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法,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今,新的社会发展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之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辩驳得失,以史为鉴,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 中国经济史 。
利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企业当然关心利润,普通人也要考虑自己会不会入不敷出。利润是我们理解当下和未来世界的关键词。 在远古时代,智人学会了烧柴取暖、开发土地、解决温饱。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发现了越来越多从地球上提取剩余价值的方法,而资本主义无疑加快了这一过程 在这本波澜壮阔的巨著中,工业革命、能源变革、贸易网络、金融创新、文化剧变悉数登场,而当高效的生产使社会充斥着商品时,消费资本主义占据了核心地位,让我们所居住的环境变得支离破碎且光怪陆离。 本书是一部资本主义扩张史,更是一部全球环境史。 它以厚重的历史笔触叙述了资本主义是如何以攫取利润为目标,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格局、人类的发展方向,并为整个世界带来长期暗影的。在这部力作之中,读者将步入一个交织着权力、财富与生态反思的壮阔
本书是一部讲述中国乃至全球主要手机品牌发展历史,以及与之相关各产业发展脉络的书籍,主线是手机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计算机、移动通信、软件和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副线是中国、美国、东亚和欧洲之间的国*级别产业分工、合作乃至竞争。全书分上部和下部,上部主要讲述除华为之外的主要手机品牌的发展故事,下部主要讲述华为手机的发展史以及对华为背后的中美大国产业融合、竞争乃至全球经济与人类社会走向的深度剖析。本书资料全部来源于公开报道,为大众读者而写作,力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楚一部小小的手机及其背后波澜壮阔的国家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在数百年的美国商业历史发展进程中, 平等竞争 和 胜者为王 犹如一对交织的矛盾,难分难解。在商业领域,平等竞争的理念深入人心,所以才有了属于普通人的逆袭传奇。但他们中的一些人往往采用了并不光彩的手段。许多商人敢于铤而走险,突破种种商业法规,违背西方宗教思想,有的甚至从事罪恶至极的黑奴贸易。 从农业、工业到服务业,是怎样的演进规律造就了世界强国的辉煌商业历史,推动了美国独特的企业家精神的形成?资本和冒险家共同掀起了创业和投资的财富浪潮,在经济危机中力挽狂澜,美国由此诞生了一批超级富豪,此后的财富新贵更是层出不穷,其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本书回望400余年的美国商业史,从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的企业入手,重点指写美国企业与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行动,充分展现其顺应时代潮流的财富变
《有形之手 : 透视中国金融史》以时间为脉络,主要讲述了自古以来政府如何干预金融,系统梳理了古代中国政府金融治理的基本逻辑、形式及其衰落过程,深入探析了金融治理的近代化探索与变革,详细剖析了当代中国金融治理实践,有助于广大读者深刻理解政府干预金融的思路、逻辑和方法。同时本书从国际视角出发,横向比较苏联及美英等国政府干预金融的经验、教训,以及干预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致力于厘清政府干预金融的边界,为中国的金融治理提供参考。
本书初版《日本经济史:16002000》刊行于2009年。因其用比较史的视点所撰写,并在各章的前面设有 总论 ,从近代经济的各项数据中选出重要的东西加以解说。通俗且易懂曾多次增印。作者对内容进行了增补,不仅在各章中增加 从历史中读取现代 的小节,还在在*后一章增加了20002015年的内容,现以《日本经济史 16002015年》的书名重新出版。
只有真正行走在中国的大地上,才会真的体会到真正的中国的样子。所有的理论都来自于实践。不论是傅衣凌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还是费孝通的社会人类学调查,都是要走下去,走到中国的基层社会中,那里才能看到中国社会的脉络、机理和生发的理论。中国何以为 中国 ?中国是富于层次、富有多样性的,我们希望多一点点理解和了解。 本书是作者在读书时所思所想的话题,集中在社会经济史研究、地方文献的价值、区域的实践、 齐民社会 与传统乡村,回顾了四十年的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传统、路径及转向,社会经济史研究与区域研究的结合。 作者的话*能代表本书, 这本集子所收诸篇,主要是我近年来在种种场合发表的言论被记录下来的文字,所谈大都是我多年读书时思过想过,但又未能以专论方式写出来的话题。以演讲和接受访谈的口述方式,记下
