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中国出版蓝皮书 2022-2023年度的研究成果,延续了历年来的研究特点和内容。本书由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出版业大事记等五大部分组成。总报告以 融合创新,协调发展 为主题,全面梳理了2022年中国出版业发展概况,并对中国出版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进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建议。分报告对图书、期刊、数字出版和印刷业、出版发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专题报告通过出对版业典型事例和发展新动向的研究分析,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新亮点、新发展和未来趋势进行了阐述。本书还梳理了港澳台的出版业发展情况,并整理了2022年中国出版业大事记,全面回顾和梳理了2022年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出版业发展全貌。
《2021-2022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中国出版蓝皮书 2021-2022年度的研究成果,延续了历年来的研究特点和内容。本书由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出版业大事记等五大部分组成。总报告以 融合创新,协调发展 为主题,全面梳理了2021年中国出版业发展概况,并对中国出版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进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建议。分报告对图书、期刊、数字出版和印刷业、出版发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专题报告通过出对版业典型事例和发展新动向的研究分析,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新亮点、新发展和未来趋势进行了阐述。本书还梳理了港澳台的出版业发展情况,并整理了2021年中国出版业大事记,全面回顾和梳理了2021年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出版业发展全貌。
《2022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是由国家新闻新闻出版署规划发展司编写的对我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进行总结和统计的数据汇总,用直观的表格形式,对我国的图书出版,期刊出版,报纸出版,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以及出版物发行,出版物印刷,出版物进出口,版权管理及贸易等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和说明。对我国新闻出版业的专业工作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全面梳理了中国出版业发展概况,并对中国出版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进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建议。分报告对图书、期刊、数字出版和印刷业、出版发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专题报告通过出对版业典型事例和发展新动向的研究分析,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新亮点、新发展和未来趋势进行了阐述。
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论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战略定位、本质属性、基本构成、角色功能、内容生产、经营发展、效果评估、国际传播与人才建设的专门著作,全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中微观相交错,学术逻辑推演与鲜活案例展示相并陈,央省市县四级媒体相竞鉴,历史现实未来相辉映,业内外国内外市场相融合,利益关联主体相交锋,深刻隽永亲切地解析了县级融媒体中心深度发展的核心问题,以期为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提供简洁有效的路径,在融媒体中心百舸争流蓬勃局面的永恒进行时中,实现 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 的发展目标,成为地方党委政府 治县理政 的可靠抓手与平台。
《2021 2022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年度报告》一书是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负责的 中国动漫游戏产业蓝皮书系列 2021到2022年度的研究课题成果,延续了历年来的研究特点和内容。《2021 2022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年度报告》一书由 主报告 、 分报告 、 专题报告 和 大事记 几个部分组成。 《2021 2022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年度报告》是一本全面深入研究我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专题报告,报告对漫画、动画、游戏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同时也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0-2021年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年度报告》一书是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负责的 中国动漫游戏产业蓝皮书系列 201年度的研究课题成果,延续了历年来的研究特点和内容。《2020-2021年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年度报告》一书由 主报告 、 分报告 、 专题报告 、 区域报告 、 案例分析 和附录几个部分组成。《2020-2021年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年度报告》是一本全面深入研究我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专题报告,报告对漫画、动画、游戏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系统梳理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同时也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8年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年度报告》是一本全面深入研究我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专题报告。