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性项目卷》汇集了目前中国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全书分为传统技艺、民间美术、民间舞蹈等十大部分,共收条目 1200 余条,总字数约 100 余万字。在完整收录非遗代表作品基本信息的同时辅以精选图片与传承人名录,全方位呈现出非遗代表作的文化魅力。本卷内容兼具知识性与文献性,编纂中注重通用性、简要性和可读性,以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和参考需要,使专业人士和非遗爱好者都能从中受益。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 代表性项目卷》,所收内容为国务院分别于 2006 年、 2008 年、 2011 年批准文化部确定的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共计 1219 项 ) 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 311 项),并以条目的形式在书中出现。 本书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方法编排
本书是一部关于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口述历史读物。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传承、发展情况越来越受关注。本书是在调查采访北京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基础上,编辑整理而成,主要涉及古琴艺术,代表人物杨青;北京点翠代表人物肖广春;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代表人物李侃;北京仿古瓷,代表人物白莉;绒布唐工艺,代表人物唐玉婕。全书共研究了上述五项非遗项目,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遗留下宝贵资料,使非遗在面向公众的传播普及中得以保护和发展。
《格萨(斯)尔》、《江格尔》和《玛纳斯》被称为中国的 三大史诗 。其中《格萨(斯)尔》于 2009 年被联合国列入人类 非遗 代表作名录。三大史诗是藏族、蒙古族和柯尔克孜族等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 百科全书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 史诗卷》内容涉及人物、社会、经济、宗教、民俗、艺术、语言、生态等。共计 95 万字, 200 余幅图片。本书的出版使 三大史诗 这一我国多民族文化的 百科全书 和 民族文化标本的展览馆 能够向读者展示其 百科全书 的真正面目。本书不仅是一部填补空白之作,而且对于弘扬祖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推动我国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格萨(斯)尔》、《玛纳斯》和《江格尔》三个部
钟哲平编著的《粤韵清音——广府说唱文学》注 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艺的介绍,对于广府说唱文学的内涵、技艺、形态、历史演变、艺术价值等 给予全面介绍,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广府说唱文学形态。深刻而直观地记录时代的变迁,记录民间丰富 的生活,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艺术表现力,给 读者以文化审美的感受。 读者从《粤韵清音——广府说唱文学》中能够了解到南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概貌、地方风格、制 作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奇思妙想的灵感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精美 绝伦的艺术世界,看到它们,我们仿佛听到南粤人民的低吟浅唱,仿佛看见那令人心驰神往的精神故乡。
本书整合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遗产相关的四份国际文书:1972年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9《关于保护传统文化与民俗的建议案》,1998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与无形遗产代表作条列》,2003年的《保护无形文化遗产公约》,以及以此为基础展开的各项遗产保护实践,将这些均视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套日趋完善的人类遗产体系。它包含了保护世界遗产(自然的和文化的),无形遗产的理念,规则和实施的完整结构。 通过梳理形成四份国际文书的历史,本书完成了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个人类遗产体系不断反思和更新过程的“知识考古”。 本书还用简洁的方式图解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遗产体系中各类遗产类型的定义、分类,以及相关名录申报的评选标准、程序。 书中很多材料都是首次以中文形式出现,包括对联合国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清凉天地:新会葵艺》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艺的介绍,对于新会葵艺的内涵、技艺、形态、历史演变、艺术价值等给予全面介绍,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新会葵艺形态。深刻而直观地记录时代的变迁,记录民间丰富的生活,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艺术表现力,给读者以文化审美的感受。 读者从《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清凉天地:新会葵艺》中能够了解到南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概貌、地方风格、制作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奇思妙想的灵感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世界,看到它们,我们仿佛听到南粤人民的低吟浅唱,仿佛看见那令人心驰神往的精神故乡。
楼下村妇女的社会地位比较高,这一点在大宅的二楼和三楼包含便于妇女劳作的大空间可以得到印证,也是当地非常值得关注的文化特色。 本书正文共十一节。节记述调查者一天的调查过程和生活经历。第二节至第五节说明楼下村的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状况、村落布局和村中主姓刘氏的来历。第六节至第八节分析大型住宅的形制和特点、前堂的装饰风格、注重人文传统的建筑装饰特色。第九节剖析楼下村妇女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原因。第十节至第十一节记载了刘氏宗祠和村中各种小庙等公共建筑。 正文后的图版篇则以平面、立面、剖面等测绘图68张和拓片9张,全方位展示楼下村的地理环境以及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形制、布局、木构造型、装饰图案等。
本书分别从作者、审稿人、期刊编辑从角度阐述了科技期刊各相关方在期刊出版伦理方面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书中首先介绍了科技期刊出版伦理及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及管管理,继而从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同行评议、期刊编辑和出版者等三个方面分别阐释了相关的伦理规范和职业道德,并从期刊的著作权管理、期刊对学术不端的认定和处理、应用现代技术手段防范学术不端等方面为期刊编辑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南。此外,本书还系统地介绍了主要的国际编辑出版伦理道德规范或指南,并以附录形式汇集了有关学术道德建设的政策法规。为方便期刊编辑部与作者和审稿人沟通,书中还汇集了代表性的有关出版伦理和学术不端处理的信函范本和样表。
民勤小曲戏,最初称镇番小曲,因明清时民勤县名“镇番”故名。当地又称之为小戏,相对秦腔大戏而言,是流行民勤城乡的曲牌体地方小剧种。据载,自清代中叶起,民勤小曲戏即流传至内蒙古临河,磴口,阿拉善左、右旗及新疆等地。本书选录民勤小曲戏剧本100个,其中传统民勤小曲戏剧本53个,新编民勤小曲戏剧本5个,二人台18个,弹词24个;附录小曲戏老调谱例(包括二人台、弹词部分曲调)83曲,常用曲牌27曲。
本书汇集了向云驹先生近十年来所发表的论文及讲话稿,其内容主要涉及关于21世纪文化走向的话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深度与高度的话题、以及十余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重大原则问题进行的遗产批评和遗产实践的思考、讨论、争鸣和建议。这些论文或文章都曾经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等报刊上发表,大多引发了文化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学术价值,各个文章观点明确突出,对非遗的研究相当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