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其起源要上溯至殷周际,到北宋米蒂开始,文人自篆自刻,印章成为一门艺术。沙孟海编著的《印学史》结合印章图例三百三十八颗,介绍印章的产生发展变迁,及几千年历史中**的印学派别、印学名家、及印学名作。对印章、篆刻、艺术史爱好者有很大的帮助。
《篆刻常用反字字典》收入楷书繁体字头六千零五十字,按篆体重文计算约三万四千多字。篆体中分列小篆、摹印、简文、玺文、金文、甲骨等字体。《篆刻常用反字字典》编写过程中,引用、参照的书籍有《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汉印文字征》、《汉印分韵合编》《简牍帛书字典》、《战国楚简文字编》、《古玺文献》、《古玺汇编》、《古陶字汇》、《古文字编》、《金文编》、《甲骨文编》《中国篆刻大字典》等。
《石鼓文楹联三百例》为书法家沈继良以石鼓文进行楹联创作的书法作品集,分四言联、五言联、六言联乃至十二言联。联语多为诗词名句,丰富多彩,文书皆美,歌颂美好生活、读书之乐、艺术之趣等,以石鼓文的用笔之法,在迟疾变化中,表现出苍茫之意,线条浑厚而华滋。结体得石鼓文的气势,然更见修长,其中又可见邓石如的通达与吴让之的婀娜,字法章法上看,一字之中、一行之中,乃至一篇之中,均见其疏密安排的苦心孤诣,表现出自己的思考与探索,更体现出当代审美意识对他的影响。师法石鼓文,不管是对静稳健的风格,还是对激越张扬的个性,均有很好的补益功效。
王福厂其体“铁线篆”,吸取秦《泰山刻石》《琅邪台刻石》等玉筋书法的风格特点,书法大致如缪篆之方,而转折处流丽娴雅,结体均衡准确又饶有韵致,篆法规矩又不失灵动,因其笔划纤细、刚劲如铁线故而得名,后世学者众多。本书继《王福厂铁线篆五种》出版后又选了王福厂铁线篆书法五种,力求以全貌及原大、局部、后单字原大的形式呈现,以方便读者临习。本书选用新的五种王福厂铁线篆作品,有四条屏、条幅、对联,形式较前作更为丰富。
本书为“中国历代经典碑帖集字”系列中一册,从流传下来的智永千字文中集字成古文名篇,供读者临摹学习、创作参考和欣赏研读之用。本选题为书法学习资料类图书,市场面广,且本书内容丰富,整整有10篇集字古文,比市场上的同类书多出两到三倍,优势明显。图书出版后可与同系列前期出版的品种组套销售,互相带动。作者李文采,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画鉴赏家,书法作品典雅精到、俊丽清健,能继承书法优秀传统而又自具风格。
《书家挥毫宝典》共分五卷,以体裁不同分为名句、名联、名诗、名词、名文。每卷中按内容之不同,分类编排。每类中字数由少到多,便于检索。附录分为四个部分,方便书法家题款时查阅。《书家挥毫宝典》使用繁体字竖式编排,符合书法家创作的习惯。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原有的《800常用繁体字简繁对照习字帖》一书的新版。我们考虑到原书在网络上的接受度,决定保留原书名,根据读者反馈的意见,只做内容和设计上的提升。全书选择最常用的800个常用繁体字,以楷书的简繁对照为主,在原有的基础上突出了繁体楷书的练习,根据读者意见增加了练习用的格子;在原先的笔画索引的基础上增加了音序索引,更方便学生和爱好者的查询检索;增加了简繁字义解析的内容,在练字和识字的同时能更好的了解繁体字的意义和应用。
黄牧甫,本名土陵,字牧甫,又作牧父、穆甫、穆父。受父影响,自小学习书印,颇有声名。一生致力于古文字学、碑板玺印,并擅画能书,成就卓然,是晚清印坛独树一帜的大篆刻家。黄牧甫不仅印艺高超,其边款艺术也是推陈出新。终其一生,于印学成就最著,后世誉为黟山派。时至今日,学印者无不将其与吴昌硕并重。《黄牧甫篆刻及其刀法》从黄牧甫篆刻刀法的发展过程和刀法的具体运用为着眼点,具体分析黄牧甫刀法的基本笔画,刀法与边、界、格,刀法与残破,刀法与结字、章法等,深入浅出,给篆刻初学者,或有兴趣的研究者以参考。
