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教社翻译研究丛书:翻译学归结论》以过去的翻译研究为背景,系统思辨和证伪了文化派译论及相关理论,并以此为契机提出以归结主义方法论探求翻译本体论问题并建立相应的学术体系。书中系统论述了翻译学归结论的两大原则及相关参数,概念,分析严密,论证高度逻辑化。作者通过逻辑上的演绎与归纳以及细致入微的个案分析,为翻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翻译学归结论。
本书旨在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从实证出发,客观描述西方英语读者如何评价许渊冲的中诗英译作品;将许渊冲的翻译观置于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史的背景下加以考察,对其价值、地位与作用进行评断;进一步认识韵体诗(中诗英译)的利弊,以期对中诗外译主导策略提供必要的理论及实践参照;在关照西方读者审美情趣与“期待视野”的基础上,探究多维度译诗模式的可行性。 本书将参照实证调查的结果,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文本研究及历史考察研究为主线,论证许渊冲“优势竞赛论”及译诗策略的合理性及缺陷,以期在全面梳理许氏译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力求对其作出较客观、全面的论证与价值评判。
《中日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与教学》系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与教学”研讨会的论文集,全书精选与会者的论文36篇,内容涉及各学派翻译理论的引进及适用的翻译文本案例分析、日汉各类文体互译的技巧与策略探讨、翻译教学改革与翻译人才培养、时政翻译与外文编译等,为日语教学和日本学研究学界提供了十分宝贵且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的成果分享。
本书主要采用语料库实证方法对作为翻译共性之一的显化在汉英和英汉翻译中的表现进行探究。所用语料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王克非教授主持研制的“北外通用汉英平行语料库”。本书以双语平行语料为基础,将语际对比与语内类比相结合,以语言在构句层面的形式手段差异作为前提,以翻译方向和文体类型作为两个控制变量,对汉英和英汉翻译中连接成分和人称代词主语的转换进行考察,旨在发现语言形式手段差异与翻译中显化和隐化的关系,尝试从语言本质差异角度达到对现有关于显化研究结果的统一解释。研究表明,语言在构句层面的形式手段差异是翻译中显化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一点在其他语对转换中亦有所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