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凤基主编的《预防接种手册·疫苗篇》旨在为从事基层预防接种工作者提供一本使用便捷的应用手册,包括了预防接种简史,预防接种的相关概念,预防接种实施过程的规范,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与处理,冷链管理,以及目前国内35种常见的预防用生物制品的使用方法等内容,希望能为一线预防接种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传染病防控与事件应急处置试题集》由专家编写。全书分两部分:部分包括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应急预案和(或)技术方案,应急法律法规与工作规范,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传染病基础知识,呼吸道、肠道、虫媒与自然疫源性及其他传染病,病原微生物检验,疾病监测与疫情和(或)事件应急处置等;第二部分为传染病案例。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传染病防控与事件应急处置试题集》题量大、范围广、实用性强。《传染病防控与事件应急处置试题集》可供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竞赛、职业医师考试、职称晋升考试时使用,也可供卫生管理人员和临床医师参考。
《流行病学》虽然沿用了“教材”这个概念,但它与那种仅供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不讲、学生不懂,以“教”为中的教科书相比,已经在内容安排、形式体例、行文风格等方面都大不相同了。希望读者对此有所了解,以便从一开始就树立起依靠自己学习的坚定信念,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实际工作经验,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学习的目标。
《医用统计方法》(第2版)是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与社会医学教研室及外高级统计师在版的基础上,根据历年教学、科研中的应用及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统计理论与方法编写而成。本书重点在于讲清各种统计方法的意义、原理、计算原则、适用条件及结果解释等,同时也增加了计算机在统计中应用的内容。 鉴于分类数据在医学上的应用十分重要,而统计书籍很少介绍的情况,第2版在这方面大幅度增加了各种CMH分析方法,并对Logistic回归分析的内容进行了很大的扩展。鉴于临床研究工作的需要,增加了临床试验设计、医学检验指标的正确性和一致性的分析方法以及成组序贯检验等内容。在多变量分析方面增加了对数线性模型、典型相关分析以及广义线性模型(包括广义估计方程)等。 本书主要是面向医学工作者,并作为医学生的统计教材。全
1990年第43届卫生大会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WHA43.24)并且批准了1989年9月26日至10月2日在日内瓦举行的ICD第十次国际修订会议对在10年修订周期内对其进行更新的建议。 该建议在1996年于日本东京举行的WHO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年度会议上被投入运作,随后建立了指导进行更新的一个正式机制。按照这样的更新机制,每年进行较小的更新,如果需要的话,每三年进行较大的更新。 有关进行更新的更多信息以及更新内容的累积列表请见:://.who.int/classifications/。今后的更新也将在该网址列出。 ICD-10第二版包含了版第三卷中作为补遗对卷的勘误表以及在。1998至2003年间生效的更新内容。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2010》汇总了全国疾病监测系统(DSPs)2010的人口和死亡数据。在进行数据处理和汇总前,我们对每个监测点的数据进行了验收和质量评定,对错误的数据进行合理的修正,剔除个别不符合要求的数据,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本书的主要內容包括七大章及5个附录。章主要概述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数据报告流程、统计分析方法、数据质量评价方法等,目的是方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本书;第二至第七章为大量的数字表格,分别介绍人口资料、总体死亡情况、死亡原因及顺位、主要大类疾病死亡率与死囚顺位及地区别、性别、年龄别人口数、分死因死亡数及死亡率,主要是为了给读者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决策机构、科研机构、卫生专业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或开展相关研究和工作服务;附录部分包括居民死亡医学
鼠疫、天花、黄热病是人类历史上致死率的烈性传染病,它们消灭了数以亿计的人口,令整个人类世界闻之色变。面对大瘟疫,医生们能做的,一度只能和巫师一样。经过一代代人类精英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对抗这些烈性转染病的方法。鼠疫、天花、黄热病似乎已经远离人类世界、烟消云散,但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隐形杀手会不会又卷土重来?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由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61个监测点组成,总监测人口7 300多万,主要收集死亡个案和人口信息。该系统每年出版一册年度分析报告。《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2006}简要介绍了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工作的历史和目前工作情况及流程,给出了死亡和人口资料的汇总方法、基本结果和统计表格。 本书为读者了解我国人群的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顺位,以及死亡变化趋势和规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为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基础资料,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慢性病不仅仅影响到患者个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而且造成全社会日益增加的巨额支出和沉重负担。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快速推进,慢性病问题日益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中国人口慢性病高峰时代的来临已经日见端倪。这就要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国民经济体系、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为适应这个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准备。王延中主编的《中国慢性病调查与防治》主要围绕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慢性病防治相衔接问题展开一些论述。
