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早年致力于反清复明,明亡后披发入山,隐身、授徒、著书凡四十余年。隐居期间,先生以 述往以为来者师 (《读通鉴论》卷六)的态度,以 六经责我开生面 的创新精神,对历代统治者,尤其是明代统治者的成败得失进行研究;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刻的反思。写下了大量富有独创性见解的著作,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天文、地理、训诂、考据等诸多方面。凡500余万言。 同治四年,1865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为弘扬船山学说,特在南京设局重刊《船山遗书》,计收著作56种,288卷。光绪年间,又补刻了6种,10卷,附于其后。共计62种,298卷。通称 金陵本 或 曾刻本 。后者也被称为 衡阳补刻本 。 本次出版的简体横排版,即以 金陵本 为底本,在内容上完全忠实于底本,其他版本适当参照。
本全集收录王安石撰著和编纂的全部文字,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采用简体横排的方式整理出版。另搜集一些相关资料作为附录,使得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这位历史大人物。 全集中有传世完整文本的著述,所用底本一般采用刻印时间较早、校刻精良的善本,并以不同系统的版本作为参校本。全集所收的辑佚文字,尽量参考前贤时彦的相关成果,做一些修订,并综合做出一些编排方面的调整。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共60回。作品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这里既有军机大臣、总督巡抚、提督道台,也有知县典吏、管带佐杂,他们或龌龊卑鄙或昏聩糊涂或腐败堕落,构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
本书重要内容,则是大胆地暴露、揭发了封建统治头子们的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生活。 本书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明代的作品。这个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商品经济,已大量发展起来。一般地讲,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已开始于这个阶段。作为市民文学特点的话本文学,自然会把这一时期的经济生活和由此而产生的思想意识反映到作品中来。像《施润译滩阙遇友》、《徐老仆义愤成家》等篇,都透露出一些消息。 本书收录了四十篇风格名异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来源于史传的,也有出于历代笔记、小说的,而*多*根本的源头,则直接来自民间传 说故事,来自社会的实际生活。通过这些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 各种社会生活人民的愿望。 《醒世恒言》因为刊行较晚,文人创作的成分较多,修订润饰之处
......
张养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其出处大节、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所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 张养浩在诗文创作方面的成就也是比较高的。他少年时即有能诗之名,在他青年时代任掾吏期间,得以有机会向姚燧求教。姚燧是元代前期文坛的领袖人物,其散文创作师法韩愈,上追秦汉,以奇崛古奥来矫正宋末平直萎弱的文风。 张养浩的散文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他与姚燧一样,擅长撰写碑志,这类文章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其传记、序、记之类作品,文学性极强。 张养浩传世的著作版本众多。这次点校,以元刻本《张文忠公文集》为底本,以文渊合四库全书本《归田类稿》(简称“四库本”),周永年、毛堃校刻《归田类稿》(简称“毛刻本”)为校本。其中《三事忠告》据四部丛刊所收钱谦益藏本及四库本校勘。
《张居正全集》共收张居正著述6种,附录署名为张居正的疑著2种,并附录张居正资料选编。本次出版进行了新式标点和校勘,并按经史子集分类, 实现对张居正现存几乎全部文字的整理结集,于张居正本人和明史乃至中国史的研究,皆有重大价值。
凡入选本丛书的各家原著,力求选择版本作为底本,尽量搜集不同版本进行互校,并做的辑佚补阙工作,务求准确和完整。每一思想家的文集,大体由评介性[前言]基本文献、相关附录资料三部分构成。 本书所收著作的版本调查、标点校勘、附录汇编,基本上由整理点校者独立完成、自负其责,主编、副主编主要作了组织协调和版本选定工作,部分善本孤本、佚文佚诗及附录内容,由常务副主编调查收集后提供。海内外学术界同仁也予以本丛书以极大的支持和关注。 本丛书分期分批出版,力求集阳明后学文献之大成。
《张居正全集》共收张居正著述6种,附录署名为张居正的疑著2种,并附录张居正资料选编。本次出版进行了新式标点和校勘,并按经史子集分类, 实现对张居正现存几乎全部文字的整理结集,于张居正本人和明史乃至中国史的研究,皆有重大价值。
《张居正全集》共收张居正著述6种,附录署名为张居正的疑著2种,并附录张居正资料选编。本次出版进行了新式标点和校勘,并按经史子集分类, 实现对张居正现存几乎全部文字的整理结集,于张居正本人和明史乃至中国史的研究,皆有重大价值。
《普陀册佛学丛书:竹窗随笔》主要内容包括:古今著述、儒释和会、楞严一、楞严二、礼忏功德、螯蛎充口、东门黄犬、为父母杀生、鹿祀求名、心喻、换骨、洪州不得珠体、坟墓、菩萨度生和悟后等。
东坡词开创之功,世所公认,其影响于后世者,至为深远,而笺注寥寥,传世者包括宋人傅干残本,两家而己。今人龙榆生之《东坡乐府笺》,人称详备,至谓为宋词笺之一。然龙著笺多采自传干,编年几本于彊邨,虽间有补充发明,对传、朱之误亦时有匡正,而对两家失考不当未加详察而袭用者,亦不时可见,余当惜之。 东坡词龙笺原编年贰估零肆首,其间似是而非、不尽确当,《笺证》正之者数十首。其原未编年,经博考羣籍,证之以本词及东坡之行止,新予编年者又佰拾叁首。是则《笺证》所收东坡词叁佰陆拾首中,编年者已近十分之九。即此一端,对东坡词之研究,当亦助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