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增订本)》是乔木1991年开始的回忆毛泽东的写作,计划写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毛泽东的思想和活动,但没有完成。自1994年9月出版,期间2003年又出修订版,此次是修订版改版重印。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谈话录”,是胡乔木二十多次谈话的纪录。其中有一篇1985-1986年、即这项工作开始前几年他同中央文献研究室同志的谈话记录,因属于同一个主题故一并收入。这些记录未经过他本人审定,但多是根据录音整理,只作了必要的文字修饰。第二部分“初拟稿”,是按照胡乔木生前拟定的题目,并根据他的谈话精神撰写的19篇文稿。第三部分是增订本补充的《胡乔木谈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共24篇文章。全书约550千字。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增订本)》是乔木1991年开始的回忆毛泽东的写作,计划写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毛泽东的思想和活动,但没有完成。自1994年9月出版,期间2003年又出修订版,此次是修订版改版重印。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谈话录”,是胡乔木二十多次谈话的纪录。其中有一篇1985-1986年、即这项工作开始前几年他同中央文献研究室同志的谈话记录,因属于同一个主题故一并收入。这些记录未经过他本人审定,但多是根据录音整理,只作了必要的文字修饰。第二部分“初拟稿”,是按照胡乔木生前拟定的题目,并根据他的谈话精神撰写的19篇文稿。第三部分是增订本补充的《胡乔木谈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共24篇文章。全书约550千字。
本书依据吴冷西同志手稿校订整理。 吴冷西(1919—2002)是中国新闻界著名领导人,自1952年起任新华社社长,1957年至1966年又先后兼任《人民日报》总编辑、中宣部副部长,1982年任广播电视部部长。长期伴随在毛主席身边,见证了许多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过程。 他是中共党内重要的笔杆子,从1959年起参加党中央、国务院重要会议文稿的起草工作。1975年任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和《毛泽东选集》材料组领导成员,并负责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写作的常务工作。 吴冷西奉调主持《人民日报》工作时,毛主席提醒他,要对困难有充分的估计,要准备碰到最坏的情况,要有“五不怕”的精神准备,也就是“一不怕撤职,二不怕开除党籍,三不怕老婆离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杀头” 。 毛主席还对他说:“如果在《人民日报》呆不下去,就回到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的毛泽东、王稼祥,他们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特别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更是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本书是王稼祥同志的夫人朱仲丽对两人关系及生平事迹的简要介绍。 在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史上,涌现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共产党人。他们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毛泽东和王稼祥从1931年4月相识在江西宁都县的青塘起,共同的志向就把他们凝结在一起。本书是王稼祥同志的夫人朱仲丽的又一力作,从两人的相识、相知写到两人因为共同的志向的凝结,并对两人关系及生平事迹的简要介绍。
从1949年3月乘火车“进京赶考”,到1975年最后一次南巡,毛泽东乘坐专列共计72次,在专列上工作和生活了2148天,累计6年10个月21天,总行程344.79万公里。 毛泽东曾颇为自得地说过:“坐火车可以掌握主动权,想停就停,想走就走。想停就找个支线停下来,可下车看看,或找当地领导谈谈都行。”专列,事实上成为了毛泽东的流动办公室,人们称誉为“流动的中南海”。 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河北、四川、河南、山东、湖北、湖南、安徽、浙江、上海、江苏、江西、广东……专列就这么载着毛泽东,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断驰骋在中国版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