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学者型法官的审判经验和思想精华这是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融审判实践与理论思考为一体,将法律适用过程创造性地分解为九步形成的《要件审判九步法》,层层递进,步步为营,是审判活动成为一门裁判艺术。 通过它,您将了解法官的思维模式和办案思路;通过它,您会发现法官的智慧和法律的魅力。 《要件审判九步法》对于法律从业人员培养法律思维方法和提高法律适用能力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对于律师办案、法官审案具有实际的操作指引作用。 《要件审判九步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详细介绍了“要件审判九步法”的具体内容(步 固定权利请求;第二步 确定权利请求基础规范;第三步 确定抗辩权基础规范;第四步 基础规范构成要件分析;第五步 诉讼主张的检索;第六步 争点整理;第七步 要件事实证明; 第八步 事实认定;第九
张铎编写的《中国信访制度研究——公民主权与普通人政治》从规范概念开始,分析信访行为存在的原因及必要性,探讨信访活动的制度定位,论述公民主权定位的中国信访制度的建构原理、建构原则和应具备的功能,指出中国信访制度与人类社会发展存在的内生性联系,详细深入地讨论了中国信访制度。
本书介绍和交流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都是源于实践,可作为各地加强检察机关内部执法办案监督的参考,也为今后加强这方面的经验交流和理论。该书介绍的加强内部执法办案监督的经验,都是源于实践,尽管有的是探索性的,还不够成熟,但可作为各地加强检察机关内部执法办案监督的参考,也为今后加强这方面的经验交流和理论研究开了个好头。各地要认真学习和借鉴这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创造出符合检察工作实际、切实可行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使这项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促进检察机关整体执法水平的提高,为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面向未来,中国的法律要走向世界,较有可能的就是数字经济方面的法律。同时,中国数字经济要世界,则需守护的底线也在于为各类主体的数据权益提供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制度保障,为数字领域提供完备精准的法律规则。《数权法3.0》以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发布的300余部隐私、信息或数据相关法律制度为蓝本,通过对域外数权制度相关条款进行溯源、梳理、比照、分析,研究我国数权立法的前瞻性问题。
《民事执行实务难题梳理与解析》对民事执行的一般规定、执行措施及执行救济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出民事执行实务中的195个难点问题。同时,该书还系统整理了人民法院执行局的相关裁定和司法复函,对上述195个难题提供了精准的解答和依据,言简意赅,免去执行法官查询浩如烟海的司法文件的劳顿,极具实用性。
《非同寻常的庭辩:名案代理词与辩护词精选》辑录了23起案件的代理词与辩护词,并附有案情简介,对方意见摘要,审理结果、评析及律师介绍等内容,将这些案件的来龙去脉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作为《非同寻常的庭辩:名案代理词与辩护词精选》主体的23篇代理词与辩护词可谓精彩绝伦,字字珠玑,充分展现了各大律师维护法律尊严的勇气及为当事人利益据理力争的执著,而其言辞的犀利与其中饱含的智慧也令人不禁击节赞叹。n 中央电视台台标的设计者竟然把央视告上了法庭,崔永元为自己的形象突然出现在某产品的广告中而打起了官司;仍为处女的麻旦旦居然被挖“”;某强奸案的受害者以自己的贞操权被侵犯为由索赔45万;綦江虹桥垮塌,承包人该当何罪?许运鸿、宋焕威、胡建学等权重一时的人物为何纷纷落网?近年来,一些名动一时的大案引
本书共收入28篇案例作为研究撰写裁判规则的素材。全书依《企业破产法》立法章节的顺序编排,所选案例基本上涵盖了立法各个章节的内容。对于本书的赏读,实际上也是在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企业破产法。 每篇案例裁判规则的体例均包括:裁判规则、典型案例、关键词、裁判要旨、裁判规则解读、裁判文书、法条索引以及同类案例索引等8部分内容,在形式上力求统一。每篇中除了裁判文书与法条索引之外,其他由作者撰写阐述的主体内容部分均控制在6,000字左右。其中涉及的关键词、裁判规则、裁判要旨和裁判规则解读在逻辑上以递进关系排列,由简入繁,字数也由少到多,便于读者逐步深入了解每篇裁判规则的精华,既方便读者的学习和研究,也有利于法官、律师等中介机构在实务工作中查阅和应用。
《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系列(2019 法治卷)》紧扣长江“保护”与“发展”主题,以“反映法治发展现状,评价法治建设得失,提出法治完善建议”为思路,以“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运行主要环节为路径,围绕江苏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法治建设主要方面,进行了整体、系统、客观的调查和研究。本卷由总报告、立法篇、执法篇、司法篇、守法篇,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篇和专题调研篇共七部分构成。
