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照经典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经过反复斟酌,有选择性的收录了自东汉至清代的经典书法理论,共计三十六篇。体例上包括功用地位、本质特征、技法原理、创作规律、个性风格、审美追求、批评鉴赏以及学书方法等,重点是对这些书法理论进行释读,使高阶的书法爱好者便于阅读和理解,使书法专业本科学生便于自学。
本书由鉩印篇、篆刻篇及附文三部分组成。鉩印篇浅显地解析了我国鉩印的产生、发展和衍变的历史过程,以及春秋战囯到近代,历代官私鉨印的艺术特色。篆刻篇则简述从元代到明清及近现代篆刻艺术的发展轨跡,引用文献资料客观地介绍各朝代篆刻代表人物的生平、艺术成就和对印学发展的历史貢献。附文 战国古鉩中的先秦医药 名医与印章 ,则尝试讨论历史上中医药行业和鉩印篆刻艺术所产生的相互交集和具体应用状况。
本楹联为科技部支撑项目美丽乡村建设的旅游文化产品延伸成果,作为试验区山东沂南竹泉村发掘竹泉文化的阶段性成果,联语为中国当前古村落第一长联,上下联合计160字(超过天下第一长联云南滇池大观楼长联118字)。长联由作者自己撰写联语并用篆书书写,联语将竹文化、泉文化与中国传统人格、哲学、美学、书法景观、声景观联系,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特色。出版物将作为竹泉村旅游纪念品出售(景点年游客超过百万)。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流动的线条-中国书法鉴赏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作 者 秦理斌著 出版时间 20190401 I S B N 9787519032418 定价 80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160 (千字) 页 数 197 读者范围 大众
北魏时期的墓志铭均属魏碑,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楷书。魏碑笔法严谨、朴厚灵动,具有刚毅、质朴、劲健、豪迈的特点。本套墓志铭是字迹清晰、结体规范兼具艺术性的精品墓志,每册书内容大小字兼顾,并附赠一张完整的墓志拓片,裸脊装,便于翻阅。本套书计划出版100册,力争打造成我社继《历代碑帖精粹》之后又一书法板块的畅销品种。 此册《元倪墓志铭》藏于上海博物馆,是元氏墓志中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此碑字势横扁,笔触隽秀纯净,雄强大气,神采飞扬,在北魏众多的墓志中亦是难得佳作。
本系列丛书,是依据汉字结体规律、书写法及实用要求,以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书法家代表作品为对象,其中欧阳询《九成宫碑》、颜真卿《颜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赵孟頫《胆巴碑》,被视为毛笔书法的入门字帖,书写者学习后很快就能掌握结构规律和书写方法,是当前具有实用价值的临习范本。 本系列丛书,内容全面系统,结构完整有条理,语言通俗易懂,学习指导性强,有对书法基础知识、基本技法等全面系统的介绍,对学习者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手札亦称尺牍,相沿为书信的通称。汉魏以来,文人都视善尺牍为立身之本。手札书法与其他书法形式相比,书写显得更加自然率意,内容比较有真情实感,形式错落有致。具有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个性,是历来书法学习的经典范本。 清代至现代,人才辈出,书画名家荟萃,传世手札较多。本书收录清代八大山人、何绍基、赵之谦,近现代谢无量、陆俨少手札。寸纸半签,展现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他们特有的艺术情怀和人生格局。书中内容以图版为主,释文旁注,穿插赏评,对于手札书法的学习具有较大帮助。
每一方印例都围绕两个方面赏析,既带领读者“看”印面背后的作者、用字、用典等 深层次的意味,又解析印例中的技法如刀法、字法等,引导读者“临”。 书籍前言部分,勾画出这一风格的篆刻的源流和特点;正文部分是以“左赏析、右印例”的形式呈现,印例若有封泥样或边款,一并呈现,边款提供精校释文;书后的“印材举要”部分附上代表性印例的印石、印面彩图,供读者 全面了解印章。 书中印例大多是贴近原大呈现,并标注尺寸,个别印例尺寸不详也均注明。有边款或封泥的印例,均提供原大参考,或因版面原因没有原大呈现的,均有标注。 本书所选印例都是经典,但作者从专业而 的角度进行技法方面的解读,有利于对经典印例的再创作,是一本辅助汉印风格深入学习的利器。
《沈尹默信札集萃》由沈尹默写给马巽伯、谢稚柳、章士钊、朱希祖等朋友的信札组成,尤以写给马巽伯及朱希祖的数量最多。这批信札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是沈老书艺登 峰造极时期的书法作品。沈氏兄弟三人均为北京大学名教授,也是全国学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与钱玄同、鲁迅、周作人、马衡、马裕藻有一钱、二周、三沈、二马之称,沈尹默与马裕藻、马巽伯父子一直保持着 亦师亦友的 亲密联系,数十年间未曾间断。马巽伯酷爱沈老法书,收藏了大量沈尹默书法精品,如今,这些在收藏过程中不经意间的来往信札也成了书法珍品。沈尹默至朱希祖的信札基本上是朋友间以寺字韵而作的诗词唱和。抗战中日子虽然艰难,但文人写诗的雅兴却一点不减,重庆的一批文人兴起以寺字为韵写诗唱和,参加者有于右任、沈尹默、马衡、章士钊、
本书以《來楚生自用印谱》等精钤印谱为底本,专业角度严选247方原钤印稿,20余方公私藏代表作原石照片,展示来楚生写意印风的整体面貌和肖形印的精彩。高像素原色精印。 印蜕及边款均做释文,对作品中涉及的名句典故、历史人物详加注解,书后辑录历代精彩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