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系列集刊的第五辑,旨在讨论青少年正面成长的重要性,介绍“共创成长路”田家炳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在中国大陆的发展情况。本书主要有以下内容:(1)通过介绍“共创成长路”田家炳青少年成长计划的课程发展、推行及评估,概述计划的过去和未来;(2)探讨“共创成长路”计划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3)在具体课程实践上,探讨将共创课纳入内地中学常规课程体系的可行性,并对实际实施中如何结合以上课程上好共创课提出建议;(4)在课程设计上,探讨“共创成长路”初、高中课程设计与“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共通点,对长远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出实践思路。相信本专辑对“共创成长路”田家炳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探讨及当中呈现的正向视角,能给读者、实务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带来更
如果我们将一个被双重边缘化的群体——农村妇女——作为考察的中心点,我们对中国革命会有什么样的理解呢?在《记忆的性别》一书中,贺萧自1996年至2006年期间,用十年时间,访谈了陕西农村72位老年妇女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等革命年间的生活变迁史。通过对这些妇女生活史的叙述和富于洞见力的分析,贺萧像我们展示了党和国家的政策如何既带有地方性,又具有个人色彩,以及这些政策如何影响了农村妇女生活的方方面面:农事、家务、政治行为、婚姻、分娩、育儿,甚至是她们的德性观。这些妇女从当下的制高点叙述自己的过去,她们强调了自己固有的美德、重要的功德和深藏于心底的怨恨。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农村及当下,她们的记忆能对我们说出什么样的、关于社会性别作为一条权力、差异和集体轴线的故事?通过展现这些记忆,贺萧有力地审视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