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学人文存:段文杰卷》于我们是一桩幸事。这不仅是由此而对段文杰先生这样一位年已望百的敦煌学耆宿的学术成就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在治学思想上多所借鉴,获益甚丰,愈让我们高山仰止和心灵得到滋溉的是,在他的一系列文章中,常常体现着对于一种事业执着的坚守探求精神和勇于开拓创新的远见卓识,并以此而着这一事业走向更为广阔光明的前程。他的学术成就,正如有学人礼赞的那样:“和莫高窟的敦煌学艺术的里程碑式成就密不可分”,“他的生命最强音和敦煌交织在一起。”
本书以清代及民国初期晋省中部为考察中心,为表达方便起见,称之为“晋中”。本书内容具体分为以下10章:章,探讨晋中人口的地域流动、社会流动及当地民众职业的多样化,并揭示晋中商风之盛的社会实况。第2章,展现商人的婚姻生活:当地婚姻圈的变化、婚龄的大小和特点;商人妇的相思愁怨、困顿劳苦、健康状况、婚外情及商人缺子的隐忧等问题,拟构出一幅昔目晋中商人婚姻生活的多维画面。第3章,对晋商的家族经营、家族教育和家族救助作一粗描。第4章,述及生意场中的商人生活,涉及晋商学徒制习俗和礼仪、生意场中商人的书算学习、行为规范,晋商的标期、诚信等问题,重构昔日生意场中商人生活的特定图景。第5章,叙及晋中社会某些传统手工业的兴盛和近代工业的勃兴;揭示晋中民众与市场的密切联系,展现市镇的繁荣,勾勒出契约与民从
“山药蛋派”与三晋文化的关系,重点是落实在“山药蛋派”文学上,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地域文化这一角度来研究和揭示文学现象中的有关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从其它角度难以揭示出和解释清楚的,地域文化的比照只是作为一种研究途径,而文学现象的解释才是最终的研究目的。泛谈“文化”,相对比较容易。即以三晋文化言之,如果从天文地理、人文历史、文化变迁、风土民情、民俗风物等等方面作一般性的介绍,就很有东西可说。但我们这里所关注的只是与“山药蛋派”文学有关的部分,而不是的三晋文化;侧重点是在找出“山药蛋派”文学与三晋文化的关系方式,而不在全面介绍三晋文化。也就是说,唯有与“山药蛋派”文学相关的三晋文化内容,才会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这意味着,我们也许会对三晋文化中的一些也许是精彩的内容作有意识的“遗
贤慧同志的《商路漫漫五百年》正是从文化的深层内核中揭示出山西商人创造历史奇迹的精神力量,展现了活跃在明清商业历史舞台上的诚贾良商的生动形象。可以说,作者以她饱蘸激情的笔墨,为纵横商界500年的山西商人续写了一部“西帮货殖列传”。山西商人的兴与衰、成与败、经验与教训同样弥足珍贵,都应该是现代诚贾良商引为借鉴的生动教科书。
人文三晋在天下之脊太行山的深处,在九塞之首雁门关的脚下,在黄河母亲的怀抱中,在三晋高原的腹地,一方炽热的土地孕育了数不清的风流人物,一代代杰出的人才创造了彪炳青史的文化。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山西曾经是唐尧故地、战国重镇、北朝霸府、大唐北都、中原北门、汗国强藩、九边重镇、晋商故里、民国雄邦。 从2002年3月份开始,山西电视台影视频道开设了一个专栏《晋山·晋水·晋文化》,重点挖掘和展示山西山水背后的历史,山水背后的文化,山水背后的传奇。我们先后制作了两个专题:山西历史上的伟大诗人和晋商系列。本书就是在这两个系列文稿的基础上修改整理而成。
王沂暖先生在他的《新注》中说:有人说《大学》是孔子的大弟子曾子所作,此盖臆测也,要之与《礼记》一书同为战国末年之作,但其思想内容,乃为儒家之绪余,则可信也。我写的这个新注,与朱注或有出人。现在总结起来说一句,大学之道,包括两个基本的学习,一是做人,二是生财。在《自述》中又说:我在一师读了四个年头,那时有一位国文先生叫真,他很喜欢我。他崇奉孔子,尤爱明末大儒刘宗周。明儒学案中有刘宗周的蕺山学案,蕺山是他的别号。他学宗慎独,因此我也爱读蕺山学案,更喜欢他的慎独学说。慎独之说,出于《大学》《中庸》。奠现乎危,莫显采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不愧于屋漏,内省不疚,这便是慎独之实质。我从此亦以慎独自律,定了两名言为座右铭,日:“必慎其独,行己有耻。”对于读过的四书五经,视之为珍宝,也为我做