石鼓文,先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发现于唐初,共计十枚,高约三尺,径约二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内容早被认为是记叙周宣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宋代郑樵《石鼓音序》之后“石鼓秦物论”开始盛行,清末震钧断石鼓为秦文公时物,民国马衡断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断为秦襄公时物,今人刘星、刘牧则考证石鼓为秦始皇时代作品。石鼓刻石文字多残,北宋欧阳修录时存四百六十五字,明代范氏天一阁藏本仅四百六十二字,今之“马荐”鼓已一字无存。原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篆书石鼓文三种》收录石鼓文拓本及吴昌硕、王福庵、吴大澂三人所书的石鼓文临本。
篆刻是赵之谦心中永恒的情结。尽管他从政江西,为实现经世致用的政治理想而试图舍弃艺术,但内心的苦闷彷徨仍溢于言表。他的一生很终仍是属于艺术的,活跃于19世纪中叶的赵之谦因书画篆刻载誉史册,而不是其他,这在赵之谦而言,既是始料未及,也有悖于他涉艺的初衷,从而为他的艺术人生增添了悲壮的色彩。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意在通过对作品文化背景的阐述,为赵之谦篆刻艺术的爱好者提供基本的解读方法,并试图通过对赵之谦个性化创作的解析,使读者对篆刻艺术的技法有所了解,在学习方法上有所提示,并希望能由此增进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赵之谦是我国近代一位在书法、绘画、篆刻、诗文等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家。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选取赵之谦的印章作品,通过一方方具体的印
王本兴著的这本《甲骨文书法学》较为翔实地介绍了各类甲骨文书法用具,各类甲骨拓片范本,各类甲骨文书法学习方法,以及各阶段学习应注意的问题,纠正了对甲骨文书法艺术的一些片面理解,特别是以正误对照的形式指明了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这也是对读者很有用的。 本书从甲骨文书法的基本知识、技法与布局到创作与鉴赏,以章节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学习甲骨文书法的全过程,使初学者少走弯路,有益于有一定书法基础的朋友提高修养,很快地进入甲骨文书法艺术境界。
内容提要 本书对赵孟頫所书《妙严寺记》的笔法与运笔、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结体变化及章法与创作都进行了详细的讲授。
《官玺·私玺(先秦)/中国历代篆刻集粹1》主要收录自殷商至战国时期的古玺印,计官玺三百八十六方,私玺九百四十二方,封泥拓片二十一件,其中官玺按官位顺序排列,私玺以姓名、成语、单字玺为顺序排列,选用各种印谱中钤印精良者为范本,按原大影印。《官玺·私玺(先秦)/中国历代篆刻集粹1》全面展示出古玺印的风格特徵,是书法篆刻爱好者较佳的学习范本。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 定价 35.00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开本 8开 作者 上海博物馆 装帧 平装 页数 0 字数 0 ISBN编码 9787547909300 现代印刷技术空前发达,其印制法帖逼真之程度,远过古人双钩填墨及篆刻。而且,基于原碑帖的放大与缩小,更可全方位地展现书作的精神风采。这是极方便于书法学习的。《上海博物馆藏历代碑帖经典放大系列: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所选法帖多是原文字较小者,因而『放大』也就具有了价值。这些碑帖都是佳作杰构,赵孟俯在《兰亭十三跋》中说:『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放大本不仅追求原色,而且尽量做到保持原帖的点画、字形、行气、章法之『真貌『使原作由于字『小』而不易见的韵致得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