报告对漫画、动画、游戏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系统梳理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同时也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英国北威尔士艺术学院因为其儿童图书插画与出版专业而声名鹊起,在全世界童书出版界有着极高的声誉,毕业生受到了兰登书屋、麦克米伦等国际多家知名出版公司的青睐。本书由三位课程创始人共同撰写,是童书插画与创作专业的入门教材。 本书站在全球的视角,向童书从业者提供大量出版资讯和著名童书作家和插画师的作品案例。以全息式讨论方式,告诉童书创作者,如何让图画与故事叙述结合,并且提供超过50本的专业书籍推荐。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告诉作家、画家、编辑、童书爱好者,如何使用色彩、文字和图画设计出令小读者喜爱并受益的童书。 本书由台湾大学图画书课程讲师、加州大学艺术史硕士、台湾著名童书推广人宋佩老师倾力翻译。
本书分理论篇和实务篇,主要在公共外交的视野下,对媒体应对涉及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阐释,揭示媒体应对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本书所着力强调的正是这样一种界限,每个观点和另一个观点这间的过渡和关联。当然,作为一本导读和入门性质的书,本书有些说法过于简单了,希望真正有心深研康德的读者开动自己的脑筋将其扩展和深化。也许我今后将要出版的另一个对《判断力批判》作更详细解读的书会在这方面对读者有所帮助。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做为前两个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的调和,在美学思想方面产生巨大的历史影响,同时也可看作是人类学的巨著。本书简要介绍了康德的哲学思想,概括地阐释了《判断力批判》的要义。
本书具有四方面的特色:一是勇于探索创新意识。何纯先生的《新闻叙事学》,研究的是新闻学中的一个崭新领域。这个研究领域,学科历史短,学术积累薄,可资借鉴资料少。因此,主要靠研者去探索,去发现,去建构。 二是立体交叉的比较方法。新闻么事学是一个跨越多个学科边界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从事这个学科研究,既要多个学科的知识储备,也需要立体交叉的比较方法。何著在研究方法上,就具有这种立体交叉性, 三是关注现实的学术情怀。新闻学是一个介于基础理论和技术理论之间的应用理论学科,与现实社会和时代精神具有密切的联系,作为新闻学分支学科的新闻叙事学也不例外,何纯先生的《新闻叙事学》就具有这一特征。 四是“出”“入”并行的双重视野。何纯先生编过报纸,做过电视,有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同时在高校从事
第二语言教学教授的是跨文化交际,不能只教授语言交际,也要教授非语言交际。在第二语言国家的第二语言教学还不能忽视外国留学生的文化休克对语言教学的干扰,需要将跨文化适应教育与语言教学相结合。本书比较全面系统地讨论了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和如何将跨文化交际理论引入第二语言教学课堂等问题。
英国学者约翰·威利斯·克拉克(John Willis Clark)的《照管图书》,是一部西方图书馆史名著,其用大量文献资料和手的考察纪录,详细研究了西方世界两千五百年间(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18世纪)图书馆及其设施的发展演化,加之其中附有大量珍贵的图片,有很高的历史和文献价值。
兴起于当今西方世界的媒介民主公共运动方兴未艾,它的政治意义何在?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萨帕特主义以及独立媒体运动引发了学界和政治界对批判性传播的关注。这股学术浪潮的主要关注点在另类媒体和社会运动的“媒介策略”之上,如“通过媒介推进民主化进程”。海科特,凯偌尔的这本《媒介重构(公共传播的民主化运动)》乘这股学术浪潮之势,分析媒介自身的民主化问题,并将媒介作为对其他社会运动产生关键性影响的特殊领域,对新闻报道机制的改革问题进行探讨。 《媒介重构(公共传播的民主化运动)》假设大众传播领域中存在着巨大的“民主赤字”,是“民主赤字”推动了全球化中心地带(北大西洋地区)的公共传播改革。本书的聚焦点是激进主义运动如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媒介内容、媒介业界、媒介结构和媒介政策提出挑战并促使其改革。 本书
本书《匋雅》又名《瓷学》,出版于清宣统二年(1910),是作者日常所见瓷器及个人鉴赏瓷器的心得随手札记,编者对其加以归纳整理,配以相关瓷器图片,对瓷器的形状、颜色、质地等方面的描述及鉴别颇有见地。
本书是“鲍鹏山中国经典新读文库”之一种。 《论语新读》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导读方式,将中国传统经典《论语》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与一一阐发出来。或指南古今,融会贯通;或幽默俏皮,谈笑风生,让人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充分感受经典的恒魅力。 本书体例包括原文、注释、译文、导读、成语溯源、知识积累等部分,集经典的智慧体验与文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于一体,尤其适合传统文化爱好者及广大学生朋友阅读。 “鲍鹏山中国经典新读文库”还将陆续推出《孟子新读》、《老子新读》、《庄子新读》等,敬请期待。
《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中国的数字博物馆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经历了从“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博物馆”上网到“数字博物馆”,从启动“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中国数字博物馆工程”到“中国科普博览”、“中国数字科技馆”、“中国古代科技馆”、“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获得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大奖的过程。近年来“数字故宫”、“数字首博”、“数字敦煌”、“数字考古”等博物馆数字化项目,不力地保护和挖掘了中华文化的精华,而且在更大范围、用更加新颖的手法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事实表明,中国数字博物馆(科技馆)事业已经从无到有,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欢迎与青睐。 从2005年开始,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经济和倍息化委员会每两年联合主办一次数字博物馆研讨会。“2011年北京数字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