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门窗》中介绍的门窗实例,均散佚民间多年。作者十数年里奔走于穷乡僻闾,将其一一收集起来,并加以修复、拍照、测量尺寸,方成此书,功莫大焉。捧卷拜读,由衷感佩作者对历史遗存的呵护之心。横三竖四堆码的杂货,也不是孤零零地遥立历史的陈迹上的朽木。作者纵横交织地将古代建筑的发展版,对建筑、文物研究者,大有裨益。 中国古代门窗,一向附丽于建筑及园林营造之中。历代写园林的书,汗牛充栋,而论及门窗,常常一笔带过。宋人著《营造法式》,辟“小木作”诸章,始有关于门窗、栏杆和室内隔扇、罩、屏等制度、功限的专论。然而一千年过去了,未有一部关于门窗的专著问世。
一、本书分明清两卷,卷下按照宫殿、衙署、第宅分类。正文的主体是古书和档案中所见有关室内陈设的材料,使用宋体,作者的分析、品评使用楷体,以示区别。二、为了方便阅读,对于引文中的部分字词由编者补充了随文解释,使用灰色小一级字体。三、为了更具象地说明室内陈设的历史,在作者原稿提供的50幅插图之外,编辑中又补充了更多的陈设原状和相关文物的插图,引用了《紫禁城宫殿建筑》中的部分室内透视图和四合院示意图。清代苑囿部分,则主要使用宫廷绘画中的纪实场面作为文字档案的参照。四、新增补的室内陈设插图,在图题以外多另有说明文字,目的在于为读者理解室内陈设的历史和意义提供更多的背景。这些文字基本来源于作者本人的其他著述,少量出自编者。编写中,参考了我院部分原状陈列的文物清单。
本书首先列举了在古建筑工程监理中的常用术语,然后就古建筑施工的基本知识,质量监理与监理验收标准等对古建筑各分项、分部工程进行了详细的总结,最后还列举了分部、分项工程的部分评定表,资料核查表。本书体现政策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读性的原则,理论结合实验,通俗易懂,便于执行。本书供质量监督站及监理单位从事古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监理人员使用,并可供施工、技术和质量检验人员开展工作时参考。
“建筑意”是林徽因先生从审美的角度表达出中国古建筑在“诗意”与“画意”之外的美感。这个词,早出现在林徽因、梁思成发表在1932年11月出版的《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引起了中外建筑学者的兴趣。林徽因在建筑研究中创造性地提出“建筑意”,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她与梁思成及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改变了西方学术界对中国建筑史的认知,改变了《弗莱彻建筑史》中没有中国建筑史分类的观念。本书收录了林徽因先生关于中国古建筑之美的思想及赴全国考察古建筑的老照片,用优美的笔触记录历史,使读者对中国建筑的历史、文化、风格、演变、审美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真实感人,令人动容、不由心生敬佩。本书文笔流畅,内容严谨,语言丰富,思路清晰,可读性强,富有逻辑,极具优美之感。
本书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丛书的中的一本。本书主要从建筑历史、美学特征和文化研究的角度,深入介绍了门窗、隔窗的装饰,详细分析了门窗的材料和雕饰工艺;对门窗造型按题材内容、构成形式进行了分类介绍;同时,还论述了中国传统建筑门窗与建筑文化的传承,并分析了门前附设物以及门的附加装饰等方面的特征,以期对中国古代建筑门窗形象进行更为广泛、深入的展现。 本书既有高清晰的门窗、隔窗照片又有手绘门窗、隔窗图样,兼顾欣赏和分析研究。本书可作为间接的形象资料提供给从事建筑文化和装饰艺术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之用。
《中国X美的古城》系列图书所要展示的是该古城X具代表性的景观、建筑,以及以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古城文化。希望通过图书的出版能给当下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运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使新型的城镇化定位、规划、建造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地缘优势,适应该区域的经济特点,符合当地的生活习俗和审美习惯。
皇家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国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历代帝王重视都城和宫殿的建设,因此保存下来了大量的皇家建筑,如宫殿、苑囿等。皇家建筑一般建造雄伟,装饰华丽,以此来体现皇室的气魄。现在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完整的皇家建筑有北京的故宫、颐和园等。皇家建筑的装饰艺术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 本书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通过大量的精美图片和精炼的文字展现建筑的装饰构成艺术。在图书结构上,根据建筑的类别划分章节,每一章节的内容按单体建筑群举例,由建筑的群体到个体,再由个体到建筑细部的装饰,从而全方面地介绍古建筑的细部装饰构成。全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将中国古建筑中的各种装饰构件在此做了详细的体现。通过阅读本书,能够欣赏到中国古建筑中的大量精美装饰图片,并且能
雕刻纹饰是古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赋予了建筑造型以生动的形象,并融于整体建筑之中。因此,要想了解我国古代建筑文化,雕刻纹饰就是你不能错过的一部分。本书围绕龙凤麒麟这一题材,精选了实地拍摄下来的精湛照片,并附以简单的文字说明,供广大民间文化、建筑文化、古代艺术、雕刻艺术爱好者们阅读和欣赏。
一、考虑到读者需求的广泛性,本书立足点面结合,统盘兼顾的原则,在名词的选注上,基本上分为专业性和普及性两大类。 二、将一些名词,按照古建筑工种进行分类,以求达到系统性和体系化,并便于读者在阅读和使用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三、各工种即“作”的划分,以宋《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为基础进行,有大木作、小木作、彩画作、油作、瓦作、石作、土作、砖作、泥作、铜铁作、搭材作共十一作,多数名词归入上述各“作”内,名词较少者,则不再单列,而归入“作”之外的部分。本辞典正文后附词条汉语拼音索引,供读者查检。 四、根据研究,构件名词与做法名词,是古建筑术语的二个主要方面,二者大多兼而有之,因此,通常将上述名词归入一类表述。 五、专业性词语表述,注重结构的分析与法式的对比,但限于篇
本书介绍了古建筑设计与施工的知识,内容包括:古建筑常识、基础与台基工程、古建筑砌筑工程、古建筑石作工程、木构架工程、木装修工程、古建筑屋面工程、地面及甬路工程、油漆彩画工程。本书综合介绍了古建筑工程中的各分项工程,可供古建筑设计与施工人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