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提出甲骨缀合的科学方法5种,收录甲骨缀合新成果269则,先按作者编排,然后在每位作者之下再按缀合文章发表时间的先后排序。全书由“缀合图版”、“说明与考释”和“附录”三部分组成。缀合图版既有拓本又有摹本,拓本尽量按甲骨实物原大制版印刷。说明与考释源于已刊布的缀合文章,一篇文章中有若干则缀合的分列为若干则系于相应则下,详列其作者、题目、出处等信息。附录有相关索引、资料。
上海博物馆收藏到珍贵的战国楚简的消息在1999年初见诸报端后,一直为世人所关心,经过专家们废寝忘食地整理,《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书》的一、二两册已公开出版,为相关的研究者们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本书就是研究人员们结合上博藏楚竹书的第二册所提供的资料所撰写的论文汇集。主要为《上博简》(二)中的《子羔》篇、《鲁邦大旱》篇、《从政》篇、《昔者君老》篇、《容成氏》篇和《民之父母》篇的释读及针对相关内容的初步研究,同时也有《上博简》(二)释读的心得。论文集汇集了海峡两岸老、中、青学者们各自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李学勤、裘锡圭、庞朴以及台湾的程之敏、周凤五、邱德修、陈丽桂、林素清等老一辈学者纷纷撰稿,贡献自己的见解,为后学指点迷津。
2008年7月,清华大学收购一批珍贵的战国竹书(简称清华简),约2500枚,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价值可与孔壁中书、汲冢竹书相媲美,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推动了古史的深入研究。该书主要从清华简与先秦时代的经典传播、清华简与先秦时代的政治格局、清华简与先秦时代的思想世界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性研究。
本书系统收录了所有已公布的散见两汉魏晋出土的法律文献,主要指简牍、碑刻(包括买地券、刑徒砖等)、玺印、吐鲁番文书。同一性质的材料按时代(西汉、东汉、魏、晋)等类别进行文本整理。每批法律文献一般包括解题(包括出土时间、资料整理和发表的介绍)、释文与校注、白话译文、主要参考文献、相关问题研究、图版等。其中,校注是重点内容,主要是利用古文字研究成果与考古新资料进行文字校补、疑难词语考释、法律术语注解。
The Schweitzer petitiois one of the most unique ithe world.Win-ners of the contests have gone oto bee world-class scientists.Thus,the Schweitzer Costs are of interest to both math historians and mathe-maticians of all ages.They serve sa reflections of Hungariamathematical trends and as starting points for many interesting research problems imathematics.The Schweitzer problemetwee1949 and 1961 were previ-ously published under the title Contests iHigher Mathematics,1949-1961(Akademiai kiado,Budapest,1968Chapter4 of thiook summarizes the mathematical work of M.Schweitzer).Our book is a continuatioof that volume.
中国藏西夏文献是指收藏在中国境内的西夏文献,它和俄藏、英藏、日藏西夏文献相对应,是整个西夏文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杜建录首先进行全面的资料调查,摸清中国藏西夏文献家底,包括数量、种类、内容、质地、版本、出土地点、收藏单位;然后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甄别、分类与考释;最后在资料搜集、考释、以及个案与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完成最终成果。《中国藏西夏文献研究》将实地调查与文献考证结合起来,将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结合起来,将文献研究与历史研究结合起来,阐明了中国藏西夏文献的历史文献价值与版本文物价值,解决对中国藏西夏文献只有个别论述,而没有全面研究和整体认识的状况,从而提升了我国在西夏文献收藏与研究中的地位。
《甲骨学小词典》出版后又三次再版,期间我和出版社都收到一些读者的反映,除提出上举的不足和建议外,大多希望尽快编一本内容更加丰富的《甲骨学辞典》。许仲毅先生和我数次商议编写的问题。他提出:“加强甲骨文中的内容。”因为对于非专业的读者来说,更需要了解甲骨文中反映的内容。在甲骨文中有的字形与隶定的无太多差别,一般读者也能认识,如:人、口、大、小、牛、羊、犬、山、水、林、木等等,虽然知道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但不知在甲骨刻辞中是否一样?希望从《甲骨学辞典》中得到有关知识。他建议在编写时将甲骨学的一般性研究或介绍甲骨文的著述移到《人事年表》中。否则此书的容量太大,也不可能全妩遗漏地将每种著述都一一介绍完整。还建议在正文中增加已辞世的甲骨学家,使读者对他们在甲骨学发展史上作过的贡献有更多了
20世纪初至今,我国已在甘肃、湖北、湖南、江苏等地相继出土秦汉简帛文献十余万枚(件)。秦汉简帛文献大多成书于上起战国晚期秦始皇时代下迄东汉后期灵帝时期的四百余年间,内容丰富,包括:古籍、佚书、书信、公函、名籍、账册、诏书、检褐、司法文书、遣册等。这些文献写成之后即深埋于地下,避免了流传中的篡改讹误,保留了当时文字、词汇系统的真实面貌,是研究上古汉语的珍贵语料。 《说文解字》(下面简称《说文》)是上古文献字形、词义训诂的集大成者。作者许慎广泛采录东汉时所见文献用字,并参辑六艺群书、方言俗语、各家之说为每字作解。《说文》是后人研究上古语音、文字、词义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时代久远,汉时的许多文献早已失传,《说文》中的一些字形和释义也因此缺少文献用例的印证支持,难免使人怀疑。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