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又名《衷中参西录》,近代医学家张锡纯著。原书自1918年至1931年分六期陆续刊行,一经出版,便获得了社会上的广泛赞誉。各期出版后曾多次印行,每次再版时,张氏均于 原书增补若干,又间有删改之处 。1933年,张锡纯因病逝世,其子应社会各界之邀,将其遗著《伤寒论讲义》作为第七期刊行。1957年,张氏传人又将遗稿献出,以成《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八期。 本次整理出版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将八期全部收录,以各期后修订版为底本。整理过程中,以保持原本原貌为原则,对原书不删节,不改动。原书为繁体竖排,现改为简体横排本,并加现代标点,方便当今读者阅读。
《阴符经》、《内经》和《外经》三部著作是五千多年前轩辕黄帝所著,是我中华民族的国粹瑰宝。三千多年来,《外经》形同失传。20世纪80年代,梅自强先生从偶得的《外经微言》的研究中,发现它可能就是寻觅三千多年不得的《黄帝外经》,并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其中的暗示、隐语以及比象等秘语进行了详细的解释。经梅自强的抢救、发掘,《外经》得以起死回生,故物重光。后来梅自强的弟子廖冬晴博士又对《外经》全文进行了现代文的翻译,而写成本书《黄帝外经解要与直译》。
道医学源自于道家的修身学说,最初诞生于伏羲黄老学说中所提及的守一法之中,在2500年前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传统医学系统,其代表作以现存的《黄帝内经》有代表性。熊春锦先生总结历代高真圣贤的道医学、中医学理论及经验,结合自身道医临床实践写成此书。书中介绍了道家的“一元四素方法论”和“三元(源)化生万物学说”,介绍了道医学的三元生理学、道医病因学等,详细阐述了人类的性体系统一本体性体系统、培生性体系统、永生性体系统、灵光内蕴性体系统,在这之前,无论是传统中医学界,还是在道学界,都没有显传的丈献资料对这些系统介绍透露得这么详细;有关经脉系统的十二经络、八脉道、四线三窍等许多内容都是罕见前人的详细论述。道医病因学中的玄源全息体元致病外因和隐态地气水气场性外因,是发病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当
张义尚先生从小体弱多病,每次都靠中医治愈。他因为受到中医的好处,从而去研究中医,以至一生以从事中医为自己的职业。《中医薪传》一书主要包括“中医薪传”、“中医经验琐谈”和“师资回忆录”部分。 “中医经验琐谈”部分是张义尚先生在中医药学习与临床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具体内容有“怎样学习中医”、“中医简史”、“孙思邈论大医习业略疏”、“气功养生与中医”、“四诊八钢之我见”、“谈谈伤寒、温病、经方、时方”、“中药向何处去”、“肝炎治疗的点滴体会”、“一例肾脏病的治疗”和“一例胆囊炎结石的治疗”。 本书为张义尚多年行医经验汇总,共有六章,分别是章“中国医学简要史”、第二章“中医之基本理论”、第三章“辨证论治”、第四章“四诊要旨”、第五章“药性捷诀”和第六章“处方须知”。 作为一个年少多病后经
《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原作者为东汉末年有名医家张仲景。《伤寒论》是我国靠前部理法方药齐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著作,也是中医“经典”名著之一。本书以全国高等教育重量规划教材为蓝本,精选原文,展现原著风貌。书中以通俗易懂的白话逐句解释原文;提要与解析部分提炼要点,便于记忆;方义与临床应用部分旨在解析方药的配伍及加减特点,快速掌握方证的临床运用;医案部分节选名医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的典型医案。本书内容力求通俗易懂,简单易学,方便实用,是初学中医经典者的入门读物。本书可供中医学生、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难经》又称《黄帝八十一难》,是中我国和以前文化遗产学典籍中的重要文献之一。其内容和体例是针对《黄帝内经》的某些问题设难答疑,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和发挥。“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
《黄帝内经素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本书的成书年代,据多人考证,认为是春秋战国时代。 本书共二十四卷,分八十一篇(原缺“刺热论”、“本病论”两篇,今据别本补入,附于书后)。本书内容丰富,包括有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疗、、养生以及入与自然、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和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该书地反映了秦汉以前我国的医学成就,综括了中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是学习中医者的古 典医书。 本书可供中医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者阅读参考,也可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无
《金匮翼》为清代名医尤怡所著,全书共八卷。此为尤氏补充其所著《金匮心典》而作,故称为《金匮翼》。书中详细论述内科杂病,凡四十八门,每门先述统论,然后分述证候和治法,最后附有按语。对各证表里虚实之辨,补泻温凉之用,明晰了然。本书对中医内科临床医生,颇较高的实用价值。
本书以“师生问答”形式为例,由祝味菊先生口述,其弟子、上海名医陈苏生执笔合作完成,最初付梓前曾经陆渊雷先生作文字修润。本书是反映祝味菊先生学术思想之代表作,也称为“火神派”的代表性医学专著。本书附录了祝火神的《诊断提纲》、《病理发挥》。 祝味菊先生在深入研究《伤寒论》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所得著成《伤寒质难》一书。他把六经症候概括为疾病的五个阶段,提出了诸如邪分有机无机、强调温热扶阳,主张自然本体疗法和五段辨病法等观点。尤其是“五段辨病”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仲景学说。 本书作为中医“火神派”临床大家祝味菊的“师承传道录”,也可作为火神派当代经典《扶阳讲记》参看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