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骋,文化学者,毕业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华东政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主要著作有《 市民消费投诉诉讼指南 》、《 警惕消费心理误区 》、《 桃花美女——中国近代彩瓷的民间绝唱 》、《 中国名窑地图 》、《 历代瓷壶鉴藏 》、《 瓷绘丹青——历代瓷画解读与辨识 》等。 本书为他的全新专著《历代瓷塑艺术——解读与辨识》。本书保留了他以往陶瓷文化著述的审美鉴赏风格,侧重从历史、文化、审美角度对瓷塑艺术进行解读,以使读者在对中国瓷塑艺术鉴赏中获得审美愉悦。
本书详细收录了李季的雕刻作品。全书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陶材料作品、铸铁材料作品、铸铜材料作品、其他材料作品、树脂材料作品、废旧金属材料作品、木材料作品。 本书可作为高等艺术学校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为雕刻爱好者的创作提供思路。
《彩泥》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充分考虑了孩子的接受能力,图例简单、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力求由浅入深地将孩子带入一个美妙的捏泥世界。本书不仅教孩子学习捏泥的方法, 带领他们走进捏泥创作的天地,使他们通过模仿,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捏泥作品。
本书收入傅雷先生翻译的《罗丹艺术论》《英国绘画》及其早期一些关于文学、音乐、美术、政治等方面的译文。《罗丹艺术论》由葛塞尔据罗丹口述记录整理而成,是一本全面概括罗丹一生艺术修养和见地的理论著作,集中反映了罗丹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英国绘画》为英国艺术评论家埃里克·牛顿所著,侧重于描述18和19世纪英国绘画的发展演变情况。其他译文涉及多个不同领域,作者也分属不同 (法、英、美、德、俄、日等),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傅雷先生博学之一斑。
本书是木雕小物手作的自学教程。作者是木雕手作的达人,其总结了多年制作木雕手作的经验,向读者详细地介绍了在家进行木工雕刻需要准备的工具、不同物件适用的木材、木工雕刻的一般流程,并完整展示了3种实用餐具、5种古风饰品、6种呆萌动物的雕刻方法。 本书展示的木雕手作案例造型可爱、精致小巧又不失传统韵味,而且它们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书中同时还分享了原创木雕设计的方法和心得。 本书适合木工雕刻新手、手作爱好者学习使用,也适合木雕手工艺人借鉴和参考。
《的雕塑》是一部关于中国雕塑历史文化的图书。传统的表现是按年代进行叙述,而本书按材质进行划分,对源远流长的中国雕塑作大致梳理,突出有代表性的传世或出土的雕塑作品,突出信息量、知识性和文化性。 《的雕塑》主要涉及内容有:一、陶塑;二、泥塑;三、玉雕;四、铜雕;五、金雕;六、石雕;七、木雕;八、瓷雕(雕塑瓷);九、其他内容,包括装饰性雕刻和城市环境雕刻。其中既有古雕塑的神奇故事和发掘经历,又荟萃了各类雕塑的惊世绝伦之关,以散文化的笔触,精致的封面、装帧和插图,带给读者多重享受。
《魏司马景和妻墓志》内容简介:墓志是放在墓穴里记述墓主生平事迹的石刻。墓志多不具书者姓名,又因长期掩埋地下,故其影响不及碑刻远甚。然墓志书法的成就绝不逊于碑刻,尤其是达官贵人的墓志,更是当时书法高手所为。更为重要的是墓志书法可补碑刻书法之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碑刻立于地表,长年风吹日蚀,人工捶拓,加之历时久远,早期拓本绝难见到,故而书之精神面貌实难想见。而墓志久埋于地下,不受风化,无虞人捶,故多保存完好,字口清新,尤可想见书之笔法风神。更有其时书丹上石而未刻就者保存至今,直可睹古人之墨法矣。其二, 尤讲究“取法乎上”,古人谓“楷法晋唐”,唐碑传于今者固然不少,若一云乎上,则当上溯六朝。然六朝楷书实不多见,传于今天的钟王楷书,屡经翻刻,形神实难保全,而六朝碑
丹霞地貌作为一种独特的地质地貌形态,其研究很好缓慢,20世纪初,人们才意识到它专享的特性。多少年来,人们对丹霞科学知识的普及十分有限,在大众的视野里,通常把广东韶关的丹霞山作为标本。尽管2010年以南方六处丹霞景观捆绑的“中国丹霞”成功申报了世界自然遗产,但人们的认识和理解还只停留在“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概念上,停留在外在观赏、摄影绘画等层面,而对其所蕴藏内涵的了解远远不够,通俗、生动、全面介绍丹霞地貌的书籍更是少之又少,基本上是一个除了专业人员以外很少有人涉足的领域。本书的作者在钻研地质地学理论、吸收丹霞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穿越祁连山南北,深入实地考察辩识,足迹遍布河西走廊,凭借丰富的靠前手资料,融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对祁连山丹霞地貌进行了全景式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