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规矩颂》为唐代玄奘大师所作,是佛教唯识学一份极其重要的汉语文献,除大正藏外,也收录于《四库全书》中。其内容言简意赅,在四十八句颂文中,几乎包含了唯识学的基本名相和要义,为初学者提供了了解唯识学的方便法门。但也因为它格式严谨而言词又极为简略,未经解说,可能完全不知所云。本书由学贯中西的倪梁康教授透过佛教唯识学和现代现象学之间的互释、互解,对经文作逐句诠解,带领读者深入唯识世界。
史賓格勒乃本世紀西方文化歷史學派之創始人和代表人物。他批判地承襲了自康德以降的主體哲學精神和尼采起始的反理性主義,由此創立了一套獨特的文化歷史哲學。與傳統哲學和自然科學所設定的「自然世界」相對立,史賓格 勒所謂歷史哲學的形上基礎是「歷史世界」──即由活生生的、表現為有機生命體的人類生活和文化現象構成的人的世界。在這基礎上,他提出了著名的命題:「文化是有機體」。通過對中國、印度、希臘及西方等八大文化的比較 研究,他得出結論說文化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地由誕生、成長、成熟、衰落再到死亡的有機體生長過程。每一種文化都是自我生長和獨創的有機體,它們都無例外地將經歷春、夏、秋、冬而最終死去。所以他反對進化論、歷史不斷 進步的信念、歐洲中心論等等當時流行的觀念而倡歷史循環論、文化宿命論和文化
司馬承禎是唐代的著名道士、學者和書法家,他的代表著作《坐忘論》是具有重要影響的道教經典。其中強調生命的寶貴,而養護生命莫過於修道;修道在於靜心,而靜心*好的方法就是「坐忘」 將《莊子》提出「坐忘」養心的方法發展為修煉成仙的途徑。 《新譯坐忘論讀本》以道藏本為底本,並?校《道藏精華錄》,是首次對《坐忘論》作注譯的讀本。對現代人而言,書中闡述道教「坐忘」的修煉方法,即是破除一切煩惱,保持性靈的寧靜,享受安詳的生活。
奧羅賓多是印度現代著名哲學家、民族獨立運動領袖和詩人,亦是具有世界影響的思想家。他以「整體吠檀多」及「精神進化說」著稱於世界,其學說薈萃東西方思想、融貫科學與宗教、調和唯物論與唯心論,被譽為「綜合東西 方哲學的典範」。其社會進化和人類統一的理論,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重視,並對世界和平產生一定影響。本書係第一部研究奧氏思想的中文專著。作者通過對其學術生涯、主要論著、思想淵源、社會影響等諸多方面的研 究,以「精神進化」為主線,系統地分析了他的宇宙進化說、人類進化說、整體瑜伽論、社會發展論和世界統一觀,評述了他對自然、人生、社會和人類未來的一整套理論,並力求通過比較的方式揭求印度哲學的特點和東西方文化 的差異。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對奧氏學說、印度哲學和比較哲學的研究有所裨益。
中國傳統科學是近年來頗受注意但最多輕忽誤解的一門,本書旨在從通俗思想層面談判到中國傳統科學與工藝結合、與人文結合的特色,並說及傳統科學的過去、現在、未來,以及中國科技史的研究該如何從事。
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體系基本上是以動作和邏輯的關係為主線,闡述認識的原始發生和發展過程。作者首先闡述了認識形式系列,即主體的建構過程,說明主體透過圖式和動作的同化、順應和平衡作用建立起螺旋上升的動態體系 。隨即分析了皮亞傑如何在形式系列建構的基礎上,建立認識的形象系列。闡明他立論的前提:認識的形象系列與認識的形式系列,彼此是旁系關係。作者也說明了皮亞傑對於道德問題的研究,著重討論了皮亞傑關於道德認識由他 律到自律的發展過程。本書還探討了皮亞傑的結構主義理論。說明了他對於結構主義一般特點的概括,以及他如何運用自己歸納的特點去規範其他結構主義流派。最後並介紹了皮亞傑理論的傳播和新皮亞傑主義。
作者通過對拉氏的生活時代、主要著作、思想淵源和人生經歷的多方面研究,較全面系統地闡明了他的吠檀多不二論的世界觀、神秘主義的直覺論、精神宗教的理想、東西方比較哲學和宗教的研究內容和方法、印度教傳統的倫 理觀以及教育思想等。全書貫穿著歷史性和科學性,不但總結出他對印度傳統哲學的繼承和發展。而且還突出了他的哲學研究的兩大成果,即直覺論和東西方哲學的比較觀。最後指明了他對印度哲學的影響。希望讀者通過本書能 領略拉達克里希南的哲學風采及印度哲學的概貌
《阿彌陀經》所說的阿彌陀,即是諸人的自性妙體。《阿彌陀經》所說的極樂淨土,即是諸人的自心實相。所謂「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阿彌陀經》所說的種種變化,種種莊嚴,皆是諸人的自性妙體的變化所作,皆是諸人的自性妙體的清淨莊嚴。《新譯阿彌陀經》一書,遵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這一宗旨,詳細地闡釋了《阿彌陀經》的深層含義。
内容简介: Thomas Kuhn以哲學家的眼光和方法考察科學的發展,又把豐富的科學史資料引入哲學分析,一九七0年代以後二十年,儼然領科學哲學研究一代風氣,開科學哲學歷史學派先河。本書以他的學術生涯為線索,介紹他的主要思想 觀念的發生、發展,介紹他的主要著作,力圖反映他諸多概念、論點的本來意義,對行文中涉及的科學史內容,也做了簡要的敘述。最後一章利用Kuhn的觀念對中國科學史的研究做了一些探討。本書對所用的資料作了詳細的注釋, 供進一步研究討論之用。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是經典科學向現代科學轉變的時代,彭加勒就是活躍於這個時期的偉大的哲人科學家。本書作者運用翔實的材料,力圖勾勒出彭加勒作為一個科學家和思想家的比較完整的形象,提出了一系列不同於傳 統觀點的估價和看法,糾正了廣為流行的曲解和謬說。作者通過認真、嚴肅的思考,試圖發掘出彭加勒這位「理性科學的活躍智囊」的思想精髓,並把它們置於人類思想遺產的寶庫,作為人類文化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尤其是,作 者首次把彭加勒的主導哲學思想概括為「經驗約定論」和「綜合實在論」,剖析了其豐富內涵,肯定了其在科學史和哲學史的意義和地位。此外還將彭加勒與馬赫、愛因斯坦作了比較研究,得出了一些富有啟發性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