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标准青铜四器《大盂鼎》《夨人盘》《虢季子白盘》《毛公鼎》为基本选材和依据,以 篆引 为标准概括了中国篆字的全部。以中国正宗篆书青铜器拓本文字为主,进行探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内涵,兼及书法理论和书写规则的阐述,涉及浩如烟海的文字演变与发展的渊源关系,就其历史沿革的时间而言,涵盖了自商代到秦汉长达2000多年;就其从篆书书法角度而言,本书很多问题的研究均是从新的起点开始,有很多新的尝试,如首次用上述四器铭文研究中国篆书、指出小篆作者当属程邈、首次给大篆科学分类、首次提出铜器铭文篆书书写四分法,等等。本书以弘扬我国上古传统国学为宗旨,使之发扬光大,促使社会广泛应用。以普及与提高并举,掀起使用上古优秀文化的高潮。
一、题壁,是指题写在山崖、洞窟、粉壁、门障等建筑实体或天然壁面上的书迹。 二、《陇南金石题壁萃编(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精装)》内容以金石、题壁为大宗,旁及部分代表性砖铭、简牍、瓦当、钱币、玺印、封泥、兵器等。 三、录文起于商代,止于清代(清代仅选录部分),分列九编;存目起于商代,止于民国,置于末编,名为“附录”。 四、编次以年代早晚为序,不拘类别。其中内容相关、年代相近篇目即相接而录,不拘年月。有年月者,以年月为次;无年月而可推定年代者,即以推定年代为次;无年月而可推定朝代者,即附其朝之末。 五、收录范围以陇南八县一区为主,地域适当向周边扩展,个别篇目旁及陇南邻县——陕西凤县、略阳,甘南舟曲,四川九寨等。
《中国珍稀印谱原典大系》由陈振濂先生主编,拟分三编出版,总量预计在150 200 种之间,基本涵盖国内外珍稀印谱。每编各分专辑渐次推出,每辑 10 12 种,采用通代混编的方式。每辑均含古铜印谱、明清名人印谱、近代学术印谱三大类,并穿插其他特色印谱。选取印谱时,注重原谱的文献价值。所选印谱均保留完整原貌,不任意删减,以存真貌。陈振濂先生为本丛书撰写总序以及各种印谱的《题解》。 《隋唐以来官印集存》由罗振玉撰集。全书收隋唐以降各朝大官印二百八十八方,历时三年而成,1916年出版面世。本书根据西泠印社藏本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