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收入经典头像雕塑作品近百件,共230余幅彩图,分为古代希腊和罗马、文艺复兴时期、17、18世纪和19、20世纪初四个部分。作者还特地在附录中整理了收藏陈列这些经典作品的大英博物馆、卢浮宫、荷兰国立博物馆和法兰克福古代雕塑美术馆等37个欧洲著名博物馆的详细参访信息,对喜爱美术馆、博物馆和雕塑艺术的读者来说也是一本很独特的导览手册。
本书共220万字、近300幅彩图,分为三卷:严峻卷(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理想卷(隋唐五代)、愉悦卷(两宋辽金西夏元明清),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事件及作品等为纬,较为准确翔实地编织出先秦至明清时期中国石刻艺术发展的真实历史场景。采用描述阐释与历史钩沉相结合的方法,将纪传体的长处巧妙揉进编年史的写作中,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填补了学术空白。 编年体例分为 提示 叙录 文献 三部分,重点包括:与石刻艺术相关之重要政策法规、历史事件、宗教事件;对石刻艺术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影响之文化行为;雕刻家或刻工生平事迹;重要石刻艺术作品之系年、流传及影响等,*后一卷末附有参考文献书目、图录索引、内容索引。 本书资料翔实,史论结合,图文并茂,既适合具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阅读,也可供相关研究领域的人员参考。
本书是 岭南特色工艺非遗传承经典 之一,在介绍铜印历史、工具、材料、字体、章法、刀法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五个真实案例,引导学习者制作一枚完整的铜质印章。五个案例分别是篆刻阳文、篆刻姓名、吉祥语、印纽、边款,涵盖铜质印章的构成要素和常用印章类型。本书应用ISLI和MPR技术,图文视频结合,通俗易懂,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马骋,文化学者,毕业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华东政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主要著作有《 市民消费投诉诉讼指南 》、《 警惕消费心理误区 》、《 桃花美女——中国近代彩瓷的民间绝唱 》、《 中国名窑地图 》、《 历代瓷壶鉴藏 》、《 瓷绘丹青——历代瓷画解读与辨识 》等。 本书为他的全新专著《历代瓷塑艺术——解读与辨识》。本书保留了他以往陶瓷文化著述的审美鉴赏风格,侧重从历史、文化、审美角度对瓷塑艺术进行解读,以使读者在对中国瓷塑艺术鉴赏中获得审美愉悦。
设造像陈于殿堂之中,以彰宗教之神圣,这一宗教形式伴随着佛教东传而风行于华夏大地。本卷以历史朝代为轴,以现存寺院为点,结合实例,从美学视角梳理了佛教寺院造像在中国千年来的发展和变化。读者翻阅此书,可一窥我国古代艺匠在依托佛教仪轨的基础上如何一步步将西来诸佛塑作东方哲人,通过感受种种美学的本土化,体察中国佛教美学的独特魅力。
《图说中国雕塑艺术》以便捷的方式勾勒出中国雕塑艺术的演变历程,从众多雕塑作品中精挑细选了*为脍炙人口者,加以赏析,突出了这一视觉艺术的装饰、美化作用和纪念性。《图说中国雕塑艺术》语言通畅,注解深入浅出,配有大量精美的彩图。在赏心悦目的阅读中,你会对我国雕塑进行一次全景式的巡礼,从而轻松获得丰富的艺术知识,提升审美素养。
龙宏编的《外部空间设计(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实践教学系列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共分四个章节,首章为整本书的理论基础,阐释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具体定义,分析两者在美术学语境中的差异。第二章为《外部空间设计》,讲解外部空间设计的原则和设计中的要素;第三章为《外部空间设计基础》,从“尺度”“材质”“空间”三个层面详细讲解外部空间设计过程中需要留意的问题,如“透视变形”“材质与安全”“色彩与情绪等”; 一章为《外部空间设计方式》,从建筑学和艺术学两个角度切入,探讨外部空间设计在艺术层面和建筑层面中的逻辑。
在世界各地,我们随处可以见到雕塑,回首世界雕塑几千年的历史,无数振奋人防的时代,波澜壮阔的往事,战争、胜利、失败、对于民族的自豪,对于生活的热爱,都历历在目。当一切都成为过去的时候,时代的灵魂便凝聚在了雕塑那坚硬的脉络里。
雕塑是什么?雕塑可以调动人的身体,甚至操控人的身体,进而通过身体来影响人的思想。雕塑是一种行之于物的思维方式。它就像炼金术,能够将一块黏土或石头变成 不同的东西。雕塑的基本前提,回应了由来已久的观点——“物质至上”。在这个虚拟数字时代,雕塑依然是质疑世界,以及地球的重要方式——前者由我们所创造,而后者是我们创造的来源。 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与艺术史学者马丁?盖福德围绕关于造型艺术的十八个主题,展开了一场关于“雕塑是什么”对话,结集成册,是为《雕塑的故事》。在这部近四百页的图文对话集中,读者借助两位对话者的视角回顾了史前时代至今的人类造型史,涵盖了出自部落巫师、无名工匠、伟大的雕塑家,直至当红艺术实践者等创造者之手的艺术杰作。 雕塑是什么?本书的探索早已突破了所谓 \\\\\\\\\\\\\\\"
本书首次出版于1979年,是针对雕塑初学者的入门类经典书籍。 雕塑家布鲁诺 卢凯西的作品从悠久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中汲取养分,风格写实,平实易懂,技艺精湛,线条和表情优雅中渗透出美,具有某种哀怨与谐趣。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卢凯西工作的机会,配以玛吉特 马姆斯特拉姆的摄影记录,为读者展现了卢凯西用黏土制作一个人物头部雕塑的全过程,涵盖了从准备工具和材料,到粗雕、精雕、完善轮廓和整体润色的所有步骤,每一步都配有特写视图和文字说明,以便读者参照练习。
