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诊断学》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检验专业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16章。章为绪论,第二章至第四章着重叙述原核生物基因组、病毒基因组、真核基因组和蛋白质组,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分离纯化、分子克隆等基础理论。第五章至第十章介绍DNA测序技术、PCR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蛋白质分析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第十一章至第十六章在探讨分子诊断基本策略与方法的基础上,详细介绍感染的分子诊断、单基因疾病的分子诊断、多基因疾病的分子诊断、移植配型、法医学鉴定、单核苷酸多肽型分析以及生物信息学在分子诊断中的应用。全书内容新颖、叙述严谨、文字精炼,并有大量彩图。 本书供五年制和七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和临床工作中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Visual FoxPro教程(2版)》配套的实验指导书。本书体裁新颖,每个实验项目包含了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实验目的与要求、软硬件环境、实验涉及的主要知识单元、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要求与提示、实验过程必须遵守的规则、思考与练习以及测评标准等内容。实验类型分成基础与验证型、设计与开发型和研究与创新型类型。实验项目分为计划内、计划外必做和计划外选做三种类型,以适应不同实验学时的需要。本书图文并茂,示例翔实,便于读者阅读和上机操作。 本书的总体设计参考了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综观全书,每个实验项目都符合实际教学需要,各种指标均达到了实验室评估的具体要求。使用本书,不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适应实验室评估的需要。本书适用于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本专科学生使用。
本教材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和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共同组织编写的,供全国中医药中等教育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医疗类专业使用。各专业可根据教学大纲对本课程的不同要求选用。 本书是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组织制订的教学计划的规定,将中医外科学和西医外科学合著,既避免了一些内容的重复,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中医专业教育的特性,编写过程中既贯彻实用性和少而精的原则,又保持中医外科学和西医外科学知识的连贯性,并适当予以有机结合。
这本由夏琳副教授主编的《临床输血诊疗技术》内容丰富、新颖实用,不仅涵盖了目前临床工作中常用的输血诊疗技术和方法,更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外输血领域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和新发展,同时也介绍了编者和许多从事血液与l临床输血工作者的实践经验。本书简明实用,易学易懂,是一本有益于临床输血工作者很好的参考书。
《医学科研论文撰写与发表(第2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围绕论文的结构、各部分撰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常见问题、投稿需要搜集的信息,期刊的选择、影响稿件能否接受的因素,论文的发表过程、投稿技巧与方法等展开。《医学科研论文撰写与发表(第2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医学研究生第二轮卫生部规划教材之一。读者对象为临床医学(包括科研型和临床型)、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药学、护理等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及相应的医药工作者。目的是要在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的思维、科研的方法)的培养过程中应起到探照灯、导航系统的作用,是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探索、挖掘的工具与技能,特别应注重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挖掘知识,追索文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本教程分为两部分,部分为细胞生物学,第二部分为医学遗传学,共53个实验。每个实验由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内容及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思考题组成,对实验步骤的介绍清晰简洁、重点突出、便于理解和操作,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又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作为医学院校本科、专科、中专各专业的医学生物学以及遗传学的实验课教材。
本套教材在前五版编教材的基础上,在符合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方面,在理论联系实际、保持中医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反遇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成熟内容和教育改革新成果方面,在明确各门教材的教学目的、确定教材内容的深广度、促进教材材系整体优化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使本套规划教材内容能具体体现专业业务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教学质量测试的基本标准。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践、临床与基础、预防与治疗,以及中医与西医的结合。在编写觉见病、多发病的同时也编写了一些危害人民健康的严重疾病和少见病。为顺应时代的需要,增编了皮肤病与免疫、皮肤保健与医疗美容、皮肤病损与体内恶性肿瘤,而且还着重编写了性传播疾病。