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西南联大国学通识课》分为国学纵览与国学典籍两大部分。冯友兰先生以时间顺序为纲,主讲 子学时代 秦汉儒学 魏晋玄学 隋唐佛学 宋明道学 清学 ,系统性论述国学发展历程,脉络清晰。朱自清先生逐本讲解重要国学典籍,内容翔实,使读者获得多角度的国学理解和思考。
《留鸟:北方乡村的生命纪实》是一部独特的口述式家族史散文。作家刘大胜出于对出生成长之地无以替代的浓厚情怀开始写作,锡伯河川是他的诞生与启蒙之地,老屋、道路、溪流、田野、校舍等家乡 地标 ,均深深镌刻在他的脑海深处,并筑就了其思维成长发展的根基。作家更以 留鸟 比喻生活在家乡的亲人,一次远离、一次亲近,文章之中不只有思念,还有对社会剧烈变迁的深刻思考。
《放松》一书是阿成先生的短篇散文集,共收录了他40余篇有关生活和人文散文、杂记。从哈尔滨的人情风物写起,一路向南串起华北、江南和南方,之后走到国外,笔下生出哥伦比亚河畔的小镇、罗马人的血液、荷兰的牧场……阿成先生的散文让人看着亲切,是一种自然的美,经历了人生情感的滋养,那亲切或可说是对读者产生慢慢渗透式的无痕迹的影响。
阅读,是一段旅程。在这里开启一段与12位阅读文化专家同行的阅读之旅,旅途中不仅可以撷取12本阅读经典之作的精华,领略阅读的哲思与方法,还可以在12位阅读引领者的阅读观里,感受他们因阅读而丰厚立体的文化意识,而他们私享的阅读主题书单,则敞开了古今中外更为宽广的阅读之门。 正是一部部美好经典的存在和一本本阅读之书的指引,铸就了一个个阅读者的精神长廊,个体的阅读之道就此展开。
如果这是你人生中的蕞后一天,你会讲述什么?日本NHK电视台大受好评的纪录片《蕞后的讲义》完全版。日本著名导演、独立电影先驱者,黑泽明的接棒人大林宣彦讲述其一生的电影哲思。 这个在荧幕上为自己人生画上句号的老一代电影人,在癌症晚期拄着拐杖上台给大家讲课,告诉大家电影行业那些过去的事,自述其毕生对电影的领悟。 电影诞生之前,是存在着莫大的苦痛的。身为一个电影人,我今天讲授的课不是教大家如何拍出 大结局 的蕞后一节课,而是教大家如何将美好结局不断传递、延伸下去的节课 看电影这件事,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欣赏行为,而是成了一种人生体验。一次崭新的体验能够让人的世界观发生变化。
陈舜臣因其《中国的历史》和很多与中国西域有关的著作,当之无愧为日本介绍中国文化的*人。陈舜臣在执笔创作期间储蓄积累了大量详实的史实,使人们在阅读他的作品的同时还能从中知晓中国历史上的各类轶事和风俗习惯。本书以 中国史十八景 分篇,收录了陈舜臣在对中国历史研究中阐述的有关中日文化交流的十八篇随笔,是一部有着丰富内容和重大启发作用的中日文化论集。其中,*篇《烟的行踪》中,唐朝李贺所作《梦天》诗中的 遥望齐州九点烟 是本书名字的由来。
古今中外,人类上演着各种历史活动,文明的浪潮不断交替。 陈舜臣先生的随笔,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可读性,还有双重文化的意蕴。在《 东眺西望 》中,他以优美的文笔描述了 全球 历史和文化,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 , 到 秦始皇陵兵马俑,再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文字清浅如水,读之顿觉眼口生香,如挹纸上。 20篇随笔小文,均以全球视角审视过去,展望未来,探索人类睿智与历史印记。
《空谷幽兰》是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比尔 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末,亲自来到中国寻找隐士文化的传统与历史踪迹,并探访散居于各地的隐修者,借此表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无限向往,从而形成风格独特的“文化复兴”之旅。 空谷幽兰,常常用来比喻品行高雅的人,在中国历史上,隐士这个独特的群体中就汇聚了许多这样的高洁之士,而今这些人是否还存在于中国广阔的国土之上?这是一直困扰着作者的问题。
