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不仅是中医的经典,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要籍,由於书中积淀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因此只把它交给中医界来发掘是远远不够的。清代朴学大师们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於是发凡起例,染指《黄帝内经》的研究,如胡澍的《内经素问校义》,孙诒让的《素问王冰注校》(见《札逻》第六册)等等,就是他们的研究成果。《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各九卷八十一篇组成,成书於西汉之前,文字古奥,素称难读,要想进入这一宝库,的注解无疑是一把金钥匙。在林林总总的《黄帝内经》注本中,张志聪的《黄帝内经集注》堪称翘楚.问世以来评价一直很高,这就是我们选择它的理由。 张志聪字隐庵,为清代顺治、康熙年间的名医,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出身於医学世家,从小熟读圣贤书,冀博取功名,不幸少年丧父,家庭失去支撑,於是
本丛书是根据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著名中医药专家为研究生授课时录音讲话整理而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是研究中医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任应秋讲 》是根据任应秋先生1978~1980年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部首届研究生班学员讲授《黄帝内经》时的讲话录音整理而成,同时也补充了任应秋先生在北京中医学院的部分录音资料。《任应秋讲 》主要内容包括任应秋先生讲授《黄帝内经》的具体章节及答疑等,可供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参考阅读。 本丛书的整理工作得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模式比较与改革研究(项目编号:Y007404)”资助。
《冯氏锦囊秘录》系浙江名医冯兆张著,由田思胜等人校注。冯兆张,字楚瞻,清代医家。浙江海盐人。13岁学医,从师访道10余载,以医名于两浙等地。冯氏历时30余年,汇选各家精要,结合己见,著成此书。该书包括《杂证大小合参》20卷、《痘疹全集》15卷、《杂证痘疹药性主治合参》12卷,其内容包括内、外、妇、儿等各科病证,以及痘疹、药物、脉诊、导引养生,并采集民间验方、效方,内容丰富,流传颇广。冯氏在学术上继承明·薛立斋等温补学说,推崇赵献可之命门理论,且善于化裁古方,曾仿钱乙六味地黄丸加减化为10方,以变通为用。冯氏对内、外、妇、儿均有研究,尤擅长儿科痘疹。其诊治疾病,主张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尤重视小儿先天禀赋之厚薄,后天长养之虚实,曾归纳三法、四因、五治、六淫、八要等几方面,条理清晰,别具一格,不仅
薛己 (1487~1559),字新甫,号立斋。吴县(今属江苏)人。其一生著述颇丰,本书收有12种,另有后人整理薛氏医案1种,共计13种。其中内科方面有《内科摘要》两卷,系薛已内科代表作,共载医案200余例。全书以虚证立论,认为诸病皆以脾胃、脾肾亏损,命门火衰为要,治疗重在固护脾胃,补益肝肾。个案言简意赅,颇有精意。传染病方面有《疠疡机要》三卷,为麻风病专著,于麻风病本症、变症、兼症及类症逐一介绍。外科、骨伤科、口腔科方面有《外科发挥》八卷、《外科心法》七卷、《外科枢要》四卷、《外科经验方》一卷、《正体类要》两卷和《口齿类要》一卷,分别记述有关病证诊治大法、治疗验案及方药。妇科方面有《女科撮要》两卷、《校注妇人良方》二十四卷,前者列述30种常见妇产科疾病的证治和方药,并载治案。后者则“间取临川陈良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