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文故事》以元代郭守正编撰的《二十四孝》为依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将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的孝亲故事 呈现给读者,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十四孝图文故事》由唐松波编著。
本书选取易家、医家、道家、儒家、佛家、兵家、法家、墨家等中华传统文化八大宗派,以伏羲、黄帝、老子、孔子、孙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慧能、朱熹、王阳明十二大圣贤为主线,从当前的新视角选取圣贤独特的人生片段、智慧语录,再现圣贤之言、之行、之思、之心,充分呈现其“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真切意志与情怀,同时展现其精神、思想对中国、对世界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真正展现出中华民族自强精进、生生不息的国学精神——像易家一样认知,像医家(中医)一样思考,像道家一样睿智,像儒家一样理性,像佛家一样达观,像兵家一样犀利,像法家一样严律,像墨家一样做事。 这既是一部好看、精彩的国学读本,又是一部励志、实用的心灵读本,说到底,它是一次人生必经的思想之旅。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予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作者曾任武汉市某医院院长,长期致力于《道德经》研究,提出中华德慧智教育理念,推广传统文化教育,出版国学研究著作多部。2012年,中央电视台教育三台特别录制《熊老师谈养生》《熊老师谈教育》《熊老师谈文化》系列专题片,播出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书是作者及其学生研究学习《道德经》的心得体会,内容包括《道德经》的诵读方法,黄老文化与管理学,对道医的思考,对《道德经》中一些具体文字的分析,把道家文化与传统习俗相结合等,对拓宽视野,理解传统有帮助。
《百善孝为先》将传统孝道与现代生活相结合,针对孝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通过古今中外的小故事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百善孝为先”的含义。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孝心”永远不应该被人们淡化。因为这不仅仅是天性使然,更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责任。让我们大家都先从孝敬父母长辈开始,学会助人和奉献,学会做人和处世。
中国上下五千年,名人格言如珠玑玉露,洒落在中 华文明的历史长河,滋养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灵。“国家兴 亡,匹夫有责”、“尊贤以崇德,举善以劝民”、“心欲 小而志欲大”,这些报效国家、崇尚美德、修身励志的名 言佳句,几千年来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命追求。
《中国人的精神》(贰)是辜鸿铭向西方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该书包括两部分:《尊王篇》和《中国牛津运动故事》。 《尊王篇》是辜鸿铭在1900年所撰各种论文的结集。据辜氏的同僚好友赵凤昌记述:《尊王篇》出版时,极好,“各国竞购读之”。罗振玉亦说:“欧人争传诵,当时为之纸贵”。20世纪初,辜鸿铭先生因《尊王篇》一书在世人以上中的声望,尤其是在西方社会的影响而言,都远远超过了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甚至严复等人。有人说,近代西方世界之真正认识中国,就是从辜鸿铭开始的,而他们之真正认识辜鸿铭,也是从这时开始的。 《中国牛津故事》是为纪念张之洞而作,1910年在上海出版。书中他将张之洞比作英国19世纪的红衣主教纽曼,把张之洞所领导的维护中国纲常名教的清流运动和纽曼在英格兰教会攻击自由主义的牛津
柳宗悦被誉为日本的“民艺学之父”,其民艺思想对日本乃至世界民艺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通过对柳宗悦著述的分析与解读,以其一生实践活动为线索,运用田野调查、文本分析与阐释学的研究方法,对柳宗悦民艺思想的形成进行追本求源,并对其思想的基本内涵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论述,特别是对其美学与文化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从而使柳宗悦的民艺思想在本书中得到完整的梳理与呈现。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读本》围绕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主题,用通俗的语言阐释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核心价值,包括《仁爱:中华文化的核心力量》《民本: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诚信:中华文化的做人准则》《正义:中华文化的道德原则》《和合:中华文化的独特品质》《大同:中华文化的社会理想》六册。 本书以正义为中心,从中华文明史中和合的理论发展、中华古典文献中对正义的传承、千百年来流传下来关于和合的经典故事三个角度进行阐述,和合乃中华文化的独特品质。
中华之女德教化,由来已久。逮自明朝,王相作《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四书之集注,名曰《女四书集注》,天下翻印者众,“女四书”由此而来,实乃女德教化之集大成也。今出版《女四书白话解》,乃清末光绪年间会稽沈朱坤奉翁姑沈张氏之意所作,为其时女子学堂之教材。其将“女四书”白话演绎,文字浅白而义蕴不失。今日女子读之,亦能涵养女德,于和谐身心、家庭、社会,有大益也。然时代变更,原书之白话翻译部分与今日之语言习惯已有较大出入,故出版时,我们对个别字词进行了适当调整、说明,使之更符合现代人之阅读习惯。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经典读本! 学习古文名篇,扎稳做人的根基,掌握立于不败的!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立德树人,凝聚中华正能量! 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 本书整理自蔡礼旭老师“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系列讲座。通过研读古文名篇,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八德。读者可在学习古文的同时,深入领纳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 本系列共分四部,依据不同的主题,选择相应的古文,每部独立出版。本书是系列第三部,以孝悌忠信为主题。 孝悌忠信,这是性德,是人人本具的。对父母要懂得尽孝,对兄弟、对尊长要懂得尽悌,对国家、对人民要知道尽孝,对一切人要知道用信,不能够欺骗。孝悌忠信,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可以这个范围。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的标准。 所选古文:《德育课本.
中国上下五千年,名人格言如珠玑玉露,洒落在中 华文明的历史长河,滋养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灵。“国家兴 亡,匹夫有责”、“尊贤以崇德,举善以劝民”、“心欲 小而志欲大”,这些报效国家、崇尚美德、修身励志的名 言佳句,几千年来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命追求。
余秋雨先生说,中华文化是目前人类文化中没有中断过、活下来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一种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文化,也是我们中国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精神支柱。今天的我们因过度注重物质,把精力大都用在了追求金钱上,结果忽视了精神,也因忽视精神而导致出现了一些困扰,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支撑我们精神的养料。《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本书正是取传统文化之精华,重申仁爱、谦恭、自强、自省、和谐等观念,为我们找到了一个精神家园,使我们能够将中华文明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