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凿于1500年前的云冈石窟,是东方佛教的初始圣地。中西文化在此汇聚、碰撞、交融,绽放出无比绚丽的艺术之花。 起源于100年前的大画幅摄影,是摄影领域最古老的技艺之一。它在图像质感和细节的表现力上,有着数码摄影无法替代的效果。 本书采用古朴的大画幅影像来记录古老的云冈艺术,以36开小开本的形式呈现,尺寸为10.5*14.3cm。书内每一页正面为造像细节高清图,背面为造像名,装订成册。全书共118页。 小巧而精致的外观,极具审美意趣;能180 展开的装订样式,使翻阅毫无障碍,读者可将小书捧于手心,沉浸式欣赏造像的每一处细节。
书中有桀骜不驯, 能代表苏格兰精神的帚石楠;有能够治病疗伤,在“一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矢车菊;有安徒生的 爱,象征无法停留的爱的蒲公英;有能变成痒痒粉、被夏洛蒂·勃朗特画过的犬蔷薇;有出现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死亡约会》中的谋杀罪犯的帮凶——狐狸手套;有被苏格兰人从中国带到英国的棣棠……这些性格和经历迥异的花在不同的时空和文化中穿梭,将人与自然、历史与文明、文化与情感联结在一起。作者所写150种花,每种都配有19世纪英国插画师、植物学家爱德华·休姆绘制的彩色版画,古典妍丽,带你走进五彩斑斓的花的世界。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黎铿端砚》内容简介:端砚因其石质优良、石品绚丽、雕工精巧,文化底蕴深厚而被誉为(众砚之首)。它是用广东省肇庆市郊斧柯山端溪观石制作的。端砚始于唐,盛于宋元,精于明清,兴旺于今。已有近1300多年历史。
本书在参考诸多古籍文献及文博同仁相关学术论文或专著的基础上,以上海博物馆工艺类收藏为主,兼顾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安徽博物院、苏州博物馆、衢州博物馆等所藏珍品,精选江南主要雕刻门类的三十件代表性文物,如良渚文化玉琮王、明代“子刚”款玉尊、明代王叔远制核雕小舟、清代桐荫仁女图玉山子、明代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南宋戗金柳塘图朱漆斑纹黑漆盒等,依年代顺序分节介绍,偏重明清时期。具体文字力求深入浅出,也尝试引出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希望通过具象的江南器物,再现江南过往,呈现江南精神。
本书分六个章节展开论述: 章是“以美石为玉:传统认知中的识玉”。中国古人在生产劳动,尤其是石器加工的过程中,把玉从石中分化出来,广泛用于礼器和饰品。琢玉工艺材料是不断变化的,只要具备石之美者的标准,并纳入琢玉工艺的材料都可以称之为玉。 第二章是“由物及人:历史维度中的用玉”,从玉器发展历史及不同时期人们用玉的价值取向,分析中国人在传统审美观念影响下对玉的品鉴,进而得出传统审美维度中的玉识;第三章是“体物得神:空间维度中的赏玉”。中国人通过形、色、质、意等角度来识玉。玉石形态各异,观赏者在玉上感受自然生动、意趣盎然的形态;第四章是“匠心独运:构思过程的审料与治玉”,论述在构思过程中琢玉艺人对材料的把握,分别从材美至上、循形借势和留神破形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五章“因材施艺:加工
本书是作者冈田惠太的造型雕塑作品的展示集及制作过程讲解集,书中做工精细又 想象力的雕塑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全书图片摄影技术高超,排版精美,还原了冈田惠太作品的精美细节,使读者能够近距离接触这位美术设计师的 作品。本书书名“飞廉”,在中文里有“风神”之意。作者冈田惠太生长在日本这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一直进行作品创作至今。《飞廉》一书是他多年努力积累结出的果实,作者希望它不仅可以在日本被大家看到,希望它也能乘风跨海到达世界各地的人们手中。 书中不仅有超高清的雕塑作品 展示, 珍贵的是详细的制作过程图解,对读者来说,能够进一步了解一件精美的雕塑作品是如何制作成型的,对于美术专业从业者来说,也是难得的珍贵的学习资料。冈田惠太创造的雕塑作品,形象饱满生动, 叙事性特征,形态具有冲击力
《石破天惊:建筑师郑文箴木化石奇石雕刻作品》为配合中国地质博物馆石破天惊 建筑师郑文箴先生木化石奇石雕刻作品大型展览,将作品精品汇集成册出版。中间穿插评论、采访,将郑先生的创作理念、创作思想展现出来,再配以作品点评,易于观者理解。
本图书从发展历史、装饰特点、工具材料、色彩纹样、题材及服饰形象表现、工艺技法操作和作品赏析等各方面,分成七个章节全面介绍景德镇传统人物瓷雕彩绘装饰。本书立足人物瓷雕彩绘装饰的角度进行研究,依靠景德镇人物瓷雕一线的基础性背景和行业技艺演示,同时得到了具有 的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万金水、陈培火、方旺生、万国勇、万国喜等一批 的陶瓷雕塑装饰老艺人、老专家的大力支持,从口述及装饰技艺示范方面得到了 手资料。另外,又从雕塑行业现有的文献档案中提取、梳理出景德镇人物瓷雕彩绘装饰发展的线路,以及传承技艺的经典方式和方法。
本书图片内容丰富,文字言简意赅,可读性很强。中国历史文物众多,书中所选330余张图。皆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点。图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所有史迹文物按时代排序,便于了解雕塑艺术史的发展概况。黄文坤先生多年从事考古出版工作及学术研究,使其文字深入浅出,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清晰的时代脉络,加之图片直观展现中国历 经典雕塑作品。
中国根雕,是一门利用自然界的枯根朽木进行造型的艺术,它既古老又神奇。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根雕作品,现存唐代的文献和美术作品都有关于根雕的文字和绘画形象的记载;说它神奇,是因为根雕的用材是自然界中不被人注意的枯枝残根,这些枯枝残根若能被根雕家的慧眼发现,并经的艺术加工,则其身价便会成倍提高,有的甚至能“变废为宝”。根雕艺术中的“化腐朽为神奇”,指的就是成功的根雕作品。 中国根雕艺术作品按表现手法可以分成两个大类,即自然型根艺和雕刻型根艺。这两大类根艺作品都有自己广阔的市场。一般来说,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大多为自然形根艺,长江以南地区则以雕刻型根艺比较常见。目前,我国根艺的制作正逐渐走向普及,根艺的用材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枯木、树瘤、崖柏、古沉木等纷纷加入根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