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清初文人吴楚材、吴调侯叔侄选编,吴兴祚审定,中国历代散文精华选集,重要文言启蒙读物,与《唐诗三百首》并称为中国古诗文选本的 双壁 ,鲁迅赞其与《昭明文选》并美。 古文观止 取意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辑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凡十二卷,二百二十二篇,兼收各类文体,择选贤哲名篇,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代表先秦至明末散文的高水平,极具思想性与艺术性。 清初问世以来,盛行不衰,备受推崇。我国现当代文学大家,如鲁迅、巴金、朱光潜、余光中、王蒙、贾平凹等,皆深受其影响,对其盛赞有加。
本书在体例上将曾国藩家书分为修身、劝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养生、军事诸篇。选编时对多个版本进行比较,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和对当代人极具参考价值的篇章。按时间排序,酌定标题,进行注释和点评。在內容上每篇各有不同,也各有侧重,如下所述: 修身篇所选的家书旨在反映曾国藩在保身、进德修业、息心忍耐、有恒心、谨慎、自立自强等方面的內在修为。 劝学篇所选的家书包括教弟写字养神、劝弟学业宜精、阐述求学之法、教弟注重看书、读书要有恒心等內容,反映了曾国藩 读书、立志、有恒 的治学思想。
王夫之早年致力于反清复明,明亡后披发入山,隐身、授徒、著书凡四十余年。隐居期间,先生以 述往以为来者师 (《读通鉴论》卷六)的态度,以 六经责我开生面 的创新精神,对历代统治者,尤其是明代统治者的成败得失进行研究;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刻的反思。写下了大量富有独创性见解的著作,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天文、地理、训诂、考据等诸多方面。凡500余万言。 同治四年,1865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为弘扬船山学说,特在南京设局重刊《船山遗书》,计收著作56种,288卷。光绪年间,又补刻了6种,10卷,附于其后。共计62种,298卷。通称 金陵本 或 曾刻本 。后者也被称为 衡阳补刻本 。 本次出版的简体横排版,即以 金陵本 为底本,在内容上完全忠实于底本,其他版本适当参照。
《曾文正公家书》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影响深远的作品,为世人修身、教子的经典读本。编者以李鸿章、李瀚章兄弟编校的光绪己卯年(1979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为底本,采用简体横排,新式标点,完整收录,绝无删节。更加在原书内容基础上,补充曾国藩家人对应的来信,形成了这本《曾文正公家书》(增补版)。随书附赠《曾文正公家训》(增补版)。 全书集结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前后撰写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发,可谓事无巨细,一皆覆载。 增补的家人来信,综合参考了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补》、海南出
《曾国藩家书》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流传 广泛的书信作品,全书集结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同治十年(1872年)前后撰写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所涉内容小到家庭生计,大到治国带兵,涵盖修身、为官、处世、教子、养生等方方面面,极为广博,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家书读来平平淡淡,背后却蕴育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这些思想精髓对当今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同样大有裨益。 《曾国藩家书》为了能准确还原曾国藩思想与心路的形成与变化,严格按照信件书写时间排列,为读者完整地呈现了曾国藩的人生轨迹和思想精髓。文中还插入一些曾国藩在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和信件手稿,这不仅能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体验,也能帮助读者 好地
......
