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西南联大国学通识课》分为国学纵览与国学典籍两大部分。冯友兰先生以时间顺序为纲,主讲 子学时代 秦汉儒学 魏晋玄学 隋唐佛学 宋明道学 清学 ,系统性论述国学发展历程,脉络清晰。朱自清先生逐本讲解重要国学典籍,内容翔实,使读者获得多角度的国学理解和思考。
《留鸟:北方乡村的生命纪实》是一部独特的口述式家族史散文。作家刘大胜出于对出生成长之地无以替代的浓厚情怀开始写作,锡伯河川是他的诞生与启蒙之地,老屋、道路、溪流、田野、校舍等家乡 地标 ,均深深镌刻在他的脑海深处,并筑就了其思维成长发展的根基。作家更以 留鸟 比喻生活在家乡的亲人,一次远离、一次亲近,文章之中不只有思念,还有对社会剧烈变迁的深刻思考。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 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独特的生命价值;要气节,也要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新旧伦理既冲突又融合,更需个人自省和文化规范;信仰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由此我们可知自己有多贪心、多赖皮、多恐惧;物质和精神的快乐都不可或缺;完满的心灵生活需要神话;人生的过程比结局更为重要;爱是一生的功课;拿掉蒙蔽,就能看到情与欲的真实;学会用心,学会等待,学会放缓脚步;由此我们可以重拾生活的信仰。
我们自以为了解的地方,其实未必真了解。我们真的了解香港吗?匆匆旺角,匆匆中环,匆匆九龙,匆匆铜锣湾,那就是香港?不,本书作者刘克襄告诉你:起码有四分之三的香港,你是陌生的。 作者以自己的行走和眼光,向读者展示出香港独特的很多不为人知的山野田园风光。 此书不仅仅是一本在香港穿村行山的指南书,也不仅仅是一本辨识香港花鸟虫木的风物志,它还是一本展示当代都市人走向生态文明,走向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路线图和珍藏香港山山水水人文地理的纪念册。
《大好河山可骑驴》作者用幽默、犀利、透彻的文笔,品评诗词,在史料中爬梳披捡,小至词人的生活、个性。大至政治事件、战争,抽丝剥茧,展示出宋时既宏阔有细致入微的社会人文。 宋朝是中国文化的,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南宋灭,日本“举国茹素”。 宋朝令人敬仰尊崇并引进学习的社会文化,到底有什么魅力?那些文人墨客与他们流传千古的诗歌有着什么不一样的故事? 四十九岁的陆游骑驴入剑门关; 欧阳修少白头,他早就明白,天命有多无情,人意有多卑微,声明有速朽; 苏东坡,真正旷达之刃,俯仰天地间而无愧; 张汝舟的失败,在于他看轻了李清照,她宁可面对世俗嘲骂与牢狱之灾,也要寻回自由身,勇气与决断,近于壮士断腕…… 海报:
本书以草木君十年间的四时变化为脉络,汇集一百多幅精美的摄影照片,藉由自然风物、求学、茶事、问禅、行旅、烹茶、读书、撸猫、家事、风俗、族里等角度,记草木君在杭州求学及后在武夷山山居生活与内心成长经历。有一种沉思而旷达,深沉而灵动,洒脱不羁又有小女儿的细腻与忧愁,更有对山居生活、对人世、对自然的深沉之爱,文字间蕴藉有一个静默无言而独具大美的天地。一个有趣而又有一个老灵魂的年轻人的山居记事,带着淡淡的年轻的寂寞与哀愁。另书中所选的片段式的文字,皆是日常微博所记,常有灵感迸发、奇思妙想、旁逸斜出、笔下生花之句,并记述邻里、村民、游人、历史种种,令这本摄影图文集兼具清和而流动的美学气息。
我以前从事动物学研究的时候,朋友常问我,怎么能够投入三年的时间,只专门研究一种鸟类?普通的松鸡难道还有那么多值得研究的吗?我的答案常令人觉得自负且刺耳:关于人性的研究虽有两千年历史,但所知仍然非常有限;人类除了稍微有点特殊,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哺乳类的一种;除非能够了解人性的演化过程,否则我们无法完全了解自己。 有鉴于此,本书前三分之一专论演化。此外,有关人性的探讨,也仅在这些篇幅加以论述。演化的基础相当重要,但对于基因运作提不起兴趣的人,演化这个课题确实有点困难。但请千万不要因此气馁。我小时候所受的庭训是,要先吃完正餐才能享受巧克力蛋糕,甚至到了现在,当我享用巧克力蛋糕时,仍然常有(但也故意忽略)罪恶感。如有读者觉得本书中后半部较易了解,因而跳过前段,直接吃“巧克力蛋糕”,我
《放松》一书是阿成先生的短篇散文集,共收录了他40余篇有关生活和人文散文、杂记。从哈尔滨的人情风物写起,一路向南串起华北、江南和南方,之后走到国外,笔下生出哥伦比亚河畔的小镇、罗马人的血液、荷兰的牧场……阿成先生的散文让人看着亲切,是一种自然的美,经历了人生情感的滋养,那亲切或可说是对读者产生慢慢渗透式的无痕迹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