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临床路径不同于目前卫计委在全国三甲医院推行的单病种临床路径,后者是指在明确诊断住院之后为了加强病人的计划性诊疗而设计的。 由于急诊科医生面对的急或伤是症状而不是具体的疾病,其首要任务是必须先明确患者是否存在生命危险,如有生命危险先要利用一切方法进行稳定处置,而不是具体疾病的诊断。如要达到这一目的,为了便于初入急诊的医生或从事急诊工作者尽快有效地处理各种复杂的急诊病人,使急诊病人在急诊科受到安全有效便捷的服务。本书参考了外急诊医学专著,以流程图、表格的方式将急诊临床路径进行了梳理、简化,便于学习、遵循。 内容包括:急诊症状临床路径、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内分泌、神经、精神、妇产、环境和理化因素等急症的临床路径。
张文武主编的《急诊内科手册(第2版)》是一部 急诊内科学方面的工具书,共16章,80万字余。分别 叙述了常见内科急症症状的诊断思路与处理原则,休 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水电解质与 酸碱平衡失调,内科各疾病急诊的诊断与治疗措 施等,并较详细地介绍了内科常用急救诊疗技术。 全书内容丰富,资料新颖,实用性强,是急诊医 师、内科医师和社区医师的工具书,并可作为急 诊医学教学和进修的参考读物。
全书分上、下两篇,共14章。上篇总论,分别介绍了急诊急救医学的发展、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特点及工作程序、常用急救技术、急诊常见症状鉴别要点及护理等内容。下篇各论,重点对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五官科、皮肤科等急诊常见危、急、重症疾病的诊断、抢救、治疗和护理进行了系统介绍。在反映急诊医学的进展和成就同时,兼顾急、重症护理,对各类疾病抢救过程和护理措施作简明扼要地叙述,力求使读者对常见急症有明确、深刻的认识,指导急诊抢救工作的实施。全书内容新颖、丰富,图文并茂,对急诊常见急危重症疾病的叙述有的深度,在注重系统的前提下,更注重实用性,供从事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及护理学院的教师、学生参考使用。
张文武主编的《急诊内科手册(第2版)》是一部急诊内科学方面的工具书,共16章,80万字余。分别叙述了常见内科急症症状的诊断思路与处理原则,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内科各系统疾病急诊的诊断与治疗措施等,并较详细地介绍了内科常用急救诊疗技术。全书内容丰富,资料新颖,实用性强,是急诊医师、内科医师和社区医师的工具书,并可作为急诊医学教学和进修的参考读物。
本书的作者均是来自全国重症医学领域的知名专家,他们常年在临床线从事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作者根据自己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参阅了大量文献,不仅介绍了重症医学理论与临床的动态,而且从临床需要出发,针对日常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进行了简明扼要、突出实用的阐述。全书分为二十一部分,每个部分独立成章,每章均先介绍该部分现状和学术进展,而后以问与答形式全面对重症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实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说明,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突出临床实用性。书末还以附录形式向读者提供了2006年中华重症医学分会制定和颁布的关于《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2006)》、《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等多个指南,并附上了
《重症监护学(第2版)》是国外重症医学权威著作,全书分三篇介绍了各种急危重症的发病机理和诊治策略。第一篇介绍危重症患者规范处理操作流程,包括气道管理、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监测、引流管的管理、心脏起搏和除颤等;第二篇介绍常见危重症的病理生理变化机制,包括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急性肝肾功能衰竭、酸碱平衡失调与电解质紊乱等;第三篇介绍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包括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的机械支持、高级心肺复苏术、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透析等。书中着重介绍了近年来重症医学领域的新进展,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神经外科急症、ICU中的产科护理、ICU中的康复医学等。适于综合ICU及各专科ICU相关的呼吸科、外科、麻醉科、放射科医师、药剂师、ICU护士参考。
本书共分六篇,为症状/体征篇,内科急症篇,外科急症篇,妇产科急症篇,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急症篇,常用急诊诊疗技术篇。各篇所列均为常见的症状/体征或各系统急症及常用的急诊技术,每一个病种均首先描述主要临床表现,然后依次为病因、诱因、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和治疗。本书写作风格和编排形式有别于传统的急诊手册,内容全面、新颖,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是一本方便各科门、急诊医生,各科轮转急诊医生,社区全科医生在急诊急救时快速查找的实用手册。本书由众多著名中美急诊专家精诚合作而成,具有短小、精悍、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