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大字千字文》是启功先生20世纪九十年代初为一位友人精心书就的经典杰作,每个字如拳头大小,工整洒脱,精妍秀美,字字珠玑,全篇行气顺畅,笔墨精准,是启功先生一部大字本真书千字文。本书的意义就在于这是启功先生书法水平阶段的之作,字里行间体现了启功先生的书法特点,是书法爱好者和书法研究者临摹和研究的范本。 本书是《启功大字千字文》的平装本,希望利用普通纸张降低成本,让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受益。
本书依照经典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经过反复斟酌,有选择性的收录了自东汉至清代的经典书法理论,共计三十六篇。体例上包括功用地位、本质特征、技法原理、创作规律、个性风格、审美追求、批评鉴赏以及学书方法等,重点是对这些书法理论进行释读,使高阶的书法爱好者便于阅读和理解,使书法专业本科学生便于自学。
本书根据20世纪80年代启功先生讲解碑帖的录像资料整理而成,主要包括五章:*章,石刻与墨迹异同;第二章,刻石与拓法;第三章,汉魏南北朝碑刻;第四章,唐朝碑刻;第五章,帖与墨迹。附录为启功临碑临帖赏析。 启功先生通过对历代书法名家的墨迹、碑刻和拓本之间的异同分析,对历代书法流派所存在的误区进行了释疑,告诉我们正确临碑临帖的方法,为研究和学习中国书法提供了一条可以遵循的途径。 为了更好地理解启功先生的碑帖研究精髓,本书增加了内容补注和近百幅碑帖图片,供读者参考学习。
《曹全碑》,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明万历初年,该碑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明代末年碑石断裂,如今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 飘逸多姿。
《历代名家书法珍品》丛书共32册,精选历代书法名家精品,如王羲之《兰亭序》、《十七帖》,孙过庭《书谱》、草书《千字文》等代表作。采用大8开,高清全彩影印,锁线装订,*限度地发挥图书的鉴赏功能。
启功先生早年曾拜吴镜汀为师,临习大量古人画作,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构图严谨,手法生动,色彩鲜明,韵味悠长,尤其擅长山水竹石,极富传统文人画的意趣。启功先生的画作远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便得到社会的认可,他的画法大量汲取了宋元书画大师的风格,同时又渗透了古代皇室的宫廷画法,对中国文人画的继承和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竹石图是启功先生擅长绘画的题材,本书着重介绍启功先生画竹的技巧和画法,用大量篇幅展示中国画竹的技巧、规矩和方法,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书画知识有很大裨益。
启功先生谈学书法为什么要临帖: 所谓临帖,就是以碑帖或别的法书为榜样,来对照着摹仿、练习,它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本身固有的法则和规律,都有表现其艺术效果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在临帖时既要动手又要动脑,特别要注意分析、研究法帖在结字和用笔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本丛书通过将启功先生的临帖作品和古人原帖进行比照排版,使读者能清晰看出启功先生临帖的特点是既忠于原贴的法度和精髓又融入自己对法帖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使读者在学习和临摹古代碑帖时,认真动脑,掌握规律,探寻临帖的方法和技巧。
品读中国历代碑帖,玩味古人的笔墨风神。胡竹峰品读的不仅是书法之美、文人雅趣,更有烟火日常。王羲之为友人送橘呈上一份《奉橘帖》写有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的情谊;金农的《金农题画记》写着 豆荚青,豆花白。豆荚肥,秋雨湿。想见田间午饭时,此中滋味,问着肉食贵人全不知。 ,道出四时风物的生活妙趣;张旭有一日肚痛,狂笔书就《肚痛贴》 这一切正是 一半是尘土,一半是清风,一半是生活,一半是艺术 。在流动的清澈行文中,作者带我们通往明、清、唐、宋与魏晋,这是碑帖之路也是古典之路,更是一个人的心路。
本书以历代*书家为切入点,对历代具代表性文人书法的书风进行深入剖析,全面描述了文人书法的历史渊源、风格形成、书体沿革。全书大量引用历代书法史上重要的书法理论著述,对魏晋、两宋书法中的 碑 帖 渊源进行了深入细致梳理,还对历代书风形成的文化环境、书法著录和刻帖、历代书论等作了概要描述。
本册所选为东汉《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是汉隶碑刻中有数的逸品。碑文记述了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碑侧及碑阴则刊刻了捐资立石的官吏姓名及钱数。礼器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被誉为隶书中的 极则 。其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特别是碑的后半部及碑阴,艺术价值极高,被誉为汉碑中的经典之作。许多书法家都将此碑视为隶书学习的楷模。
Array
本书以姓氏拼音字母为序,依朝代远近精心编排,记录了江西地区从晋代至近现代1098位书画家的生平事迹与艺术成就。书中不仅介绍了每位书画家的生卒年、字号、籍贯,还深入剖析了他们的艺术风格、成就、代表作及影响。所录人物之简介文字,尽量依据现有史料,综合各家之说,力求为读者呈现一部条理清晰、详略有当、内容丰富的艺术家人物谱。
《元桢墓志》刻于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属于北魏中期的典型碑刻,现保存在西安碑林。它的碑刻文字古拙雄奇,饱含着生机和力量。用笔大起大落,且多变化;结体中间紧密,外部舒展,既严谨又潇洒;布局井然有序,气韵浑然一体。
本书由鉩印篇、篆刻篇及附文三部分组成。鉩印篇浅显地解析了我国鉩印的产生、发展和衍变的历史过程,以及春秋战囯到近代,历代官私鉨印的艺术特色。篆刻篇则简述从元代到明清及近现代篆刻艺术的发展轨跡,引用文献资料客观地介绍各朝代篆刻代表人物的生平、艺术成就和对印学发展的历史貢献。附文 战国古鉩中的先秦医药 名医与印章 ,则尝试讨论历史上中医药行业和鉩印篆刻艺术所产生的相互交集和具体应用状况。
北魏时期的墓志铭均属魏碑,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楷书。魏碑笔法严谨、朴厚灵动,具有刚毅、质朴、劲健、豪迈的特点。本套墓志铭是字迹清晰、结体规范兼具艺术性的精品墓志,每册书内容大小字兼顾,并附赠一张完整的墓志拓片,裸脊装,便于翻阅。本套书计划出版100册,力争打造成我社继《历代碑帖精粹》之后又一书法板块的畅销品种。 北魏《元怀墓志》,无首题。青石质,共十六行,满行二十字。志石完好,字迹清晰,现藏河南省博物馆。该志笔法秀劲圆润,字法宽博端庄,章法疏朗有致。特别是端庄而灵动的意态,使其成为魏楷中之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