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南边疆包括今云、桂、黔诸省和川西南,以及曾隶属中原王朝的中南半岛北部地区。汉、晋、南朝、隋、唐、宋、元、明、清诸朝,对西南边疆有过不同程度的经营,南越、蜀汉、南诏、大理国等政权,也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统治。西南边疆2000余年的变迁,勾画出跌宕起伏的演变轨迹,也留下迷离难解的诸多史谜。本书从治边方略与施治成效的视角,应用历史时段法、整体史法等较新的方法,对中原王朝和边疆政权于西南边疆的经营,进行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探讨。
新窑子是陕北一个偏远而穷困的小山村。 自从1903年这里有了位村民到现在,新窑子已走过了100年的风雨历程。 100年来,人们在这里开荒种地、在这里娶妻生子,也在这里生老病死;人们在这里耕耘梦想、收获希望,顽强地与大自然的灾害和城市里传来的诱惑抗争着。到2004年底,这里已繁衍为282个人。 在这本书中,摄影家黑明将自己的镜头对准了这个小山村,对准了一个个勤劳朴实,虽有几分无奈,却不乏改变命运的理想的普通农民,以及他们天真可爱的下一代。在照片的旁边,黑明看似平铺直叙,实刚娓娓道来地记叙了这些人真实的生存状况和祖祖辈辈的梦想,读来让人同情、让人心酸,也让人深深地为他们的质朴所感动、为他们美好的愿望和顽强的奋斗所鼓舞。 100年的新窑子是一个偏远小村的故事,它也是几亿中国农民的真实写照。
选取了“西仓”这一很能表现西安民间生活的集市,通过大量的影像、口述及部分史料文献,将西仓的建筑、街巷、摊主行业百态真实地反映出来。影像资料丰富真实、涵盖面广,以民间姿态纪录我们曾经熟悉的日常。口述对逐渐消失或者已经消失的事与物进行打捞式纪录,为我们勾勒出除了帝王将相之外的烟火气息的城市生活。
小店区西临汾水,东倚太行,区位独特,历史上长期作为晋阳城和太原府的城郊之地,是省城太原的南大门。小店区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唐代名相狄仁杰,明朝三代重臣王琼,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山西党组织的领导人之一纪廷梓等,皆出于此。
本书我国近代史地研究中备受瞩目的一部杰作,是作者远赴戍所——新疆途中的记录。临行前,他做了两只布口袋,随身携带,凡“道途之所经历,耳目之所遭逢,心思之所接斗,逐日为记,悉纳之囊中。”其行程始于南海,中经黄河,最后抵达昆仑山之境。行程11720余里,共370余天。书中记行、叙事、写景、言志、抒情、诗文互映,情事互补;自然风光、民情风俗、时事、历史、舆地、军事、外交、绘画、书法、古玩鉴赏,乃至于股票,无所不包。而论为人,谈治学,更是见识深刻。 身为“囚犯”的裴景福,以满腔的热情关注祖国山河,所以在他的笔下,巍峨的群山、无垠的荒原,尽显“边塞莽苍光明气象”;茫茫的戈壁、萧索的大漠也是一片净海,能使人忘却严寒,战胜苦难,灵魂得到升华。而读者在领略其优美文字的同时,也会有所共鸣。
寇准是杨家将故事里家喻户晓的“寇老西儿”,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寇准却有着不为人知的传奇一生。他“澶渊定策功”,是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的“心中偶像”;然而他的人生却是“大起大落如天地”,起伏之间,又有多少委屈,多少故事;他也是那个时代政治舞台上的另类,“作风另类成话题”。本书即将呈现的是一位另类精英的成长史,是一个“大忠”之臣的人生传奇,也是一段真实、可亲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