罗森贝克是很富盛名的研究证明责任的学者,《证明责任论》被称为其传世之作,出版之后一再再版。在本书中,他将引起实体法效果的法律要件一分为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配证明责任的学说,该学说一经提出很快在德国战胜其他学说取得通说地位,其影响不久便超出了本国,对日本及我国的台湾地区地区地区都很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本书曾于2002年由政法大学副教授庄敬华翻译在我社出版,累计销售8994册,深受广大读者的认可。本次推出的译本即是在此版本的基础上,引进很新第5版,由原著译者在原作基础上重译、修订。
《人民法院行政诉讼批复答复释解与应用》不是纯理论性的专著,而是针对具体实务问题的著述。这与司法批复的性质是相关的。司法批复是司法机关针对行政审判实务中疑难、复杂的法律适用问题作出的答复意见。行政诉讼法的内容比较原则。按照法律规定,下级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涉及到复杂的法律适用问题时,可以向人民法院请示。人民法院的答复意见既对该具体案件有约束力,也对同类案件有参考价值。因此,司法批复具有类似法律规范的普遍适用性。这些司法批复属于广义的司法解释的范畴。本书是对司法批复的解释,实务意味浓厚。但本书又不仅仅是实务书籍,在阐述相关实务问题时,也闪耀着理论的光芒,相信对于行政法学研究也会有所助益。
本书是一部基于实证调查,运用交叉学科知识研究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的理论著作,它力求开掘只有中国学者(由于其在自存环境和文化修养上的比较优势)才可能敏感察觉和提出的中国当代基层司法中具有实践意义的同时又对一般司法制度具有理论意义问题,给读者智识的挑战和思想的愉悦。 本书分四编。编以送法下乡、法院行政和审判委员会三个制度为切入点从达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考察中国基层司法的制度问题及理论问题。第二编针对区际法系和英美法系有关司法研究之空白;集中考察基层司法中的技术和知识问题,力求将传统司法理论中看不见的初审法官的技术和知识“问题化”,纳入一般的理论分析。第三编考察中国基层司法中包括法官在内的各类法律人。第四编考察了法律实证调查中的权力问题。是对本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本书用现代化视角概括了世界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与特点,分别探索了近代和现代两个不同时代背景下中国监狱现代化进程,并做了比较研究。接下来又重点探讨了中国监狱现代化面临的问题和全面现代化的途径,集中探讨了市场化、法制化、知识化进程中我国监狱体制的现代化问题、行刑体制的现代化问题、罪犯教育的现代化问题。同时结合我国的城市化、信息化、职业化进程,指出了我国监狱实现现代化必须要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基础上的信息化与职业化建设,这也是实现监狱现代化的正确的途径。
该书是李昌钰博士对20世纪传奇犯罪进行回顾的本书。这位世界知名的法庭科学家和杰里?拉布廖拉医学博士披露了之前从未披露过的一些事实与照片。与许多只能推测的新闻记者、专家以及其他作者不同,李博士的叙述都来自于的手观点。 该书结构清晰,构思巧妙,以李博士在时间上回到过去的旅行对萨科-范塞蒂案等七个传奇犯罪以及审判过程进行了回顾,李博士与虚构人物萨姆·康斯坦特的交流为本书的一条线索。其中萨姆作为时代的情绪与民意的代表,在其与李博士的交谈以及对每起案件的不同表现中体现了民众对司法工作人员处理案件的影响。该书的重点不在于对以往案件的批判、也不在于明确地表明到底何种结果才是公正的,而是通过李博士在时间上回到过去的旅行表达了以下几种观点:,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在制造与20世样的法庭科学错误;第
警察法是一国法律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长期以来,我国警察立法和警务实践颇为活跃,但对警察法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更属匮缺。《警察法论纲》一书是把警察法理论探索与警务实践结合起来,系统研究警察法中带有基础性、根本性问题的可贵之作。 这本著作用警察法基本理论、警察组织理论、警察职权理论、警务保障与监督理论四个部分,按照符合理论思维和实际运作的逻辑运演顺序,构建了一个视角新颖、特色鲜明、内容全面、结构合理的警察法理论的新体系。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以其对警察法专门问题的探索,拓宽和加深了部门法研究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对促进警察法制建设,对警察法理论研究和警务实践活动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应用价值。 本书作为警察法研究的一个初步成果,难免有不
《民事执行策略与方法》著者所言,主要关注执行权的配置、执行体制的构建、执行机构的设置等执行工作的基础性问题,而或多或少没有意识到研究执行策略与方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解决“执行难”问题,离不开宏观层面的体制转换和制度改良。但是,这种体制转换和制度改良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良好的体制和制度的贯彻落实,仍有赖于良好的策略和方法。从“执行策略与方法”的抱负看,它是务实理性的,追求的是在法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客观条件限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