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中国制造 的崛起,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强,技术更新也不断加快。《机械工人实用技术手册》丛书应形势的需求,进行再版,本套丛书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相配套,内容新、资料全、操作讲解详细。本书共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常用资料及其计算,磨工基础知识,包括常用材料及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技术测量基础与常用量具,磨床,磨削加工原理,磨床夹具,磨削加工工艺,特种零件磨削,成形面磨削,精密与高效磨削,刀具刃磨,数控磨削技术等。本书可供广大铣工和有关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学生参考。
多工位级进模是冲压模具中的一种先进高效模具。工序集成度高、功能广的冲压零件,可在一副多工位级进模上冲制完成。本书结合现代模具企业对冲压模具设计师的工作要求,以先进、实用、通用为目的,对多工位级进模基本工艺的特点、工艺参数及工艺计算、排样设计、模具结构图设计及零部件设计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主要内容包括: 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基础/冲压工艺计算/多工位级进模的排样设计/多工位级进模零部件设计/多工位级进模的自动监测与安全保护设计 冲裁排样设计/冲裁、弯曲工艺排样设计/冲裁、拉深工艺排样设计/冲裁、成形工艺排样设计 冲裁多工位级进模实例/冲裁、弯曲多工位级进模实例/冲裁、拉深多工位级进模实例/冲裁、成形多工位级进模实例书中所介绍的实例均来自生产一线,从不同的角度反应出多工位级进模的特点,具有较高的
陶本藻、邱卫宁主编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在*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策划和指导下,由武汉大学组织九所高等院校中教授测量数据处理课程的教授共同讨论并编写。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的全国通用教材,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经典测量平差理论和方法以及测量数据处理的近代平差方法和误差分析等。为了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扩展应用面,本书还编写了测量平差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中应用的内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相关专业授课和应用的需要,因而也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教材,亦可供测绘科技工作者学习参考。
作者长期从事减温减压技术与装置的学术研究和关键产品开发,开发的产品已先后应用于多艘我国大型水面舰艇等,科技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本书汇集了作者多年来的工作实际经验,并收集了大量国内外相关规范、标准和资料,系统地介绍了减温减压绪论,减温减压装置设计、制造、安装、维护,常见故障处理方法、降噪技术基础研究、监督管理,为减温减压装置乃至阀门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参考,也为我国完善我国高端阀门行业的技术体系提供一定指导帮助。
本书对智能制造的定义进行了分级解读。制造是工业体系,隶属于自然科学领域;智能是人类的特有属性,隶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理解智能制造的本质,首先要解剖这四个字。“造”仅仅是生产的概念;“制”则含有系统的思想,也是制度、标准、规范、方法;制造不同于生产。制造包含了产品策划、概念设计、方案设计、产品设计、试制、试验、批生产、交付及交付后的运营、维护维修,以及管理和决策的方方面面,制造包含生产。人工智能是把人类已经拥有的、常年积累的算法、方法和知识,转变成软件和模型,由计算机执行的过程。人类通过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有关产品研制的设计知识、工艺知识、生产知识、设备维修知识、管理和决策知识等,而且这些知识经过反复验证被证明是成熟的。人类把这些知识转变成工业软件和数字化的产品模型,这些软件和模
本书以“基础知识一基本理论一知识应用”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旨在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机械制造领域的优选技术、优选生产制造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书体系合理
全书内容共六章,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业现状分析、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现状分析、广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表、广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路线图、广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明细、广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预立项标准修订建议表。本书适合装备制造有关专业师生使用,以及有兴趣于装备制造业的人员作参考书使用。
本书是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之一——“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的研究成果,在认真吸取全国高等学校机械类、近机类专业近十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经验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机床夹具的工程设计能力,结合教学要求,密切联系生产实际,采用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对设计资料进行精选,根据课程设计的进程,以图、表和实例的模式进行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全书内容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金属切削机床的技术参数、机械加工工艺装备(刀具、量具、机床附件、辅具)、机械加工工序设计、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实例、课程设计题目的零件图样选编等。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或机械制
本书主要研究以低成本和高效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产品实现技术与制造模式。从制造设备层、制造系统层和社会制造资源层的可重构方法与技术入手,研究敏捷制造的基本理论、应用技术及实施工具。主要内容包括:(1)敏捷制造的基本原理、结构体系、支持技术及实施策略;(2)动态联盟与虚拟企业的建立原则及评价体系;(3)制造系统的可重组设计的方法、原理及全寿命周期评价;(4)虚拟制造的建模、方针与决策规划技术等。
本书通过450个实例和890个图例,介绍了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各种精度要求的测量方法、测量用具和测量技巧及必要的计算公式等,如整圆和缺圆半径或直径的测量,键槽对称度的测量,长度或深度尺寸的测量,同轴度、平行度、垂直度和位置度等形位公差的测量,螺纹的测量,齿轮等传动件的测量等。书中实例来自生产线,易读易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本书可供企业工人、检验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中专及技工学校师生查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