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精准扶贫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并将成为"十三五"时期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旅游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在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国内旅游人次数、旅游综合收入屡创新高。从我国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地区拥有较好的景观价值,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具备旅游开发潜力,旅游业在贫困地区的扶贫实践中也说明旅游扶贫具有较好的扶贫效果。本书是国内*本论述旅游精准扶贫规划编制的专著,它以*旅游扶贫试点村--湖北省红安县长丰村为例,系统介绍了如何编制旅游精准扶贫规划,并对国内区域旅游扶贫、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和乡村旅游扶贫的典型案例进行了解读。
入境旅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收外汇、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其发展状况是衡量这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和依据。城市作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形式之一,是现代旅游的支撑点,也是旅游流集聚扩散的空间载体。本书重点关注入境旅游流与城市目的地之间的驱动与响应关系,创新性地将需求侧的入境旅游流与供给侧的城市目的地置于一个平台,构建了相关基础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两个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耦合协同关系,并将理论结合实践进行验证。
《世界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系列》基于作者主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 中国试点项目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WHST 18/WLY.R6),结合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实际需求,围绕如何基于武陵源的突出普遍价值(OUV)实现可持续旅游,和如何以社区参与促进遗产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两个关键问题,进行国际与国内比较研究,对武陵源保护管理与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是教科文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旅游的示范性研究。
本书作者Dennison Nash是批加入旅游研究的人类学者,也是美国旅游人类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本书中的九个章节可分为两部分,部分总述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概念性视角,并对它们作了描述和评论。第二部分则通过批判性分析和一系列个案研究讨论人类学研究和旅游的关系。 作者从应用人类学的角度来解释旅游和人类学。他对一些研究范式、概念性模型和研究目标的评论是很尖锐的。他改进后的特纳派和研究方法、观点提出反对意见。当然,在人们是否有旅游需要和愉悦的旅行对游客的影响等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观点。因而本书对广大读者会具有吸引力。 本书文笔流畅、观点鲜明、易于理解,是美国一些大学的必修教材。对旅游的社会文化问题感兴趣的读者也会认为这本书很有价值,值得一读。它确定是一本引人深思、给人启发的书。
《我国海岛旅游开发研究》以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及环境学为理论指导,以大量翔实的资料与数据为基础,阐述我国海岛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和主要产品,探讨海岛旅游开发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及区域差异性,分析海岛旅游开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介绍了国外海岛旅游开发案例,分析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并概述我国主要海岛地区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基本情况,研究了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模式;同时梳理了我国海岛旅游开发的政策背景,进而提出促进海岛旅游发展的建议。
旅游规划设计年鉴,全面的旅游规划类设计资料。
本丛书有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吴必虎教授组织编写,包括五个分册,主题具有前瞻性,分别为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途径、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与管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与示范区创建、旅游大数据产品开发与实际应用、旅游特色小镇综合开发的COD模式,本册为 旅游大数据产品开发与实际应用 分册。本套丛书的编写结构为 理论 案例 的形式。理论部分,针对主题,概括性、由浅入深地阐释与主题相关的理论,并对其梳理与整合。案例部分,选取主要由 大地风景 牵头的旅游规划项目,其落脚点是为旅游规划相关从业者提供*为真实有效、具有实操性的案例,供其在日后的规划项目中参考。
前厅与客房管理(第四版)
乔治托克尔岑的《运动与休闲管理》是一本经典教材;对运动与休闲管理进行了全面而精彩的介绍。本书是*修订的版本,也是涵盖了所有现代运动与休闲管理教学重点的一本教材。它深度探讨了运动与休闲中的社会与文化,全面分析了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志愿部门中的休闲情况以及主要的运动休闲产品与服务,介绍了管理运动与休闲所需的技巧和技能。本书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是运动与休闲管理领域的权威教材。
本书为 十一五 十二五 规划教材,是以国家全新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旅游规划通则》为依据,完整、系统地阐述了自然、人文类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和 旅游资源管理。教材强化了对旅游资源的生成、演化的分析认识;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旅游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并突出了资源开发管理等内容。 本书既可作为高校旅游管理、地理科学、农林经济、环境科学、城乡规划、园林设计等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又可供旅游科研、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使用参考;亦可作为区域旅游资源调查、普查的培训用书。
《p》本书在文化元素基本概念、文旅融合原则与路径等理论研究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旅游规划中的空间形态、建筑、服饰、饮食、旅游商品、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旅游节庆活动、艺术、体育、研学和民族等方面文化的元素表达路径和方法。《/p》
