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部神秘、复杂、伟大的文学作品,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 本书以胡适所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为底本,以庚辰本补回缺失,同时参考己卯本、蒙府本、戚序本、列藏本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红楼梦》,熔各本之精华为一炉,精心锻造曹公雪芹亲著《红楼梦》前八十回。 痴者 以 辛酸泪 浇铸 荒唐言 ,成就这一特色典藏本,供后世人细品其中之味。 书中汇辑六大脂批本脂批三千余条,并参考俞平伯、陈庆浩、邓遂夫等前辈红学专家的研究成果,对于脂批断句、通假字、错别字、标点进行全面审核编辑,以求严谨、准确。方便读者对照原文,揣摩线索,感受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的纵横快意,解密曹公 心机 和人物命运走向,必能令习惯碎片化阅读的现代人福至心灵,豁然开朗。
《诗经》是我国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从古至今,致力于《诗经》研究的人数不胜数,且门派众多。 方铭教授继承近代国学大师马一浮的经学理论及武汉大学著名学者黄焯的《诗经》研究传统,以《诗序》为理解《诗经》各篇主旨之纲领,深入挖掘诗作本义和《诗经》编选者初衷,旨在复原《诗经》古义,引领有益认知。 全书引证丰富、注释详尽而不繁复,在诗旨阐发和诗意训释方面见解尤为精彩独到,学术价值、史料价值、欣赏价值、收藏价值俱不可多得。
明代底本, 《帝鉴图说》 为 张居正 为 规谏幼帝而作的读物, 他 令讲臣采摭前代君人治绩,溯唐虞以迄汉唐宋理乱兴衰得失,可 为 劝戒者,条其事百余,各因事绘图,系之说,以备乙览,存考境焉 ,故名《帝鉴图说》。此书此本 为纯 忠堂藏版 , 分上下两部:上部题名 为 《圣哲芳规》,收 录 上自尧舜,下止唐宋共二十 七 个古代帝王的事迹八十一则;下卷题 为 《狂愚覆辙》,共 录 三代以下共二十 六 个帝王劣行三十六则。每一则事例均冠以四字标题,如唐尧帝有 任贤图治 谏鼓谤木 条,秦始皇嬴政则有 遣使求仙 坑儒焚书 等条,且 每一事,前各绘 为 一图,后 录 传记本文,而 为 之直解,附于其后 。《周易》称九 为 阳爻、六 为 阴爻,上下两部选取事例时分别以九九八十一或六六三十六 为 数,用以区分善恶
此书系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集,作品艺术上与苏轼风格近似,共收词六百二十余首。笔势纵横,雄健豪放,不为格律所拘,继承了苏东坡豪放派的词风,在内容和艺术上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底本为国家图书馆藏元大德三年广信书院刻本。
《桃花扇》二卷,清孔尚任撰。采用一九一四年暖红室刻初印本为底本。此书历代坊肆竞相翻刻,版本繁杂。暖红室本为其中精刻精校、流传广、影响大的刊本之一。含有精美插图版画十六幅。内容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了南明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了南明统治集团内部的腐朽和黑暗,寄托作者对于王朝兴亡更替的哀思。
论语集说为宋蔡节所做《论语》集注本,十卷。南宋淳佑六年(公元1246年)湖州頖宫刻本。此书编撰体例清晰,分五例:全用一家之说,则独书姓氏于下;兼用诸家之说,则各书姓氏于下;杂用众家之说,则于末后总书姓氏,添入己意三数语,则于末后书本某氏说,此通谓 集曰例 。全附以己意,谓之 释曰例 。集曰已编正说,有它说可以互相发明者,则附注于下释曰同,谓之 注书例 。集诸家说,后附己意,谓之 节谓例 。非正说而旁引可以见意者,则低一字书,谓之 低集释一字例 。采各家之说,均于其后注明。引征博而约,释文简赅,颇有裨于后学。
《〈尚书〉学文献集成 朝鲜卷》辑录的是朝鲜时代学者用汉文撰写的《尚书》学文献,其中著作33部,单篇文章100篇,诗歌24首,涵盖了大约从公元14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朝鲜学者研究《尚书》学的相关文献。本书是朝鲜时代《尚书》学160种文献的繁体竖排点校汇刊本,以韩国成均馆大学出版部编印的 《韩国经学数据集成》57《书经》九 为工作底本,辅以韩国文集编纂委员会搜集整理、首尔景仁文化社出版的《韩国历代文集丛书》。此次整理工作包括录文、标点和校勘,每种文献均撰写提要,内容主要包括作者简介、版本年代、文献内容、主要特点和简要评论等。这是第一次对朝鲜时期《尚书》 学文献进行全面调查、大规模集成和完整整理,对于《尚书》学史、经学史、域外汉籍研究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文本支持。
《仙佛奇踪》,又名《月旦堂仙佛奇踪》,此书于万历三十年(1602)写成,共八卷。明代洪自诚撰。因其多为里巷传说、世俗之谈,故《四库全书总目》视之为 荒怪之谈 ,而附于小说家类之中。内有一百多幅人物版画,颇为精美,有明代徽派版画风格,对于研究和探讨古代哲学和养生有比较重要的史料和研究价值。
《国学礼乐录》二十卷,清李周望辑。采用清康熙刻本为底本。本书前有康熙五十八年(1719)李周望序、凡例六条及目录。含孔子世系、先贤先儒列传、列朝祀典、礼乐图谱、舞佾图、石鼓音训、祭酒司业题名等。内容以反映清代礼乐为主,兼及历代情况,展现社会习俗、典章制度与国民精神。
诸子经典套装全3册包含《孟子》《庄子》《道德经》三部传世经典名著。 《孟子》成书于战国时期,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一门系统讲述如何成为 大丈夫 的书,蕴藏着中国人的取舍之道、浩然之气和进退自如的大智慧,可谓中国人的人格精神启蒙书。本书原文以1935年世界书局《诸子集成》本收录的清人焦循所著《孟子正义》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择优而从。再辅以专业古籍整理团队若水古社精译白话文。原文与译文采用双栏文白对照的形式,且原文提及的地名、人物、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文史知识均有详尽注释,生僻字和多音字均有注音。一卷在手,轻松收获抽丝剥茧的古文阅读轻快感。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哲学散文集。《庄子》版本和注本众多,清人王先谦所注《庄子集解》校勘精审,故
《硃订琵琶记》二卷,元高明撰,明天启间朱墨套印刊本。据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改编,讲述蔡伯喈、赵贞女夫妇的悲欢离合。宋戏中秀才蔡伯喈上京赶考高中状元,面对荣华富贵抛妻弃子,落得骂名。改编后的《琵琶记》则营造了出寒门苦读求取功名富贵后、不忘糟糠之妻的新形象,为大众追捧。 卷首有隶书 琵琶记跋 ,行楷 琵琶记凡例 ,正文前附单页版画四十三幅,原书每幅均载朱色画记,字体各异,版心刻有 琵琶像 。正文卷端署 硃订琵琶记 , 东海月峰孙矿批点,后学诸臣校阅 ,版心刻有 琵琶记 ,原书版心上方为朱色行书评点,版心内有朱色句读。共四十二出,卷上为一至二十一出,卷下为二十二至四十二出;第三、五、十一、十三、十四等出后有行书评语。原书文末朱色行草总评。
《明状元图考》一书记载了明代洪武四年至万历三十五年状元76人,分别绘像,后有小传。但书中之记录并非出于史书,而是一些民间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此书受到当时读书人高度重视的书,往往视作读书与修身的励志之作。此本底本为万历三十五年原刊本,存世极为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