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幼儿园课程评价实践研究领域的智慧结晶。一方面,进一步明晰了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在逻辑与操作方法,厘清了在课程评价中经常出现的操作误区。另一方面,实现了评价视域的交互融通:在评价内容上,从主题活动评价延伸到一日活动评价,从聚焦于教学评价拓展到活动材料、环境创设评价;在评价形式上,从纸笔记录式评价向电子可视化评价过渡与迈进。幼儿园课程评价常态化的“三全”构想与实施,体现了幼儿园课程评价无处不在!
身心健康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基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历来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即将召开之际,我高兴地看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探索》一书。该书是天津市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基地的一些幼儿园对各自颇具特色的健康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它为广大的幼教工作者进一步开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实践及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探索》一书中既涉及了3~6岁幼儿的健康教育,也纳入了0~3岁婴儿的健康教育;既包含了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教育,也涉及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既总结了各种预防与治疗婴幼儿常见疾病的有效方法,又列出了教师们开发的近百种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以及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特点及动作发展情况而制订的各种“体育套餐”,并具体
游戏是儿童最普遍的语言。所有儿童,无论其文化背景,都在游戏着。游戏包含着运动、操作物体或与他人交往。游戏激发着儿童的动机,因此他们自动地投入游戏并且坚持到底要达到他的目的。 本书对儿童游戏的观察提供了有价值的替代方法,使我们能够提供对儿童的技能、学习风格、动机因素、交往模式和行为的功能性信息。这些信息就可以使我们能够基于儿童的优势和准备好的领域来制定个别化的发展和教育措施。
本书是《小学数学怎么教》的姊妹篇,重在课堂教学实践技巧的探索。全书收录了小学数学十二册教材的48个教学设计,每个设计分为“教材简析”和“教法探析”两部分。“教材简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注意事项做简短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和设计教法;“教法探析”侧重教学的实践操作,行文不拘一格,有些是一堂课完整的教学设计,有些则是叙述基本的教学思路。
《自由环境下的幼儿园混龄教育研究/幼儿园自然教育丛书》讲述了:江苏一个全日制的混龄班由省一幼创建,该园在多年的实践和研究中,探索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班况和特色活动,积累了大量的混龄活动案例和混龄教育教学经验,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创设自由的混龄环境的有益策略和方法,这些宝贵的经验体现了混龄教育方面的专业性。
《让孩子黏上你的课:课堂教学创意设计技巧》是作者从事教学工作几十年的经验总结,围绕如何设计有趣的数学课堂,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理念和方法。书稿内容分为六大部分:教给孩子有魂的数学、教给孩子美丽的数学、教给孩子能学的数学、教给孩子真实的数学、教给孩子身边的数学、教给孩子好玩的数学,并提出的“黏性创意的六大原则”,即简单、意外、具体、可信、情感、故事。书稿的组织形式以课堂案例为基础,进行评价并展开讨论,最后总结出操作方法。对一些教师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本书前七章的内容组成了部分。章从对幼儿发展的需求的一些想法和通过创造性艺术体验而培养出的有创意的人的10种特性的目录开始。第二章向师范院校大学生介绍在具体描述艺术的每个要素和原理时,艺术语言的运用。第三章师范院校学生学习了让孩子看到艺术品和艺术家的很多方式。第四章为师范院校学生提供了孩子的艺术作品如何发展及合适儿童年龄的激发方法的知识。第五章强调了为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更加了解所处的环境,以及考虑以自己的感情作为艺术作品题材的重要性。第六章确定了教师的角色。第七章给未来的教师提供了鉴定并挑战有艺术天赋和特殊才能的孩子的方法,并且提出了为这些孩子提供合适的有创造性的环境的建议。第2部分的章节主要是谈艺术创作,并强调了运用平面和立体的材料工具进行多样和重复的体验的重要性。
儒家教育理论是以孔子教育思想为源头,并在后世儒家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逐步丰富、完善起来的。儒家有关教育的观点、见解和主张,主要包括有关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学和学习、德育和修养、美育、教育管理、教师和师生关系等方面的论述。它在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和教学的客观规律,成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教育史上也久负盛誉。 ???儒家教育理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以下鲜明的特点:其一,综合性。或称交融性。儒家教育思想是与儒家哲学思想、社会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美学思想、逻辑思想等交织在一起的,有时很难将它们彼此区分开来。因为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的社会现象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当然,这也和古代学术尚未产生专业
国家出台“双减”政策,全国中小学都在积极进行减负提质的研究。本书中,教师们以单元整合为基本理念,在研读课标、分析教材及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语文教材,基于内容教学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这三个方面构建链条式课程体系,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出发,采用同一主题的大单元新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平台,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真正地化知识为智慧,积文化为品质。