本书是课题组历时八年的系列成果的系统总结,是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旅游线路模式的时空格局与目的地旅游合作网络模型研究”(课题号:41101130)主体研究设计的实现和深入。《BR》 旅游线路是涉及点—线—面,具有典型空间属性的地理现象,也是旅游学重要的研究领域,是社会文化地理现象和经济地理现象在空间上的线性组织,是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形式。本书基于我国百强旅行社线路详细报价单数据、实地问卷调查数据与旅游者网络游记,应用社会网络分析、计量经济学模型等方法和ArcGIS空间技术,研究我国旅游线路模式的时空格局与特征,并分别以四川省、海南省、云南省、长三角等区域为案例地,系统划分不同区域旅游线路的空间模式,深入分析基于不同旅游线路模式的目的地网络的空间结构和影响因素,深刻揭示目的地区域内节点间基于
本书主要从智慧旅游的理念、技术、应用和案例4个方面,系统地阐述智慧旅游,旨在推动我国智慧旅游的建设。 全书分四大篇,共21章。第1~4章为理念篇,阐述旅游业和智慧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智慧旅游定义以及智慧旅游建设,从游客、企业、管理者3个视角进行剖析,重点提出并解释了智慧旅游的核心理念、整体框架、应用体系以及建设思路。第5~9章为技术篇,阐述智慧旅游的核心技术和应用,并对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梳理。第10~19章为应用篇,从面向游客、旅游企业、管理部门3个方面,将智慧旅游建设分为云服务平台、目的地门户网站、虚拟旅游、移动终端应用、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应急指挥调度平台、智慧旅游产业联盟和智慧旅游营销十大应用体系,并做了系统论述。第20~21章为案例篇,选取部分国内外已经建设完成或正在建设的智
赵建昌*的这本《旅游伦理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从旅游伦理的角度分析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内容主要包括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伦理困境、旅游与伦理关系、旅游环境伦理、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乡村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对《全球旅游伦理规范》的解读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等。
本书主要介绍了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以及对国家战略的价值。其次介绍了当前全域旅游的诞生的背景、科学内涵、发展框架、发展模式、发展要点等基础知识。再次总结了全域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块及其主要做法与风险防范。复次介绍了全域旅游发展评估工作的组织与开展。*后,对全域旅游的总体风险防范与前景展望进行了研判。本书是全域旅游发展的技术指南,兼具理论知识普及与全域旅游实践指导功能。
《目的地品牌:管理地区声誉》是本关于目的地品牌的著作,对近年来在西方学术界逐步兴起的目的地品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目的地品牌:管理地区声誉》汇集了来自高等院校、政府部门、营销咨询机构和创意设计机构的专家学者、咨询顾问和管理人员的真知灼见,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旅游业和地方品牌之间的关系。全书共分三个部分:部分从理论角度概述了旅游业、地方认同、品牌化和地方声誉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探讨了目的地品牌管理面临的9个关键挑战;第三部分通过11个具体案例,讨论了目的地管理机构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野外地质工作手册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新华正版书籍】 作者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原价 ¥150.00 出版社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06-01
宋瑞主编的《2013-2014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2014版)》(即《旅游绿皮书No.12》),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组织专家编写的年度研究报告,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年度《旅游绿皮书》是该系列出版物的第12本,由2篇主报告、5篇年度主题报告和20篇专题报告组成,《2013-2014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2014版)》从政策、产业、市场、研究等多个角度勾画出2013年中国旅游发展的全貌,并对其中的热点、焦点、关键点予以剖析,对其未来发展做出预测。 2013年是中国旅游发展“破”与“立”的关键之年。主报告一对此进行了系统分析。总体来看,中国旅游在消费习惯、市场均势、市场格局、产业框架、区域格局、城乡壁垒、投资法则等方面均实现了新的突破,旅游需求向全民铺开,相关改革向纵深突破,旅游产业向多维推进,
本丛书有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吴必虎教授组织编写,包括五个分册,主题具有前瞻性,分别为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途径、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与管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与示范区创建、旅游大数据产品开发与实际应用、旅游特色小镇综合开发的COD模式,本册为 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与管理 分册。本套丛书的编写结构为 理论 案例 的形式。理论部分,针对主题,概括性、由浅入深地阐释与主题相关的理论,并对其梳理与整合。案例部分,选取主要由 大地风景 牵头的旅游规划项目,其落脚点是为旅游规划相关从业者提供*为真实有效、具有实操性的案例,供其在日后的规划项目中参考。
本书是反映2012年入境旅游者在华花费和国内居民国内旅游情况的资料性年刊。上篇为入境游客抽样调查资料,由综合分析报告和调查分类数据两部分组成。下篇为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汇集了2010年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
本书是反映2009年入境游客在华花费和国内居民国内旅游情况的资料性年刊,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入境游客抽样调查资料,由综合分析报告和调查分类数据两部分组成,分类数据包括:入境游客的主要特征,入境外国人、港澳台同胞的花费水平和花费构成、在境内的停留时间以及入境次数、流向、对住宿设施的选择,入境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旅游接待设施的评价以及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商品的兴趣等。 下篇为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汇集了2009年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共分为四个部分:部分为综合分析报告;第二部分为2009年国内旅游出游及花费情况;第三部分为2009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分类数据;第四部分为2009年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分类数据。 本书是根据抽样调查取得的数据和资料,经过汇总、审核、整理,汇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