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应用》是部以方法和应用为中心的环境流行病学著作。此书以方法原理和应用为重点,深入解读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所有从事环境与健康的研究人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对普遍关注的化学事故与自然灾害、健康风险评价和全球环境变化对未来的影响都有专门的章节讨论;最后,本书中对于“研究实施中实际问题”“利益相关群体的参与”“关于伦理道德”和“流行病学在政策论证中的作用和局限性”等问题的深入浅出的讨论,对于环境流行病学研究人员、环境健康管理和其他相关人员认识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特殊性具有重要意义。
《传染病防控与事件应急处置试题集》由专家编写。全书分两部分:部分包括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应急预案和(或)技术方案,应急法律法规与工作规范,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传染病基础知识,呼吸道、肠道、虫媒与自然疫源性及其他传染病,病原微生物检验,疾病监测与疫情和(或)事件应急处置等;第二部分为传染病案例。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传染病防控与事件应急处置试题集》题量大、范围广、实用性强。《传染病防控与事件应急处置试题集》可供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竞赛、职业医师考试、职称晋升考试时使用,也可供卫生管理人员和临床医师参考。
《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应用》是部以方法和应用为中心的环境流行病学著作。此书以方法原理和应用为重点,深入解读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所有从事环境与健康的研究人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对普遍关注的化学事故与自然灾害、健康风险评价和全球环境变化对未来的影响都有专门的章节讨论;最后,本书中对于“研究实施中实际问题”“利益相关群体的参与”“关于伦理道德”和“流行病学在政策论证中的作用和局限性”等问题的深入浅出的讨论,对于环境流行病学研究人员、环境健康管理和其他相关人员认识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特殊性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媒介生物及其防制》是在对深圳市媒介生物多次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防制经验和研究者的亲身实践完成的,反映了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联合对深圳市媒介生物的科学考察结果。书中详细地记录了深圳的蝇、蚊、蠓、蚋、虻、蜚蠊、蚤、虱、臭虫、蜱、革螨和鼠类的类别、形态、生态习性和医学重要性等,并介绍了媒介生物控制的药物的性质以及施药器械的维护等技术,是对我国媒介生物区系和防制研究方面的有益补充,具有很高的科学参考价值,也为深圳市今后控制媒介生物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我相信,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深圳市媒介生物和相关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工作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三卷是卷[简称类目表]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索引[简称索引]。当一个诊断术语和其他情况同时报告,或者处于特殊情况下(例如,某些情况并发于妊娠)时,尽管本索引可以根据卷对诊断术语变更指定位置的注释去反映类目表中的规定,但它不能表达在索引术语中这样的变化。因此,应把卷看作编码的主要工具,而字母顺序索引则是类目表不可缺少的辅助部分,因为它包含了未出现的卷中的大量的诊断术语,所以这两卷书应一起使用。 在类目表的一个类目中所包含的术语并不是的,它们只是该类目内容的一些举例或只作为类目范围和界限的指标。另一方面,索引力求收入大多数当前使用的诊断术语。总之,为确保按照索引给出的编码与一份具体病案记录所提供的信息相适应,总是要回到类目表及其注释以及第
《深圳媒介生物及其防制》是在对深圳市媒介生物多次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防制经验和研究者的亲身实践完成的,反映了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联合对深圳市媒介生物的科学考察结果。书中详细地记录了深圳的蝇、蚊、蠓、蚋、虻、蜚蠊、蚤、虱、臭虫、蜱、革螨和鼠类的类别、形态、生态习性和医学重要性等,并介绍了媒介生物控制的药物的性质以及施药器械的维护等技术,是对我国媒介生物区系和防制研究方面的有益补充,具有很高的科学参考价值,也为深圳市今后控制媒介生物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我相信,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深圳市媒介生物和相关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工作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中国卫生年鉴(2013)》是一本综合反映我国卫生工作各方面情况、进展、成就的资料性工具书。《中国卫生年鉴(2013)》自1983年以来,已出版30卷,本卷为2013卷,收编的内容截至2012年底。分为12个部分:1.特载·抗震救灾医疗卫生工作;2.重要会议报告;3.政策法规;4.工作进展;5.军队卫生工作;6.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工作;7.学术团体和群众团体;8.人事与干部;9.卫生工作纪事;10.卫生统计信息工作;11.索引。
魏洪霞、邱涛主编的《诊断与治疗》重点突出介绍的诊断、抗病毒治疗和机会性感染治疗,为工作人员更好的开展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本书介绍了的诊断和治疗,共十二章:概述,临床表现、分期与诊断,HIV暴露后,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监测,换药标准及二线方案的选择,中国的抗病毒治疗模式与现状,机会性感染,机会性肿瘤,HIV合并其他疾病,HIV相关其他疾病和免疫重建反应综合征。本书的一个特色之处,在机会性感染部分给出了一些具体的临床案例,增加了本书的实用性。另外,本书有《国家抗病毒药品供应管理技术指南(试行版)》,便于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由于全书篇幅较大,故略去了每篇文章后的参考文献,仅将《顾有守皮肤病诊断和治疗精选》在修改、补充过程中新参考的主要文献附于书后,书中大部分均已在国内专业杂志上刊出过,故必要时可查找原文。不便之处敬请原谅。
本书内容源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团队多年的临床研究实践积累,以知识点的形式介绍了临床研究中常见的方法学问题。知识点的选择注重贴近实际问题,源于经典的临床研究理论但又以活泼的形式和具体的案例进行解析,是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方法学经典书籍的有益补充;文章简短,案例生动,语言轻松,适合医生作为随手翻阅的临床研究方法学书籍。
病媒生物是指能通过生物或机械传播方式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的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主要包括节肢动物中的蚊、蝇、蜚蠊、蚤、蜱、螨、虱等,以及啮齿动物中的鼠类。它们不但能传播疾病,导致过敏,还可以通过叮咬骚扰影响人群正常的生活与休息。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病媒生物约占1/3,每年发病人数占传染病总病例数的5%~10%,每年死亡人数却占传染病总死亡数的30%~40%。
本书内容源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团队多年的临床研究实践积累,以知识点的形式介绍了临床研究中常见的方法学问题。知识点的选择注重贴近实际问题,源于经典的临床研究理论但又以活泼的形式和具体的案例进行解析,是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方法学经典书籍的有益补充;文章简短,案例生动,语言轻松,适合医生作为随手翻阅的临床研究方法学书籍。
在上海市卫生局的支持下,消毒学专家、第二军医大学薛广波教授主编了我国部《传染病消毒技术规范》。同时,参与本书编写的还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流波主任医师、上海市卫生监督所周密主任医师、上海市消毒品协会李华秘书长等来自全国各地的90多位消毒学专家。《传染病消毒技术指南》不仅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传染病消毒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而且突出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对理论界学者和实际工作者都会有极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