同时依据临床实践,给2个旧的疾病分别赋予新的病名,如棒状杆菌性癣样红斑和腋毛的棒状杆菌病。 本书的宗旨是为广大皮肤病及性病防治工作者编写一部较为新颖的基本皮肤性病学,以利于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兼顾各层次的皮肤性病学医师和其他专业的医务工作者的需要。并且注意吸取近年来国外皮肤性病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新进展,力图反映出本书的先进水平。 本书选用彩色图谱288幅,有“看图识病”的作用,这些彩照绝大部分是广东医学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吸取了国、内外全科医疗的精髓,综合了世界各国的全科医学的发展资料,并且结合编者多年全科医学教学和培训工作的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共十章,内容包括绪论、全科医学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人际交往与医患关系、全科医疗机械的组建与管理、全科医疗中的居民健康档案及全科医学教育。本书可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教材,使医学生了解全科医学思想、内容及全科医师的工作任务和方式,并为将来成为全科医师或专师与全科的沟通打下基础。本书也可作为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教材以及基层医师开展全科医疗服务的参考书。 本书已列入上海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和“世界银行贷款资助项目”系列。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详尽的范例,由浅入深地介绍了Altera公司推出的数字电路开发工具――MAX PLUS Ⅱ。本书首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使用MAX PLUS Ⅱ开发数字系统的一般流程,接着通过个典型的实例详细介绍了开发流程的各个环节,为了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MAX PLUS Ⅱ的强大功能。最后以实例带动知识点的形式讲解了LPM. EAB和流水线技术等。使读者快速入门并逐步得到提高。书中提供了大量实例,操作步骤详尽,读者可以按照操作步聚完成。 每个实例的制作,并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修改、举一反三。 本书内容翔实,既适合初级用户入门学习、也适用于中、高级用户参考。
本书内容包括当今骨质疏松学研究的进展,共分十九章,不仅包括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还包括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社会学、统计学、营养学、药物基因组学、遗传学、儿科学、动物模型以及中医学等方面。本书兼顾教学性与专业性,每个章节都以相当的篇幅介绍所涉及专题的背景知识,力求使专业外的读者对相关专题也能获得整体上的把握。同时着重对每个专题的进展进行深入的讨论,使专业内读者深刻了解相关专业的发展方向。读者对象主要为骨质疏松症的基础和临床专业研究人员,也对从事其他复杂疾病的研究人员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该书内容广泛、信息丰富,对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医学、生物学等专业的师生有重要参考价值。
组织学和胚胎学是相关的两门形态学科,在长期的发展中它们相互渗透、相互推进,我国的医学教育中习惯地将它们列为一门《组织学与胚胎学》。 为了迎接生命科学大发展的2l世纪,由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及内蒙古医学院等5所大学的领导聚会北京共同确定要与时俱进,发挥自身优势,出版一批面向21世纪的医学本科生新教材, 《组织学与胚胎学》就是其中的一部。 我们于2002年元月在北京召开了次编委会,除上述5所大学外,河北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和华北煤炭医学院也参加了编写。编委会由15位专家教授组成,经过大家充分讨论,确定这部《组织学与胚胎学》新教材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为了便于学生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知识,特增加“细胞”一章,这章既要简明又要有“细胞学”新进
这本由夏琳副教授主编的《临床输血诊疗技术》内容丰富、新颖实用,不仅涵盖了目前临床工作中常用的输血诊疗技术和方法,更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外输血领域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和新发展,同时也介绍了编者和许多从事血液与l临床输血工作者的实践经验。本书简明实用,易学易懂,是一本有益于临床输血工作者很好的参考书。
本教材共分5篇,20章,图表118幅,较系统地阐述了耳鼻咽喉和气管、食管的解剖学、生理学、检查法及疾病学。因为解剖学、生理学、检查法部分属于“三基”范畴,而且在其他的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中未述及,故在本教材叙述的篇幅较大,约占全书篇幅的四分之一。但因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时数有限,这部分内容并非要在大课里讲授。这部分内容可供学员们自习、课外阅读和实习时参考;也可以在实习课中,根据讲大课的需要部分、重点地讲授这部分内容。在使用本教材的过程中,各地区或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不同专业需要,选择性地讲授有关章节,以期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本教材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和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共同组织编写的,供全国中医药中等教育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医疗类专业使用。各专业可根据教学大纲对本课程的不同要求选用。 本书是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组织制订的教学计划的规定,将中医外科学和西医外科学合著,既避免了一些内容的重复,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中医专业教育的特性,编写过程中既贯彻实用性和少而精的原则,又保持中医外科学和西医外科学知识的连贯性,并适当予以有机结合。
本书根据疾病谱的变化,突出常见病和多发病,既保证介绍其基本诊疗措施,又适当反映该学科领域的新进展。对内科一部分疾病的医嘱,本书还借鉴了国际上的临床治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