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在黄河上游地区生息着一个英雄的民族——羌系党项族人,他们于11世纪初建立了雄踞一方的西夏王朝,传近二百年,与辽、宋、金王朝先后鼎足。他们创造了别具特色的灿烂文明,建立了宏伟的城市,发明了独立的文字——西夏国书。然而,西夏王朝及其文物典籍被一代天骄成占思汗的铁骑践踏殆尽,几百年后,西夏京城故地城垣颁败,儿无人烟,西夏王朝渐被历史遗忘。本书作者从事西夏文史研究,三十多年间,爬梳史籍,钩稽珍遗,周历西夏故地山川,于佛龛伽蓝、金石瓷片中寻觅被遗忘的王朝,又出入江南,远访俄邦,网罗流失遗藏。其间经历多多,险事、趣闻、感慨并存,遂散记成文,配有照片,使读者读来兴味盎然而又富有教益。
美国革命是一次奇怪的革命。它没有直接的压迫原因,其爆发的缘由是复杂却又理性的。 为什么英国当时的执政者不能保住自己的国家?为什么各殖民地最终会选择独立?美国究竟“新”在哪里?正是美国这一“新型国家”,解决了大国众民如何导入民主,而又不被民主造成分裂、再分裂之难题。 该书描写了美国独立战争前英美双方的政治斟酌,指出美国独立战争其实是英帝国的一次内战,而内战的结果是英帝国的分裂。作者通过对北美殖民地的治理结构、大英帝国在七年战争之后的帝国改革运动所造成的危机的分析, 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了美国革命的独特性。
《丝绸之路纪行》是日本史学家松田寿男关于丝绸之路的一次文化之旅。敦煌、撒马尔罕、巴米扬、德黑兰……这部纪行文集,一边粗略地由东至西探寻丝绸之路上散布的绿洲城市,一边把握地域特性、贸易状况、拜火教、教等等的地方志、历史和风俗。从综合描绘亚洲史的历史学家独特的视点出发,栩栩如生地记述了中亚往昔的姿容。
南海Ⅰ号沉船的整体出水,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位于广东阳江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将陆续向世人展示它的神秘魅力。那么,南海Ⅰ号沉船是如何被发现、被命名的?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又重回人们的视线?整体打捞方案又是如何确定的?在它的新家“水晶宫”,它又将面临些什么?本书以作者亲身经历为主,向读者讲述了1987~2007年南海Ⅰ号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本书是汉学家胡司德先生研究先秦文化史的重要代表作。作者认为,先秦时期中国的饮食以及食物供奉,与当时的道德、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在记录先秦时期文化的历史文献中,对历代帝王、圣贤和政客的描述常常引用烹饪方面的暗喻,许多形象化的叙述都与食物和烹饪相关,通过分析这些文字,作者认为先秦时期的烹饪文化为中国的哲学和政治思想提供了许多关键的理念和暗喻,影响了中国的社会、政治与文化,这种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当今的中国社会。
文学大家沈从文年以后转行做了历史文物研究专家,把满腔爱与美的热忱投入到六千年间中华文物上,专注地和坛子、罐子、绸子、缎子打了近四十年交道,对文物的鉴赏和积淀的艺术观同样是大师级的。本书是“沈从文说文物”系列中的一本,收录了沈从文的一些有关织锦类的考古鉴赏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沈从文把研究文物数十年里经手过眼数以万计丝织品所积累的经验按时代一一梳理,佐以实物图片,展现出中国古代辉煌绚丽织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