作为罗丹博物馆的前馆长、罗丹作品方面的世界知名专家,安托瓦内特·诺曼德·罗曼在着手探究罗丹的生活经历与作品的过程中,史无前例地接触到罗丹的作品以及博物馆的收藏品。通过350余幅、甚至一些尚未公开的图片,《罗丹》展示了这位被誉为“现代雕塑之父”的天才的过人之处。罗丹的雕塑以其流线性和运动性而闻名。本书从罗丹的创作生涯的每个阶段娓娓道来每个雕塑的特点。本书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读者提供了解读罗丹作品的全新视角。 《罗丹》收录35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其中绝大部分来着巴黎罗丹博物馆,并首次以出版物的形式公之于众。作为现代雕塑之父,本书追溯了罗丹赋予激情与创造力的艺术生涯。揭秘了其经典作品背后不为人知的创作缘起,曲折经历与不期而至的种种非议和争议。
晋城市东郊的青莲寺与玉皇庙之间相距有十多公里,都有长达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历史的烟云中,他们与这座城市、这块土地,共同经历了沧桑迭变、兴废交替,然而不变的是寺庙的顽强存在和百姓对它的绵长记忆。在这段记忆里,久远、留存物质和精神多的是唐朝华贵的佛、宋代精致的神。千百年来,青莲寺里释迦牟尼与他的弟子们,玉皇庙里玉皇大帝和他的各位神将,不动声色地征服了众多的香客和艺术家。在人神共处的默契中,像一篇叙事性的小说或激情飞扬的散文,叙述着创建寺庙的一个个隐隐约约的故事。人们崇拜着、困惑着,无论是佛还是道,都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思考和想像的空间。 本书以影像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完美的呈现了晋城国宝青莲寺和玉皇庙在神像塑造艺术上的高深造诣。
《南京名人雕塑之旅》是《南京旅游文化故事丛书》之一。本书以孙中山塑像作为导入,将具有代表性的名人雕塑归类于“广场街头”、“楼堂馆所”、“景点景区”、“校园文化”等四个篇章,旨在以名人雕塑为切入点,来推介南京的全域旅游资源,诠释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厚重的历史文化。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始于1979年,共进行五届。根据《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对符合一定条件且长期从事工艺美术制作的人员,由国务院负责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的部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这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介绍了50位各行各业的美术领袖人物。这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学善(福州木雕)》是其中一册。
本书初版于1925年,为西方中国艺术史研究巨擘喜仁龙的名作,直至今天仍被西方学者奉为研究中国古代雕塑的 圣经 。文字部分主要介绍了5 14世纪中国雕塑的历史演变,以及各个时期的艺术特征和代表作品。图录部分近千张图片按照时间和省份编排,既集中展示了同一时期不同地域雕塑的艺术特征,又呈现了不同时期同一地域的风格演变。这些海外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古董商、私人收藏家珍藏的中国文物,相当一部分已经下落不明,更有一些名胜古迹和文物珍藏屡遭劫难,今已绝迹世间,足见本书之珍贵。 本书即初版于1915年的《中国美术史 雕塑篇》,是大村西崖*负盛名的代表作。全书由正文和附图两部分组成,共收录50余万字、1000余幅珍贵的图片。正文以时间为轴,上至太古时期,下至五代时期。作者在实地考察、观摩实物的基础上,详尽搜辑历史文献,全面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自成立以来,泥塑课程一直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本书围绕着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泥塑教学大纲展开,共分为七章:章为泥塑准备,主要是对进入泥塑课程学习前的工具、设备等基础内容的介绍;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是对头像、胸像和人体的泥塑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是以实际泥塑教学大纲为依据,按照目前雕塑专业泥塑基础教学的实践方法与步骤进行编写,内容包括了教学大纲、教学重点解析、主干课程步骤示范、作品范例解析与经典作品鉴赏等。本书是对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完整性与科学性兼具的泥塑基础教学体系进行的系统总结与展示,实操价值较高
《2013中国玉石雕刻作品玉星奖金典》比较系统地收集了2013年全国玉石作品玉星奖参评获奖作品,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奖项:即金奖、银奖、铜奖及创意奖等,图片精美,点评精彩,类别丰富,非常通俗易懂,适合珠宝玉石首饰业者和一般读者收藏与参考。
秦汉时期雕塑水平达到中国历史上个高潮。秦代兵马俑壮阔的气势、汉代大型仪卫性石雕雄浑质朴的风格共同缔造了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作者行文规范,语句顺畅,条理清晰,将秦汉时期雕塑中出现的不同种类——石雕、陶塑、青铜、木雕、玉雕等分别列举详述,可读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