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是守成皇帝。他有挽救颓风大志,不事奢华,严惩贪污,崇奖清廉,他告诫大臣不要因循疲玩。然而,清朝的颓势已成,腐败的吏治依然故我,而他却无能为力。 本书既忠实于历史文献,又不乏生动的叙事和巧妙的结构,从而立体地塑造了嘉庆皇帝的形象,对于重新了解嘉庆及其时代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论是普通读者,还是清史爱好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一提到《我的前半生》,今天的读者很容易怀疑内容的真实性。 至于“形势所迫之下的自我揭发会不会避重就轻”,对于溥仪来说恐怕有心无力。要知道溥仪这样的人从没有“独自”生活过,他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没有私生活的人。而当他成为战犯之后,一切他很想隐瞒的事情,都有家人和故旧争先恐后地揭发检举。在这样的严峻气氛里,早一点坦白从宽总比被别人揭发出来要好,所以《我的前半生》在这方面的可靠性反而胜过很多在“自由”状态下撰写出来的回忆录。这部书很独特的价值,同时应该也是它的初衷,就是让我们看到一个封建帝王如何被改造成一名社会主义新人。当获释之后溥仪终于拥有了共和国公民的身份,获得了一张选民证的时候,他说这是他一生中很珍贵的东西。
《清朝十二帝》内容简介: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中国,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乃自号曰“皇帝”。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历代王朝统治者的专称。封建因皇帝制度的确立而得到加强,皇帝制度则是封建制度的核心和具体表现,二者相辅相成,如影随形。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皇帝制度对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及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等方面,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皇帝制度又造成了的封建,对民众的物质盘剥和精神束缚日益强化,桎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汉献帝,名刘协,字伯和。汉灵帝第三子,汉少帝弟。少帝被废后,被董卓迎立为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刺死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献帝。后献帝逃出长安,落到了曹操手中。献帝在位31年,最终被曹丕所废,后病死,终年54岁,葬于禅陵。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傀儡皇帝(汉献帝)》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汉朝末代皇帝的悲哀一生。
《 朱元璋的正面与侧面 : 侍卫亲军眼中的洪武大帝与明初史事 》依据曾任朱元璋侍卫亲兵的俞本所辑的《皇明纪事录》,结合其他明初史料,讲述并探讨明初的一些重要事件,尽量真实地展现立业期的朱元璋和元末明初的政治生活环境。本书以朱元璋参加濠州红巾军为开始,以元朝覆灭为结束,详细讲述朱元璋是如何扩张势力,及其乱世年间南征北战的历程。书中穿插朱元璋个人的点滴细节,记录其在政治谋略和个人性情上的演变,从而描绘出了更为立体、更为严谨的朱元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