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篆刻字典(第三版 套装上下册)》共收入汉字单字3933个,篆字67872个。部首检字表按《康熙字典》部首检字法编排,为了便于读者方便快速地查阅,正文之后又附有简体笔检字表和汉语拼音检字表两种查字法;本字典遵照传统字典的编排习惯,并考虑到历代篆字的字形特点,皆以繁体字为序编排,目录及正文每个字的旁边和下面都附有该字的简化字和异体字,以便读者参考,篆字下面的注解和说明文字皆使用简化字,便于读者阅读;本字典以《说文解字》所收的篆字为首字,主要收录了历代甲骨文,钟鼎彝器铭文、碑石拓本文字、玺印篆刻文字太砖瓦、镜铭、泉币、度量衡等文字,大致按书体发展演变的历及篆刻作者的年代依次编排。本字典所收历代篆刻字形大致按原大钩摹或剪贴而成,尽量保持字形的原貌。便于应用和携带。
《中国珍稀印谱原典大系》由陈振濂先生主编,拟分三编出版,总量预计在150 200 种之间,基本涵盖国内外珍稀印谱。每编各分专辑渐次推出,每辑 10 12 种,采用通代混编的方式。每辑均含古铜印谱、明清名人印谱、近代学术印谱三大类,并穿插其他特色印谱。选取印谱时,注重原谱的文献价值。所选印谱均保留完整原貌,不任意删减,以存真貌。陈振濂先生为本丛书撰写总序以及各种印谱的《题解》。 《隋唐以来官印集存》由罗振玉撰集。全书收隋唐以降各朝大官印二百八十八方,历时三年而成,1916年出版面世。本书根据西泠印社藏本影印。
“元传国玺”疑案怎样引出皇太极肇立大清背后的秘密,乾隆因何大费周章推行官印改铸工程,两枚闲章小印如何成为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关键……
南朝梁陈间顾野王于大同九年(543年)以黄门侍郎兼太常博士时撰此书。凡三十卷,以楷书为字头,分542部,原本收16917字,每字下注音义,并引群书为证,并有按语。原本《玉篇》在流传过程中散佚颇多,至唐时,孙强增字,宋陈彭年等重修,改名为《大广益会玉篇》,即宋本《玉篇》,字数增至22561字。宋本《玉篇》我国存一种,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虽仅存卷一的一部分,但校刻精良,弥足珍贵。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书虫 牛津英汉双语读物 初中套装(共88册)(附9张MP3光盘)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 者 编 出版时间 20150301 I S B N 9787513554008 定价 531 开 本 32开 130*185 装 帧 精装 版 次 1 字 数 0 (千字) 页 数 7120
沈尹默作品种类繁多,条幅作品所占比例 ,但由于条幅作品纵横比大,很难满足常规字帖的出版要求,本册采用整纸打印后折迭的方式,这样既方便大家临摹,又不损原作的行气。采用真迹高清拍摄并精印,使书法研究者不仅可以体会到原帖的风神,而且可以领会到笔豪往来的动势、中锋提按运笔引起的墨色细微变化等细节,这对广大书法爱好者探求前贤笔法有事半功倍之效。 《沈尹默条幅精品集》选取沈老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精品代表作,采用整纸折叠的方式,真迹高清拍摄并精印出版。沈尹默先生是现代书法 的一代宗师,他的书法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尤擅楷书、行草书,中锋用笔,运笔提按起伏震动,使笔锋万毫齐铺,点画充满张力,故经得起放大,是唐以后屈指可数的大家。
