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篡的,故称《昭明文选》,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近千年间,130多位作者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共选作品近八百篇,有赋、诗、骚等各种文体达38类。所选作家作品,除屈原、宋玉、李斯等少数作家外,绝大多数是汉、魏、晋及南朝宋、齐、梁各代的作家作品,因而成为保存汉魏六朝文学的重要典籍。因编选时间早,各种文体多,选录精审,内容丰富,故王运熙先生称之为 我国现存Z早,影响Z深广的一部总集。 被《四库全书总目》誉为 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 。很多名篇依赖《文选》才得以流传至今。 《文选》选文的标准是 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即情义与辞采内外并茂。所收录文章成为后人学习写作的范文,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文选》一度是科举士子的教科书和学习诗赋的范本。 《文选
《经史百家杂钞》是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华集,共二十六卷。《经史百家杂钞》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全书共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 《经史百家杂钞》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全书共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 在清代,在曾国藩之前,社会上已经流行着两部很有名的古文选本,一部是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纂的《古文观止》,一部是乾隆年间姚鼐编纂的《古文辞类纂》。这两部书,各有其优长,影响也都很大。但在许多方面,却比不上《经史百家杂钞》
宋卫宗武撰。宗武字淇父,自号九山,华亭人。集久失传,今从《永乐鸾典》中采辑编次,得诗词四卷,序记、志铭一卷,杂着一卷,以略存其概。文采风流,不失故家遗范,有自来矣。核其全集,大都气韵冲澹,有萧然自得之趣。盖胸襟既别,神致自殊。
《大师的国学课15·了如指掌·国学馆:文字学启蒙》讲述了文字学是语言学的分支之一,它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字的性质、造字法、起源、发展、形体与音义的关系、正字法、文字的创制与改革、个别文字的演变等。我国的汉字历史悠久,结构复杂,因此作为研究一切历史文化的先行学科的文字学在中国特别发达,在古代被称为“小学”。中国的文字学除了对文字的研究外,还包括对音韵、训诂的研究。《大师的国学课15·了如指掌·国学馆:文字学启蒙》由作为中国文字学研究巨擘胡朴安先生的《文字学ABC》和杨树达先生的《中国文字学概要》合集而成,二书内容均简明扼要,浅显易懂,双剑合璧。
《大师的国学课·了如指掌5·国学馆:心的四次经验》讲述了《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大般若弪》的心髓,般若的精义都设于此经,故其言简意陔,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是佛教中极为重要的一部经典。《大师的国学课·了如指掌5·国学馆:心的四次经验》是太虚大师在四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四个不同的地方对公众讲解《心经》的讲稿,参照对读,是我们了解、阅读《心经》的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