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兼具古今汉语字典的功能;兼顾知识普及和专业研究,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形象图解汉字的造字意图,依次列举金籀古篆字形;用传统“六书”理论,分析汉字构造,探索汉字本义;以本义为起点,钩稽梳理古今义项演变的过程和线索;列举字头涉及的字组字群,提示相关诸字之间的联系。
本书是帮助党员干部、高校教师、青年学生和广大群众学习、宣传、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发展、创新、运用的工具书、教科书、历史书,力求为学习、宣传、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遇到疑难问题者提供准确、科学、可靠的答案。全书260万字,含基本概念、原理、代表性著作、代表性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会议、思潮流派等2094个条目。 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编译局、《求是》杂志社、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44个党政军学单位90多位专家学者集体编纂;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12家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审
作为中国文化一部分的东北文化,必因有其特点而存在,这种特点不但贮存在在词语中,就是词语自身的构造也是这种特点的表现,本《词典》为研究东北文化服务。近年来乡土文学大兴,大《词典》也选录了一部分埋在语言深层的次方言词语,希望这本《词典》能对乡土文学的创作有词语选择的实用性。 本《词典》收集了流行于东北三省的方言词语,以黑龙江、吉林为主,辽宁次之。一部分是从具有东北地方情趣的杂志、故事本、戏曲集和小说(共约二百余种)中摘录出来的,一部分直接取之于(主要是农村的)口头言谈,人有七千五百条。 收词的原则有大小两条。大原则的基本精神是凡《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词典》中的非东北方言词语,本《词典》一律不收,换言之,本《词典》认领了部分《现代汉语词典》注有“ ”字样的词语。
《汉字速学图示字典》是一部按照汉字形体结构编排的创新字典,引入“字根”概念,借助几何图形,把具有相同“字根”的系列形似汉字归纳在一起,便于比较差异、系统学习、快速记忆。多音字编排在同一图形上,方便查阅,省时省力。本字典具有普通工具书的查阅功能,更兼具创新学习方法、速学汉字的作用。
16世纪中叶,以基督教传教士入华为起始标志的汉外双语词典史,是延续了300余年未曾中断的、具有独特文化特质的一段历史。本书以明清时期欧洲入华传教士、驻华外交官、洋员等“业余者”编纂的双语词典为研究对象,首先调查了历目前300多年间在华欧美人士编写的汉外双语词典的基本信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段内梳理了16至19世纪从手稿汉外词典到出版的汉英词典双语词典史的主要发展脉络。同时,通过对19世纪早、中、晚期很重要的三部综合汉英词典进行比较研究,探寻了它们之间的继承与创新关系以及对当代汉英词典编纂的启示。
楚辞,战国时兴起于楚国,是源于江淮流域的歌谣,与《诗经》并称,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两大渊源。“楚辞”之名,见于西汉前期,至西汉末年,刘向编屈原、宋玉等人作品成集,曰《楚辞》。《楚辞》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七篇,其浓郁的情感、瑰丽的文辞、丰富的想象,对后世诗、赋、骈文产生了深远影响。 《楚辞》因所收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给读者阅读带来很多困难。基于此,我们邀请《楚辞》研究专家赵逵夫先生主编《楚辞语言词典》。全书约90万字,分《前言》、《凡例》、词典正文和附录四部分。收入王逸《楚辞章句》中作品中的实词、虚词和专有名词,除专有名词外,一般以意义的单位为词条。每个词条皆标引出处和书证。词典正文广泛吸
女字是世界上的女性专用文字,流传在中国五岭地区的江永、道县、江华一带。自20世纪80年代媒体报道它以后,几大洲的一些学者,尤其是女士,对它产生了很大兴趣,纷纷前往当地访问、学习、收集资料。十几年来,时有电视、广播报道,召开过一些学术研讨会,出版了一些女书资料、女字汇和论文,就女字的结构、使用者和文化内涵进行了研究。但是对女字的起源、族属、价值、发展规律等诸方面,研究者的结论依然五花八门。 从1986年开始,我调查了五岭方言的一些点,向女书传人学习女字的写法、读音和意义,收集了500多篇(首)女书的原件、复印件、摹写件。经18年思考,从中整理出女字3400多个,编成遣部阐明字源、字形、字音、字义的《女汉字典》。下面先就女字、女书及其所写方言做概括地论述。
共收单字约100100个,其中通用字7000个,通用字以外的字2800个,酌收当今仍有实用价值的罕用字300个。 系统阐释字义及文字源流,生动记述字的故事,精心提供标准书法,帮助读者全方位地理解汉字,正确、规范地使用汉字。 在字的书写、释义、书证、例证等方面,均着力体现科学、规范之原则。 随文配以精美图片,为读者准确、透彻地理解字词意义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联绵词大词典》是一部系统研究联绵词的词典。收联绵词14000余条。 将联绵词分为七个族及“未能入族词”,每族又分为若干群,既反映其系统性,又显现联绵词的语源、同源情况。 释义简明;注音详细;例句既采自古代典籍也采自现代书刊,充分显现词义的稳定性。 资料性强,可供汉语研究者、大学或高中语文教师、语言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古籍注释校勘人员使用。
《郑玄辞典》的编纂,取材于郑玄所注的全部经书及其它著述。 郑玄注经中及其它著述中所释的词语悉予收列,其它串讲文义者,不予收录。 《郑玄辞典》在同一词条下义项的分列,悉依郑氏原释文,以保存原貌。 每一词头、每一义项下,收录了郑玄关于这一义项的全部资料供读者选择使用,其排列之次序同引用书目之次序。 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材料,附于相应的条目之下。 《郑玄辞典》正文词条按照《康熙字典》之部首及笔画分部排列,同一部首的词,按其笔画的多少后为序排列;笔画相同的字,则按《康熙字典》的次序排列。 每一字头,先列单字,后列二字条,再列三字条……二字条的排列按第二字笔画的多少为序排列,于类推。 凡原材料摘自各种辑佚书的,则将辑佚书名列于该词条之下以备查考。
兼顾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兼具古今汉语字典的功能;兼顾知识普及和专业研究,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形象图解汉字的造字意图,依次列举金籀古篆字形;用传统“六书”理论,分析汉字构造,探索汉字本义;以本义为起点,钩稽梳理古今义项演变的过程和线索;列举字头涉及的字组字群,提示相关诸字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