96岁高龄的贝里医生是世界儿科学和儿童发展领域的专家,哈佛大学儿科学荣誉教授,布朗大学儿科学与发展人类学教授,曾担任美国儿童发展研究会会长。他在五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儿童在运动、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上有一个个清晰的脉络,在某一时期,孩子的某项能力会得到飞速发展,而其他能力会停滞甚至退步,在0~3岁期间有13个这样的Touch points(敏感期)。 敏感期仿佛一扇扇窗,可以让父母更好地认识孩子在不同阶段不同行为背后的巨大动力,正如孩子努力学习走路的背后是强大而正常的神经发育力量一样,两岁左右的孩子大闹脾气的背后则是面对“是与不”时激烈的心理斗争,父母能否接纳并欣赏孩子的这些表现,关乎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幸福。 《儿童敏感期全书(0~3岁)》是儿童敏感期读本,详细解释了不同敏感期的生理、情感和行为发展特点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目标在继承了“四基”“四能”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目标,即: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并在课程性质中强调: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这些可以概括为“六核”“三会”。总体上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及目标可以总结为 “四基”“四能”“六核”“三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四基”“四能”的要求。同时提出了十大核心词,如果简称为“十核”的话,那么总体上现行的义务教育数学核心素养及目标是“四基”“四能”“十核”。 本书借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维指标体系,从数学认知、数学思想与能力
本书是基于针对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创意设计评选活动浦东新区参赛辅导的实践经验,主要从方法层面阐述各项活动板块的研究(或创作)方法、撰写方法、辅导方法、参赛方法和展示交流方法,同时还配以大量的获奖案例给予评析和提供参照,可以作为学校组织指导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重点参考用书。本书内容丰富、叙述清晰、案例详实、便于自学,非常适合中小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阅读,对于参加区、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创意设计评选活动的学习和辅导,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学前教育界更加重视幼儿社会性的培养。然而,幼儿社会性的培养是个很大、很宽泛的概念,没有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所谓的社会性培养将是空洞的。本书以儿童的情绪能力培养为抓手,探讨如何进行幼儿的社会性培养,并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策略,为一线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供教育上的参考。本书汇集了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十几年的课题研究成果,书中不翔实的实证研究,也有可实际操作经验,从多方位为广大读者解读“幼儿情绪能力的培养”。
幼儿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与教师度过的,师幼互动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是,怎样实现高质量的师幼互动,与幼儿建立回应性的师幼关系,进而深化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呢? 本书作为全美幼教协会长销不衰的读物,提倡把“日常互动”变为“有力的互动”,并阐述了有力的互动的3大步骤和17种策略: 1、排除杂念,实现“到场”。 2、关注当下,了解和倾听幼儿,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指导,“与幼儿建立联系”。 3、鼓励思考,积极回应,支持对话,适时提问,将新旧经验联系起来,“拓展幼儿的学习”。 本书 版一经出版,就受到幼儿教师、教研员和高校学者的广泛好评,多次成为读书会的分享书籍。本书第二版不仅案例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实,而且全彩印刷加上“花草园”提供的精美插图,带我们重返活生生的教育现场,感悟有力的师幼互动的强大力量!
《幼儿园教育活动保育》包含运动、游戏、学习活动保育三个模块,全方位地介绍幼儿园教育活动保育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教材切实贯彻“任务”“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 体现“岗课赛证融合”的要求;积极贯彻“课程思政”要求,充分挖掘每个学习活动的思政价值,自然融入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情感教育等内容;同时,教材充分挖掘每个学习任务中对学生“关键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培养的要素,注重教与学方法的指导,将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思辩能力、创新能力等培养,以及合作意识、规范意识、时间意识、效率意识、审美意识、环保意识等自然融入其中,旨在培养懂专业、有爱心、能合作、会学习、爱动脑、善思辨、勤反思的高素质保教人才。此外,教材配有丰富的媒体资源: (1)本教材配有丰富的实境教学资源,其中的200
本书是关于研究学前游戏论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学前游戏的基本概念、学前游戏的分类与发展、学前游戏的发展价值、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学前游戏的分类指导、国外学前游戏理论的流派等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共分为五个章节,章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简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理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这四方面,介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点;第二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主要介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这四方面的内容;第三章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含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意义和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功能和价值,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路四方面讲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概论;第四章主要论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现状,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