学史研究、音乐思想史研究等五辑,并增加了一些插图。
这是一本系统的训练和声听觉的中级教材,既可供专业学校视唱练耳课使用,也可作为业余接受基础训练的少年儿童及音乐爱好者的用书。全书共分五章,从三和弦至无关系转调,概括了传统和声的主要课题。书中的970条练习多数都是经过教学中反复实践而保留下来的,其中单个和弦、短连接等预备的基本练习184首,四声部和弦连接405首,和声曲例381首,此外,并附有练习步骤与要求。
本书近50篇文章分十四章,按照“定义与现状”、“历史与思潮”、“程序与方法”和“运用于领域”四辑及“附录”编排,每一辑都有一个“概述”提要性地总结该部分所设计的核心问题和理念。如此,作者以横向结构性的方式比较全面地将音乐人类学在近15年间所发生和发展的状况以及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纳入其中进行了展示。《音乐人类学:历史思潮和方法论》是作者1990年至2004年间撰写和编译的论文和文章,洋洋530余页约45万字的著述不仅是他本人涉足音乐人类学领域的重要学术成果的汇集和总结,同时也是该领域的学术动态在国际和的实时体现和反映。也正如作者自己总结的那样:它是“一本系统阐述这一学科方法论的专著,填补该领域的空白”的成果。该著作在成果汇集编排中所呈现的学科“系统性”构想。
这是一本系统的训练和声听觉的中级教材,既可供专业学校视唱练耳课使用,也可作为业余接受基础训练的少年儿童及音乐爱好者的用书。全书共分五章,从三和弦至无关系转调,概括了传统和声的主要课题。书中的970条练习多数都是经过教学中反复实践而保留下来的,其中单个和弦、短连接等预备的基本练习184首,四声部和弦连接405首,和声曲例381首,此外,并附有练习步骤与要求。
就六朝的具体情况而言,东吴与东晋、南朝的外部对立力量有所不同。东吴与魏、汉三分天下,是汉末军阀混战的结果,因此东吴是分裂割据政权之一,但根本的文化命脉并未发生危机。东晋、南朝,则与五胡十六国及北朝相对峙。面对北方游牧部族蹂躏毁灭的巨大压力,被迫退守江南以求偏安的东晋,名义上是晋朝的延续,衣冠礼乐多取晋朝,以此体现政治文化的连续性。在少数族人占中原、北方各族持续冲突混融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南朝能够同北朝抗衡对峙,江南遂成为汉文化保存发展的重要地区。华夏文化命脉,得以较完整保存延续于江南,在南方发扬光大,并回流影响北方,这在中华文化史上极其重要。与江左文艺出现的繁荣盛况相比,北方十六国文风衰竭,可谓文化沙漠,百余年间既无卓著之文人,也无可称述之作品。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族政权逐渐走
作为一个视音乐为生命的音乐家,他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居然连钢琴都不愿碰一下。在书中,他也向我们描述了这一段心路历程。 《倾听雅尼》使我们看到了这位对音乐无比投入的艺术家是如何怀着一种不可战胜的信念让自己的音乐成功走向世界的。事实上,也正是这种执著使雅你对创造力有了深刻而独到的理解,我们因此也有幸与其分享这其中的奥妙。 这也是作者献给父母的一封爱的家书。在父母开明而温和的教诲下,雅尼懂得了什么是爱、什么是真理,这些道理让他受用终生。 这本无数乐迷期盼依旧的传记在略带伤感的同时有着的率真,是作者的真情流露,坦荡而富有内涵,实在而富有激情。就像是他的音乐,只不过是用文字来谱写。
音乐在社会功能的参照派生自它的社会环境。音乐的社会事实可能对于社会现实和其他的音乐事实起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分别地涉及社会历史的和社会艺术的方面。前者对于不同时期和地方的音乐活动影响,后者依靠更自由的艺术的方面。前者对于不同时期和地方的音乐活动影响,后者依靠更自由的环境的作用,它能够时代的空间。然而,尽管一些特别的地球上的社会确定以决定性的方式了影响了音乐的社会功能的演变和转化,但是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每一个地球上的社会创造了全部的它必须或它可能必须去满足的社会生活艺术需求的所有音乐艺术(所有的作品)。不存在绝对的决定性的制约,它能根据社会内具体需要自动地产生音乐艺术的结果。只存在一种社会制约作用,其允许音乐活动在社会中表现和去实现,按照社会功能在特定的社会场景中的可能,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