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不仅是唐代的一个转折,而且是中国古代史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藩镇割据的出现,隐然牵动了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态势。但是对于这一重大问题,中国学术界缺乏足够的研究。本书处理主题安史之后唐帝国的重建,将西方新史学中的空间观念引入唐史研究领域,极具学术敏锐度,对于此一问题有了极大的推进,也是很吸引人的话题。
这些文章,除了唐代政治部分是有计划地研究撰写,还有一些是应人之邀而写外,都是看书时有所发现才动笔。其中又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人家没有讲过的作者来讲,当然必须是事关紧要的有用的。不能写”邻猫生子”式的文章。再是人家讲错了的作者来纠正,其中有些是纠正通行教科书的,而和陈寅恪先生异同处就更多。但从方法来讲,仍是受了寅恪先生的启发。而且撰写文章不依靠孤本秘笈而用人所习见之书,要从习见书中看出人家看不出的问题这一点,也是继承了寅恪先生以及顾颉刚师等老一辈学人的做法。
上承秦汉帝国的西晋灭亡后,北方游牧民族依次建立了史称“五胡十六国”的族群国家,但为什么中国没有像欧洲那样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出现各个族群国家并立的局面,而是又形成了更为辉煌的隋唐帝国?作为一个具有普遍主义理念、种族畛域、并且向平民空前开放的大共同体,隋唐帝国与“公共性”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能否通过对它的研究获得一般意义上的对“帝国形成之必要条件”的认识?本书是日本著名学者谷川道雄揭示隋唐帝国开成的前提、过程与本质的力作,初版于1971年,1998年作者作了重大增补后再版。现由龙谷大学魏晋南北朝史学博士李兴旺沧全文译出,以飧读者。
本书是一部研究唐代家庭史及相关社会问题的学术专著。作者裒集传世文献、墓志石刻以及出土文书等各类史料,以实证的态度对唐代家庭形态、婚姻状况、家产析分、生计家居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夫妻及父母子女间的关系、妇女生活的诸多方面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考察,对世俗信仰、家庭伦理、礼法婚聘等社会现象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概括,并对法律制度与乡村社会基层管理等与家庭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诸多层面进行了延伸论述。同时作者注重理论的建构,从社会史、法制史、经济史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了“二元制复合式家庭形态”、“中古礼法文化下移的双向运动”等一系列重要概念,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坚实基础。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讲义》内容介绍:公元184年黄巾军的主力被了,在起义的过程中,地方割据势力增长,为封建割据创造了条件。 我们知道,封建社会里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因而即使是在统一的时期,也不可能消除封建割据的因素,而在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割据的因素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形成公开的封建割据的局面。
穿越时间长河,回望祖先过往;铁马的战争,气象万千的盛世;多少朝代更迭,多少文化沉浮!本书以讲述历史故事的手法,将隋唐按照编年史的时间顺序,围绕大的历史现象和事件,以丰富的资料、翔实的细节展示,浩浩荡荡地为观众提供一套生动的普及性的历史知识电视文献。 也许我们对隋朝早已形成固定的思维,短命的隋朝允满了荒淫、腐朽,在盛唐的光环下显得渺小与卑微。当我们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才发现,隋朝还有我们不曾认识的另一面;塞外英豪铁马,一代雄才纵横天下。有了隋的铺垫,我们才见识了壮丽辉煌的大唐盛世,结缘了横扫千军的唐太宗,领略了君仪天_上的女帝王,体验了霓裳羽衣曲吹奏的生死恋;九曲回肠的史实,迷蒙深宫的探幽,尽凭作者道其中隐情,揭千古玄机。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京畿管理模式由地方型向中央化演变,地方一元化“道”体制演变为多元化的“路”制,地方政区中的“府”制创置并得到发展,边防的“军”及部分冶铸的“监”演变为地方政区,地方县级管理制度和乡村管理体制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地方监察体制向多层面、多渠道演变。本书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体制变革为门径,以制度变迁为主线,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立足于历史学实证的研究方法,借鉴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思路,依次对唐宋时期京畿管理体制变迁、唐宋时期“道”“路”制度演变,唐宋时期地方政区中“府”制的创置与发展、唐宋时期三大京府的管理制度及其演变、唐宋时期地方州军监管理制度演变、唐宋时期县级管理制度及其演变、唐宋时期乡村基层管理体制及其变迁
《唐代经济与社会研究》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张剑光教授二十多年来在唐五代经济、政治、人物、文化等方面部分论述的合编,共收论文24篇。《唐代经济与社会研究》中的文章论述角度不一样,但内容比较接近,相互之间有的内在联系。其中尤以关于商人商业、江南区域经济文化、唐代官员致仕、杜佑史学思想等的论述,曾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京畿管理模式由地方型向中央化演变,地方一元化“道”体制演变为多元化的“路”制,地方政区中的“府”制创置并得到发展,边防的“军”及部分冶铸的“监”演变为地方政区,地方县级管理制度和乡村管理体制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地方监察体制向多层面、多渠道演变。本书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体制变革为门径,以制度变迁为主线,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立足于历史学实证的研究方法,借鉴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思路,依次对唐宋时期京畿管理体制变迁、唐宋时期“道”“路”制度演变,唐宋时期地方政区中“府”制的创置与发展、唐宋时期三大京府的管理制度及其演变、唐宋时期地方州军监管理制度演变、唐宋时期县级管理制度及其演变、唐宋时期乡村基层管理体制及其变迁
《唐代经济与社会研究》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张剑光教授二十多年来在唐五代经济、政治、人物、文化等方面部分论述的合编,共收论文24篇。《唐代经济与社会研究》中的文章论述角度不一样,但内容比较接近,相互之间有的内在联系。其中尤以关于商人商业、江南区域经济文化、唐代官员致仕、杜佑史学思想等的论述,曾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
书稿对隋、唐两朝推行均田制和府兵制时期的地方管理与军事驻防制度进行了重点考察。内容涉及隋唐国家管理思想的渊源与流变,关中本位与京畿地区军队驻防,地方管理制度与军队驻防,基层组织与社会控制等。探讨了隋唐地方行政管理的组织体制、驻军制度以及军事防务体系、职业军人集团、文职僚佐等相关问题的变化情况,以及这些变化与隋唐社会各阶段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总结了隋唐地方管理与驻军的特点和轨迹。通过附表的方式对隋唐时期的军府(隋鹰扬府、唐折冲府)、总管府、都督府在不同阶段的设置情况、管辖范围进行了考证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