罗凤基主编的《预防接种手册·疫苗篇》旨在为从事基层预防接种工作者提供一本使用便捷的应用手册,包括了预防接种简史,预防接种的相关概念,预防接种实施过程的规范,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与处理,冷链管理,以及目前35种常见的预防用生物制品的使用方法等内容,希望能为一线预防接种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传染病防控与事件应急处置试题集》由专家编写。全书分两部分:部分包括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应急预案和(或)技术方案,应急法律法规与工作规范,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传染病基础知识,呼吸道、肠道、虫媒与自然疫源性及其他传染病,病原微生物检验,疾病监测与疫情和(或)事件应急处置等;第二部分为传染病案例。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传染病防控与事件应急处置试题集》题量大、范围广、实用性强。《传染病防控与事件应急处置试题集》可供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竞赛、职业医师考试、职称晋升考试时使用,也可供卫生管理人员和临床医师参考。
2002年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是我国次将营养和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作为一项综合调查的项目,覆盖面广,具有全国代表性;调查内容详实、方法规范;信息量丰富。它为了解高血压流行的状况,发现高血压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现阶段高血压防治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防治和重点人群,调整和制定正确有效的卫生政策与疾病防治策略等,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本书系统回顾了外高血压文献,结合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的相关数据,全面阐述了我国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探讨了高血压与脑卒中、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肥胖的关系;详尽论述高血压防治的进展。本书旨在反映高血压人群防治、监测、评估和治疗的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策略,推动我国高血压人群防治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尽可能减少和遏制高血压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卫生杀虫技术》系《基层消毒杀虫灭鼠丛书》的一个分册,共18章。主要内容包括:常见害虫的危害,常见害虫的种类与一般生态习性,不同场所害虫防治方法,卫生杀虫剂的种类、性能与使用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件下害虫的防治,害虫标本的制作和卫生杀虫剂中毒的预防和救治等。《卫生杀虫技术》侧重于卫生害虫防治实用技术,内容覆盖较全面,科学性、知识性和实用性强,图文并茂,可供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环境卫生、植物保护和有害生物治理等人员作为培训教材或工作参考书。
本书40余万字,含800余幅图片,所有资料均为编者亲自接诊和多中心搜集的病例;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基础研究结合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与护理、防治的阐述,重点通过影像和病理组织图片对照的描述,努力揭示其病变的本质,给临床提供有力的科学诊断依据,对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早期临床预警和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本书筛选了危重症甲型h1ni流感典型病例100余例,尸体解剖8例。书中以引导式的方法进行病例展示,图文并茂,指导性强。本书对影像学专业医师、临床医师及相关医务人员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深圳媒介生物及其防制》是在对深圳市媒介生物多次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防制经验和研究者的亲身实践完成的,反映了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联合对深圳市媒介生物的科学考察结果。书中详细地记录了深圳的蝇、蚊、蠓、蚋、虻、蜚蠊、蚤、虱、臭虫、蜱、革螨和鼠类的类别、形态、生态习性和医学重要性等,并介绍了媒介生物控制的药物的性质以及施药器械的维护等技术,是对我国媒介生物区系和防制研究方面的有益补充,具有很高的科学参考价值,也为深圳市今后控制媒介生物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我相信,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深圳市媒介生物和相关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工作将会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