《金陵卖书记及其他》主要包含两本书,即《金陵卖书记》和《汴梁卖书记》。 1901年8月29日,慈禧太后发布上谕,要求"一切考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代替它的是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和外国政治及学术的论文,以及清晰地论说《四书》、《五经》。1902年,金陵(南京)举行乡试,《金陵卖书记》的作者公奴一方面"以长者命赴试金陵",一方面本着"播文明之种子"的目的,"担筐挈箧,贳椽彼都"。一个多月的"闻见",公奴身历其境,现身说法,生动地描述了考生们购书、赶考的种种表现,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们在考场内外亦悲亦喜的窘态和丑相。 1903年,乡试在开封举行,《汴梁卖书记》的作者王维泰单纯以卖书而赴汴梁。《汴梁卖书记》文字虽平实,但如实呈现了开明书店的从业宗旨、从业原则以及操作程序和步骤;同时,也呈现了书商们的新方式同旧观
近代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万方多难之期,济济多士,或豪雄壮士,或骚客美人,都要逞引风流。浪花淘尽之日,繁花辞目之时,不免哀歌足以动人,挽联足以招魂。本书以挽联故事的形式记录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孙中山,袁世凯,胡适,陈独秀等近代名人对生死之感慨,对时事之追怀,对人物之评价。
本书是陈舜臣通过自作的八十八首韵律诗、词并以随笔形式自我解读的 诗话 ,也是陈舜臣的一部自传体随笔。在这里,陈舜臣讲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形式的对祖国、对神秘西域、对异国他乡、对亲朋好友的难以释怀之情。通过这些诗话,可以感受到并非诗人的陈舜臣给予读者的那份宁静以及不乏奔放的韵律,可以感受一种来自作者内心深处的温暖凝视。陈舜臣通过 诗 这一流淌在血脉中的优美语言形式缓缓而谦逊地展示了他的儒雅、才华,还通过 话 为读者娓娓道出我们熟知或未知的历史长河中点滴而凝重的故事。 陈舜臣随笔集 系列书名:《麒麟之志》《随缘护花》《桃李章》《 1 964年的便笺》《披蝶而舞》《爱唠叨的幸兵卫》《雨过天青》《三灯书斋》《仙药与鲸》《东眺西望》《九点烟记》《史林有声》
本书是陈舜臣以随笔形式解读中日往来、中国历史和中国古代诗人的文集。其中,陈舜臣以独特的视角揭开了那些有关历史事件、有关历史人物的背后故事。他的文字儒雅、有才气,字里行间亦表达了一种 将荣辱褒贬置于度外 的随缘心境。这本随笔集为读者娓娓道出我们熟知或未知的历史长河中点滴而凝重的故事。 陈舜臣随笔集 系列书名:《随缘护花》《麒麟之志》《桃李章》《 1 964 年的便笺》《披蝶而舞》《爱唠叨的幸兵卫》《雨过天青》《三灯书斋》《仙药与鲸》《东眺西望》《九点烟记》《史林有声》
本书是陈舜臣通过自作的八十八首韵律诗、词并以随笔形式自我解读的 诗话 ,也是陈舜臣的一部自传体随笔。在这里,陈舜臣讲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形式的对祖国、对神秘西域、对异国他乡、对亲朋好友的难以释怀之情。通过这些诗话,可以感受到并非诗人的陈舜臣给予读者的那份宁静以及不乏奔放的韵律,可以感受一种来自作者内心深处的温暖凝视。陈舜臣通过 诗 这一流淌在血脉中的优美语言形式缓缓而谦逊地展示了他的儒雅、才华,还通过 话 为读者娓娓道出我们熟知或未知的历史长河中点滴而凝重的故事。 陈舜臣随笔集 系列书名:《麒麟之志》《随缘护花》《桃李章》《 1 964 年的便笺》《披蝶而舞》《爱唠叨的幸兵卫》《雨过天青》《三灯书斋》《仙药与鲸》《东眺西望》《九点烟记》《史林有声》
本书为华裔日籍作者陈舜臣的一本议论体文集,共收录 60 篇,为作者从 1989 年至 1991 年创作,每篇均标注了日期。陈舜臣先生生前的书斋名为 三灯书斋 ,本文集据此名为题,所述内容多为其工作内容、与之相关的各种思考,以及旅游背景等,非常有生活情趣和文化价值,如《年号之还历》《重箱和汤桶》;其中亦有与时事相关的内容。本书文字流畅,引经据典,尤其很多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比较的内容非常有可读性。目前已出版的 陈舜臣随笔集 有《麒麟之志》《随缘护花》《桃李章》《 1 964 年的便笺》《披蝶而舞》《爱唠叨的幸兵卫》《雨过天青》《三灯书斋》《仙药与鲸》《东眺西望》《九点烟记》《史林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