《簠斋印集》共收官印三百十七钮、私印一千九百三十一钮、泥封一百三十七钮。全书共二千三百八十五钮,其余虎符、龟鱼符号不计在内。每种印章前均有“日照许瀚印林、海丰吴式芬子苾、道州何绍基子贞同审定”。 《簠斋印集(二函十二册)/中国珍稀印谱原典大系》根据西泠印社藏影印。 《中国珍稀印谱原典大系》由陈振濂先生主编,拟分三编出版,总量预计在150—200 种之间,基本涵盖外珍稀印谱。每编各分专辑渐次推出,每辑 10—12 种,采用通代混编的方式。每辑均含古铜印谱、明清名人印谱、近代学术印谱类,并穿插其它特色印谱。选取印谱时,注重原谱的文献价值。所选印谱均保留完整原貌,不任意删减,以存真貌。陈振濂先生为本丛书撰写总序以及各种印谱的《题解》。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善书画,尤精篆刻。少时即追摹秦汉印作,后直接取法邓石如,得其神髓,又综合自己的学识,发展完善了“邓派”篆刻艺术,在明清流派篆刻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所用底本为《匏瓜室印存》初钤孤本,《守研斋藏吴让之印存》。其中所收印章,钤印精美,笔划无缺损,为目前吴让之印谱较精者。本书除了将原谱进行原大、原色印刷,还将对部分精彩印章进行放大,使吴让之篆刻爱好者 能从其中窥见其用刀及细微之处,此外还将附上作者对吴让之篆刻的综述性研究文章,其中对本底本和其他印谱中的相同印章进行对比分析。
《中国珍稀印谱原典大系》由陈振濂先生主编,拟分三编出版,总量预计在150—200 种之间,基本涵盖国内外珍稀印谱。每编各分专辑渐次推出,每辑 10—12 种,采用通代混编的方式。每辑均含古铜印谱、明清名人印谱、近代学术印谱三大类,并穿插其它特色印谱。选取印谱时,注重原谱的文献价值。所选印谱均保留完整原貌,不任意删减,以存真貌。陈振濂先生为本丛书撰写总序以及各种印谱的《题解》。《两罍轩印考漫存》正面钤印,一页一印。印旁附印章图形,背附考释文字。卷一至卷六为官印,卷七至卷九为私印,共收印186方。本书根据西泠印社藏本影印。一函四册,一个定价,不分册销售。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善书画,尤精篆刻。少时即追摹秦汉印作,后直接取法邓石如,得其神髓,又综合自己的学识,发展完善了“邓派”篆刻艺术,在明清流派篆刻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所用底本为《匏瓜室印存》初钤孤本,《守研斋藏吴让之印存》。其中所收印章,钤印精美,笔划无缺损,为目前吴让之印谱较精者。本书除了将原谱进行原大、原色印刷,还将对部分精彩印章进行放大,使吴让之篆刻爱好者 能从其中窥见其用刀及细微之处,此外还将附上作者对吴让之篆刻的综述性研究文章,其中对本底本和其他印谱中的相同印章进行对比分析。
《篆字印汇》(修订版)是一部较系统地汇集篆字的工具书。取材于《说文大字典》《古玺汇编》等两百余种图书,其中涉及手钤本,散页,新出土玺印、封泥、瓦当,等等,尚未发表者也占一定比例。书中印字单字以《说文》书体为头,收古玺、甲、金,秦汉印、封泥、瓦当,以及明清、现代名家印字。印章精选计两万余枚,以原大为主,按时代顺序而先后。每一印附有释文,释文之下注明作者编号。此次修订,增补了以陶文、砖文为主的363字,内容 为丰赡、精彩。本书旨在使广大篆刻爱好者在欣赏之余,全面、系统地学习、研究篆字和印艺;对读书界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书辑录金山历代碑文,总以碑刻在金山境内为准,地域范围包括今金山区全境,以及历史上曾属金山管辖之区域,时间范围上起84工年,下迄工963年。收录金山碑文计工96篇,加之与金山历史有较大关系之碑刻文献4篇,成200之数,分纂为宗教、建设、名迹、冢墓、余编、相关六卷,并考证、附录各一卷。分类本无定法,无非因事制宜。本书宗教,含民间信仰;建设,含社会制度建设;名迹,含名人踪迹;冢墓,含各类墓铭;除此以外,归人余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