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讲稿(第二版)》是雅各布 布克哈特于1865—1885年间在巴塞尔大学教授历史课程时的讲稿,最初的德文本由埃米尔 迪尔整理,以《历史段章》为题出版。中文翻译依据的是自由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的、哈里 琼的英译本《论历史与历史学家》。为标明此书的讲稿性质,中译本决定采用与德文本相近的书名——《历史讲稿》。
藩镇史一直以来都是唐朝历史的研究中避不开的一个课题,而其中又以河朔三镇 突出。大唐盛世的荣光之下藏着什么样的灰暗底色?河朔藩镇的迷局里又是怎样的波诡云谲?一边是日渐式微的大唐帝国,一边是蒸蒸日上的河朔藩镇,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碰撞与火花?本书将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结合史籍资料,以时间为轴线,揭开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帝国衰亡的秘密,逐步展现中晚唐的河朔藩镇割据史。
黄约瑟兄在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廿二日离开人世结束了他四十一年的短暂生命,但他在推动海峡两岸唐史学界的联系,促进香港与海峡两岸学界的往来,留下永不磨滅的贡献。为了纪念约瑟兄在学术上所作的努力,故編选了约瑟兄八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並辑錄了他生前友好的怀念文章,作为对亡友的一种纪念。 约瑟兄主要的研究领域有三方面:隋唐时期的东亚世界,武则天研究及唐代社会风尚。本書也是按此三领域来編选,同性质的论文则选取在内地比较离找到的。约瑟兄极重视研究动態,定期为海峡两岸学界撰写研究情报,对研究信息有深入的掌握,《近年隋唐五代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最能显示他这方面的长处。《读司马光〈稽古錄〉隋纪劄记》则显示约瑟兄重视找寻史源和对比史料的努力,可以反映他作研究的勤懇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