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用笔”“用墨”“布置”等几个篇章讲解绘画方式,全是潘天寿的经验之谈。该书内容无思想性、政治性问题,框架结构合理、科学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是读者了解潘天寿及其作品的重要材料。
嘈杂的广场,拥挤的地铁,超市里没完没了的排队 这个乱七八糟的世界是否让你有一些不爽呢? 在本书中,鬼才艺术家乌尔苏斯 威尔利将带你逃离平庸的日常和无聊的现实,进入一个只有简单和秩序的异想世界。你有没有想过,灿烂的满天繁星也可以分门别类?水果沙拉里的各种食材竟然跳出来碗来,秩序井然地排队?呆板的集体合影,不用 PS 也能制造出爆笑的效果?在威尔利热爱整理的手前,没有一样东西是安全的,也没有什么改变是不可能出现的。 这不仅是一本让 整理控 们乐不可支的实践手册,也能让被生活的琐碎和混乱磨灭了热情的人们,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生死的艺术对话:雕塑大师杨英风VS米开郎基罗和毕加索》包括十三部分内容,作者用无比景仰的笔触,结合对杨英风大师众多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论,详细介绍了景观雕塑大师——杨英风,对艺术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生。
本书主要是由20多幅精美的图画构成,旁边还另附图画旁解,以便读者对图画的了解。图画内容包括路易十四的肖像画、家属、宫宇的油画以及一些路易十四当政时期的科技仪器图。
《西方美术简史》作者亨德里克·房龙,艺术是人类与身俱来的天性,因此,欣赏艺术就成为每一个人的天赋权利,房龙这个只有短短3万字的美术简史是在写过很厚很大的《艺术》之后写下的是长久的思考与写作之后思想精华的沉淀。以其独具的慧眼卓识,讲述了自洞穴艺术以降,直至近代实验美术,西方美术走过的摇曳多姿、精彩纷呈的历史。数百位大师的旷世杰作,以及细腻精到的文字解述,都在帮助我们重申这种,被我们久已遗忘,或从未意识到的天赋权利力图在最短的时间里,成就一个较为深刻的艺术鉴赏者。
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推动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已成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特别是在目前世界处于相对和平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的全球化推进、跨国公司的全球性拓展,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这个背景下,研究艺术与经济、艺术与市场、艺术与金融等方面的融合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人走向未来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艺术与经济的融合或者说经济与艺术的融合这个全新的艺术经济形态。寻求艺术中的经济,经济中的艺术;艺术外的艺术,经济外的经济。努力构建艺术经济学的逻辑结构和科学的理论体系。 艺术经济学是一门新的科学,是融合艺术与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理论基石是经济学和艺术学。所以,我们要把经济学和艺术学及相关科学的理论和
《元明清书画家年龄速检表》就是以干支纪年排列推算书画家年龄、确定书画家创作年代的一部较好的工具书。以避讳来断定书画家创作年代和作品真伪也是书画鉴定中必须了解的相关知识。关于避讳制度的起源、种类及方法,也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项专门学问。
在宁夏、甘肃河西真走廊、内蒙古部一带的西夏故地,特别是西夏故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周围,你会看到不少西夏王朝的遗存:那一座认高耸且形制各异的佛塔建筑,那如金字塔般的西夏王陵建筑群,那石窟、寺庙中精美的壁画、雕塑,还有那遗址中出土的版画、帛画、卷轴画、木板画……这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其丰富的内容,使人目不暇接;其独特、深奥,又使人迷惘、惊叹、折服。 党项族立国前后在创建制度时,即注意突出本民族的特色,又注意吸收周边民族的优秀文化。因而其艺术带有浓郁的党项民族特色,又吸收了周边汉族、契丹、吐蕃、回鹘的艺术特点,逐步形成了多元的极具特色的西夏艺术。西夏艺术包括其绘画、建筑、服饰、雕塑、工艺、书法等各个方面,有着较高的发展水平,呈现出绚丽、神秘的色彩。它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组成
全彩印图文并茂,收武艺、尹齐、张桂林等十多位画家有关装置雕塑、现代派创作、先锋摄影、前卫艺术等艺术创作文章。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号子恺,浙江桐乡人。著名的画家、文学家、音乐和美术教育家、翻译家。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师范学校。1921年春东渡日本,学习西画和音乐。回国后在上海、浙江、桂林等地教授音乐和美术,并从事漫画和文学创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一生著述甚丰,有《子恺漫画全集》、《护生画集》、《缘缘堂随笔》等。 《艺术丛话》收录了丰子恺发表于《新中华》、《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刊物上的单篇文章,1935年4月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全书共13篇,内容涉及美术、音乐等,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达利,西班牙画家。超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爱用极为写实的手法组合极为荒诞的意境,在一个画面里容纳引发相关联想的多种形象。他说,绘画是具体的非理性和想象世界的手工彩色照片。它以谵妄联想和解释的批判的和有秩序的具体表现为基础。他那蓬起的一缕头发和高翘的两撇胡子成为他独特的形象标徽。
《艺术趣味》内容包括对于全国美展的希望、从梅花说到美、从梅花说到艺术、艺术鉴赏的态度、新艺术、为什么学图画、美与同情、绘画之用、儿童画。
重新审视被人们未加推敲的种种惯性思维所掩埋的浪漫主义,以确凿的史实和严谨的分析挑战教科书中的陈词滥调,以逆流而上的勇气揭穿富有煽动性的史学界的时髦谬论,人们可以在这本书中看到一个文化历史学家真正应该具有的立场和态度,更可以清晰地了解,作为任何一个知识的传播者或揭示者,他对于真理的责任以及其自身存在的意义。这本书与其说是浪漫主义的辩护词,不如说更是一个有力的普遍提醒,那就是知识“虚伪性”,而有意无意的轻信和传讹正是我们容易犯的错误。
本书是一本楷书作品集。《东方先生画赞碑阴记》,唐颜真卿四十六岁时所书,字体浑厚苍健,气势开张博大。《东方先生画赞碑》原石存陵县县政府院内。一九八三年五月重新复制新碑,旧碑存陵县文化馆内。碑高二点六米,宽一点零三米,厚零点二二米,造型高大,四面刻字。正面有颜真卿篆书题额,李阳冰曾极为称道,为颜氏篆书所仅见。
杨先让是先行者,这首先体现在他对中国民间艺术的梳理上。在 20 世纪 80 年代, 文革 刚刚结束的时候,他偶然进入了民间美术领域,从此便与民间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更是在社会对中国民间文化尚没有清醒认识的时候,他用了四年的时间,前后十四次踏上了黄河沿岸考察民间艺术之旅。 在《梦底波涛》中,可以读到他对其他同行者的提携,以及对民间艺术家的传扬,尤其是他写的《美洲札记》,不只介绍美洲的民间艺术,更重要的是与中国的民间艺术进行比较,借此阐明对研究中国自己的民间艺术应具有的态度和应站的高度。 今天,在民间艺术逐渐凋零的时候,杨先让老师上个世纪 80 年代对人类艺术的起源及民间艺术所进行的梳理与探讨,是有极大启示意义的。
本期重点稿件是三人谈和李零的《说中国贵族》,两篇文章相呼应,表面上不太涉及美术,但是艺术发展阶段的大背景,很有分量。本期“口述”当代美术史选取倪贻德“文革”时期的交代材料,是非常真实的时代反映;艺术家隋建国的“自叙”、学者李零的专稿、李军和彭筠的“读书”专稿都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