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虫,是昆虫纲鞘翅目的统称,以约40万种的规模成为地球上最大且最成功的生物群之一,占所有动植物种类的五分之一。 大多数甲虫体形小巧、结实且紧凑,非常适合寻找食物、繁殖和躲避捕食者。它们作为食草动物、捕食者和回收者,在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甲虫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生物进化的一个奇迹,它们的存在对于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本插图精美的书中,甲虫专家从甲虫的结构功能、演化等多个方面,引人入胜地介绍了甲虫的神秘生活。
昆虫行为学研究是近年来受各国科学家关注的一门学科,但国内对其系统研究专著极少。本书是作者们数十年野外对昆虫及其各种行为观测、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并剖析主要的昆虫行为,如昆虫的取食行为、访花传粉行为、趋光和负趋光行为、趋泥与吸水行为、聚集与迁飞行为、防卫和攻击行为、求偶与交配行为、产卵行为、社会行为、以及特殊的洞穴昆虫与行为等。本书也综述分析了昆虫行为与环境的各种关系,包括昆虫寄主、环境变化和气候变暖对昆虫行为的影响、气候与昆虫行为变化以及昆虫的行为机理等方面。同时,该书也系统分析了昆虫与人类的各种关系以及昆虫行为在各领域的应用。
蛾类昆虫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澳门蛾类物种资源的调查,本书描述了澳门的蛾类昆虫272种,其中包括中国新记录2种、澳门新记录191种;提供了原色生态图及标本图共计300余幅,并附有澳门蛾类名录。本书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等工作者提供参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科普价值。
前途未卜的采蜜蜜蜂。胃口大到具有破坏力的蚂蚱。两翼五颜六色的蝴蝶。传播疾病的蚊子。灵巧节俭的蚂蚁。干扰人们野餐的胡蜂。圆圆胖胖孩子气的瓢虫。在咬开一半的水果里蠕动的幼虫。配对时画出心形的蜻蜓。爱情以悲剧收场的螳螂……昆虫和其他陆生节肢动物体型小,数量多,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陆生生态系统的功能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对它们的研究在 新分类和观察动物行为方面具有开拓性。除了科学研究之外,哲学在这些生物中,能够呈现一种动物主义形式,与我们所熟悉的一切 不同。一些昆虫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迷人的社会生活形式和集体智慧。社会、主权、君主制、共和国、劳动力,人类社会的许多形态迫使我们对自发的拟人化提出质疑。昆虫世界离我们很遥远,却能让我们重新思考世界和环境观念。
自1990年升空,NASA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已经服役了25年。哈勃为我们带来了宏大的理念、精美的图像、以及对宇宙的全新认识。本书重现了哈勃望远镜在过去25年经历的关键时刻:从发射、维修、新设备更新到取得重量级发现。通过150多幅精美照片,精选“哈勃全明星”25年来哈勃拍摄的著名、极具价值的图片,《太空之眼》呈现的不仅是一部哈勃的画传,更将刷新你对宇宙的认识。?
本书为2023年度 出版基金项目,为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的一个系统总结。本书共收录分布于中国的胡蜂科昆虫6亚科65属388种,系 制了中国胡蜂科昆虫分亚科、分属、分种检索表,详细介绍了每种昆虫的种名、拉丁学名、测量数据、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同时提供了每种昆虫的成虫生态照片或标本照片,雄性生殖器解剖图以及地理分布图。本图鉴对昆虫学、农林行业和科普教育领域的工作人员及广大昆虫爱好者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你知道吗?草丛中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精彩!有悠闲晒太阳的螽斯,有伪装成树枝的尺蠖,有穿着靓丽如参加时装周的银点雕蛾,蝶角蛉的卵整整齐齐像一排小猕猴桃……本书通过微距的高清镜头和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文笔,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趣味盎然的虫子世界,带领小读者去感知身边被忽略的自然之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其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你相信吗?“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将最多存活四年。本书的原版(德语版)出版一年销售即超过13000册。本书截至目前已被译为10种语言(英语、意大利语、希腊语、波兰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韩语、斯洛文尼亚语、中文),另有多个国家的出版社已提出出版意向。全世界80%的开花植物靠昆虫授粉,而其中85%靠蜜蜂授粉,90%的果树靠蜜蜂授粉。如果没有蜜蜂的传粉,约有40000种植物会繁殖困难、濒临灭绝。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将最多在地球上多存活四年……”。保护蜜蜂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一直以来,蜜蜂都被看作是在蜂王领导下的社会性昆虫,但是本书认为用“超个体”来描述蜂群则更为准确。蜂群是一个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自觉组织并存在复杂调节系统的有机整体;蜂群是进化的奇迹,也是一个由多个个体
《校园新生态教育--蝶蛾自然笔记》是在已出版的《蝶蛾探究指南》一书的基础上针对自然爱好者拓展延伸的指导性用书,也是教科研项目《开展浦东城区蝴蝶多样性调查活动研究》的预定成果之一。 本书由基础篇、野外篇、操作篇、活动篇、案例篇五部分组成:基础篇主要介绍蝶蛾形态、生活史、生境、分类和蝶蛾自然笔记要素等基础知识;野外篇详实演示蝶蛾观察、采集、生态摄影、人工饲养、资源调查等实践内容;操作篇主要通过教程的方式直观形象教授蝶蛾自然笔记所需反映的内容、表达的形式、科学的布局和定稿要求等方面的操作技巧;活动篇主要为学校介绍如何开展举办蝶蛾自然笔记野外科考活动、比赛、展示等内容;案例篇则为读者提供自然笔记爱好者近年所创作的可行性案例。操作篇和活动篇是本书的重点部分,具有较强的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