全书共三卷。卷一为词,卷二为诗,卷三为文。词凡53首,存疑辩证之作7首,佚句4则。诗凡16首,佚句14则,存疑佚句1则。文凡10篇。附录三种: 一、 《李清照年谱》; 二、 《传记·序跋》;三、 《总评》。前有作者自序,末有后记。共三十一万字,被列入上海古籍出版社社规格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并有精装本供读者收藏。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为杰出的女词人,长期以来,一直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史载原有《李易安文集》十二卷、《易安词》(一作《漱玉词》)六卷,然早已散佚。后人不断搜集,所得不多,如明末毛晋汲古阁诗词杂俎本、清末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民国赵万里校辑宋金元词本,皆辑有《漱玉词》,不仅量少,而且皆无注释。晚近王仲闻所著《李清照集校注》,较为精审而全面,然收词仅43首,校注亦有不详与未安之处。其他
《曾国藩家书》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流传 广泛的书信作品,全书集结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同治十年(1872年)前后撰写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所涉内容小到家庭生计,大到治国带兵,涵盖修身、为官、处世、教子、养生等方方面面,极为广博,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家书读来平平淡淡,背后却蕴育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这些思想精髓对当今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同样大有裨益。 《曾国藩家书》为了能准确还原曾国藩思想与心路的形成与变化,严格按照信件书写时间排列,为读者完整地呈现了曾国藩的人生轨迹和思想精髓。文中还插入一些曾国藩在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和信件手稿,这不仅能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体验,也能帮助读者 好地
大美中文课之古文观止新编》(全三册)在清代《古文观止》的基础上,保留传统优秀篇目,去掉落后于时代的篇目如应试策论,添加未收录的优秀篇目如诸子经典、明清小品文等。以时代为纲,以作者为目,天文地理、春夏秋冬、山川湖泊、花鸟虫鱼、琴棋书画无所不包,愿“极声貌而穷文”,在浩如烟海的佳作里,选取适合现代读者阅读的优秀篇目,以期达到“观止”的目的。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冬十月庚午(28)日这天,公卿、列侯、诸将、匈奴单于、四夷朝者数万人,聚集在许昌附近颍阴曲蠡(今河南临颍)的繁阳亭。当汉代最后一个帝王刘协把皇帝玺绶移交给一个青年时,历时400多年的汉帝国已正式宣告结束,一个新的王朝魏国已正式诞生。禅让的典礼结束后,这位青年还站在受禅坛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许久,他才环顾了一下周围的大臣,慢慢地说出了一句意味良深、分量极重的话:虞舜、大禹的事情,我今天终于知道了。 这位青年就是魏文帝曹丕(字子桓)。这一时刻离他34岁的生日已没有几天。回忆起34年来动荡不安、辛苦备尝的生涯,他的这一番感慨,确实是历经沧桑的人生体验。
《普陀册佛学丛书:竹窗随笔》主要内容包括:古今著述、儒释和会、楞严一、楞严二、礼忏功德、螯蛎充口、东门黄犬、为父母杀生、鹿祀求名、心喻、换骨、洪州不得珠体、坟墓、菩萨度生和悟后等。
笑林广记》,就是这样一种可以令人笑口常开、青春长驻的养生妙品。 《笑林广记》是由明代通俗文学大家冯梦龙的《笑府》改编而成。周作人《苦茶庵笑话选序》中曾说:“《笑府》,原本十三卷……后改编为《笑林广记》,原本遂不传。”这也许可以从一个侧面显示出《笑林广记》所具有的文化魅力。连伟大的革命领袖,也抵不住它的强力吸引。在《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 本书所依据的底本是乾隆四十六年本,原书为清代游戏主人纂辑,白岭予以校点、今译。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突出的性色彩是中国古代笑话的一个重要特征。本书考虑到目前的文化生态,对其中过于直露的篇目作了一些删削,但显然很难彻底清洗,望读者诸君对之能正确看待。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杰作,这个戏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梦中相恋、人鬼结合的故事,曲折反映明代封建礼教、道学与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矛盾,深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家庭关系的冷酷和虚伪,热情歌颂青年一代渴望自由幸福而进行的不屈斗争。剧作的情节基本上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生活予以概括、构想的,但人鬼恋爱、还魂复生等关目的描写,又有某些历史根源。据汤显祖《 题词》所述:“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衍之。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戏曲小说卷》之一,旨在为普通读者提供一个通俗易懂的读本。 本书结构包括原文、译文及注释,注释详实,通俗易懂,让读者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代文学的渊源。本书将提高读者您自身的文化修养,激发您对古典文学的探寻兴趣,这是一本
一、本书以现存最早的宋绍兴八年(1138)广川董弅刻本为底本,校以明嘉靖十四年(1535)袁襞嘉趣堂刻本,在保留宋本原貌的基础上,对存在讹误的字句稍作改订,原文中有明显错误者加圆括符(),改正及增补者加方括符[],校语则以脚注出之。 二、刘孝标注文引援详确,向与正文参行,今一仍其旧,同样以影宋本为底本,与袁本对校,俾使读者尽窥宋本全豹。标点符号及校语例同正文。 三、本书自历代《世说新语》评点本、补本、续仿本,及笔记、目录、序跋、论著等文献中辑录《世说新语》评点数千条,二十余万言,总评置于正文之前,条评放诸各条之后。如对正文或注文加以评点,则在正文或注文之后以。标示,说明。前文字有评点;如对整条加以评点,则在此条之后以。标示;同一位置如有多家评点则不再重复标明,读者可参酌。 四、本书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