赵俪生先生名牲,以字行,生于1917年6月14日,山东省安丘县人,中国著名史学家。赵家本为书香门第,但是至赵先生出生时,其家已破落。可能由于赵家素有重视文化的传统,也可能因为赵先生是家中的男孩子,更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赵先生早年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先是在家乡读小学,接着到青岛胶济铁路中学读初中、高中,至1934年又以优异成绩同时考上北大和清华,后人读清华大学外语系。 早在青少年时期,赵先生便显露出才华。上初三时,他热心新文艺,与另外六位同学组织了“浪花文艺社”,并在《胶济日报》上发表白话诗、散文、短篇小说和短译文。进入清华大学后,他担任过清华文学会主席,编过《清华周刊》。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囊括了自然、人文和宗教的精髓,是一处“天人合一”的人间净土。这里有百余座恢弘古刹,五百里佛国道场,两千年晨钟暮鼓,是中国唯一一座集汉、藏两大教派于一身的佛教圣地,与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因它气势恢弘的佛教寺院建筑群,以及一代又一代在此修行得道的高僧,闻名海内外,位列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唐代妇女是业绩卓着又独具特色的一群。她们中有诗人才女,有书画妙手,有乐舞名家,有绝技艺人,有能工巧匠,有驰骋沙场的巾帼英雄,有揭竿造反的草莽女杰,更出了一位威势赫赫、千古一人的女皇帝,当然还有着千千万万默默地创造着社会财富,尽着母亲、妻子职责的普通劳动者。 《唐代妇女》共五章节,内容包括唐代妇女社会面貌概说——一个非凡女性引起的思考、妇女群体状况、妇女才艺与业绩、妇女生活与习俗等。
曾几何时,三晋的豪商巨贾富甲一方,雄视海内外;从古至今,山西的传统文化独具特色,争艳于黄河流域。 屋宇高峻、气势恢宏的晋商豪宅;质朴无华、古色古香的民居院落,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录了一段兴衰的沧桑。也讲述着一串串令人感叹、感伤而又沉思无限的动人故事……
哪个地区生发蕴育了中华文明? 哪座山脉被称为“华夏龙骨”? 你所了解的太行是一座山脉?一个区域?还是一种文化? 为什么中华文明能一系传承延续,而其他古国已经断裂分化? 为什么经历征战迁徙的史前部落,都选择在太行地区安顿? 为什么大洋彼岸的美洲印第安人,保留着中华远古文明的痕迹? 为什么隋唐风云争霸,唯有太行地区的李氏家族最终赢得天下? …… 众多谜底,太行三部曲将为你逐层讲透、步步展现,带你走进史前蛮荒世界,从那里开始解读八百里胜地的上下五千年文明。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具有悠久和优美自然景观的旅游圣地——晋祠,对有代表性的数十处风景名胜,殿堂楼阁如圣母殿,难老泉,铁人、铁狮等作了生动介绍。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周武王灭殷7年以后,因病去世。他的长子诵继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便由其叔父旦代行天子的职权,史称“周公摄政”。 晋祠在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始建于北魏,曾是西周武王次子、晋国开国君主姬虞的祠堂。 晋祠历史非常悠久。相传,西周初年成王姬诵封其胞弟虞为古代国开国诸候,虞施政有方,国富民强。为祭祀他,虞后人在这里建祠堂,称“晋祠”。但晋祠的创建年代尚待考证。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晋祠在北魏之前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