本书通过追溯德国商业史上众多重要人物与事件,展现了德国工业经济从19世纪初开始发展并崛起的历程。从19世纪初农业经济为主导的时代开始,到19世纪中叶乔治 弗里德里希 李斯特推动建立德意志关税同盟,再到20世纪初的工业化高峰,本书深入剖析了德国商业文化的形成与演变。书中不仅讲述了著名企业家的故事,如点书成金的莱恩哈德,还介绍了现代德国工业巨头如库卡集团在工业4.0时代的转型与发展。通过对德国商业史的回顾,本书揭示了德国制造业的成功秘诀,并探讨了其对当今全球化商业环境的意义。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已经历30余年,本书由见证并助力这一历史进程的《国际金融报》组织编写。全书围绕金融市场完备、多样化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产品与机制创新、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开放枢纽、金融营商环境等全方位讲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史、奋斗史,作者团队均为财经领域专业记者,且长期跟踪报道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程。图书较好兼顾科学性与可读性,有助于广大读者更好了解历史、认识当下、展望未来。
本书是《三线开花》一书未公布的1250法则辅助工具,其中大多数分析方法都是次公布,将这些辅助分析方法与1250均线法则结合使用后,就能极大提高投资者实战的成功率。 全面全释1250法则的实战技巧,以及使用的技术秘密与侧重点。 90周线理论,卖点方法汇萃,各种分析庄家的方法。 推出“雪山成交量”、“炸量开花”、“炸量骗量”、“肿瘤”等全。 集技术分析方法与股票分析软件为一体的书籍。 备有序列号及互联网确认密码,对图书和软件同时防盗版措施。 低价位、高价值的选股软件,方便散户的使
格里高利·祖克曼著的《 伟大的交易》介绍:一场 令人叹为观止的“伟大交易”,让约翰·保尔森在金融危机中赚了个盆满钵满;他的利润之巨,似乎不近现实,近乎梦幻:他的公司年盈利150亿美元,超过了总人口逾1200万的南美 玻利维亚、洪都拉斯、巴拉圭等3国的GDP之和;他的个人年收入将近40亿美元,日收入逾1000万美元,超过了大作家J.K.罗琳、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高尔夫球王泰格·伍兹等3人的总收入;他的身价高居大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和银行家大卫·洛克菲勒之上。
本书追溯了法国自16世纪以来的商业发展历程,展示了法国企业家精神如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塑造了法国乃至全球的商业格局。本书详细记录了法国从重商主义时代到后工业时代的转变,包括工业化时期的关键发展、世界经济大危机之下的重建、黄金30年的快速增长、全球化浪潮下的企业扩张,以及进入21世纪后的继承与改革。书中不仅描绘了诸如施耐德、雷诺、香奈儿、迪奥等著名企业的兴衰历程,还探讨了法国企业家独特的 外圣内王 精神 外表优雅而内心坚定。通过对这些企业和企业家的研究,本书揭示了法国商业文化的精髓,并为理解现代商业世界提供了深刻的洞见。此外,本书还分析了法国企业在面对全球化挑战时所采取的战略,以及它们如何在全球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从公元前3000年到21世纪,从一块泥板上的债务记录到制霸全球的金融巨兽,资本影响和左右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本书中,作者站在 资本边际收益递减 和 耗散结构 两大理论基础上,阐述了资本是如何积累、如何形成的,又投向了什么地方、塑造过哪些文明和霸权:古希腊时期的虚拟金融概念、十字军东征催生了近代银行系统、殖民贸易让欧洲商队遍布全球、战争资本主义护卫英国重组全球产业分工、金融资本如何打造一个个巨型企业、外币结算体系促成全球资本合作、以硅谷为代表的创新资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技奇迹 但是,资本无限增殖的内在需求及其周期规律又导致人类不断陷入危机:古罗马资本文明的陨落、南宋复杂社会的崩溃、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间的霸权更迭、全球金融危机频发、穷国和富国间壁垒高筑 在日益成熟的全球化体系中,资本既是
1907年10月发生在纽约的大恐慌是历著名的大恐慌之一,也是私人公司、行业组织和政府部门联合救市典型的案例。它的直接后果是美国国民银行时代的终结,催生了美国的中央银行即美联储。重要的是,它让人们开始反思监管和市场、垄断和竞争这两组矛盾。直至今日,这两个话题仍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本书围绕10月22日至11月6日周的时间线展开,生动刻画了摩根、罗斯福、斯特朗和众多核心人物在恐慌中的心态和行动。虽然故事发生的年代在遥远的上个世纪初,但故事中的场景却并不陌生。复盘不同维度下的救市过程,本书试图从中挖掘出救市要义,为下一场危机寻找对策。因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值得反复回味。
人们对于经济指标非常熟悉,因为关于它的报道充斥着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人们对于经济指标又非常陌生,因为其计算过程异常复杂和艰涩。这种落差使得经济指标成为舆论战场,政党的相互攻讦、利益团体之间的纷争等,让经济指标笼罩在浓浓的阴谋论的气氛中。扎卡里 卡拉贝尔通过对历史的细致耙梳,探究了GDP、CPI、失业率等关键性经济指标的来龙去脉以及计算过程,使其本质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随着精确化需求的增加,经济指标从帮助人们衡量经济现状的工具,逐渐演化成塑造人们对经济认知的框架。这种转变隐含着一种陷阱,任何对于指标的错误运用都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麻烦,从格林斯潘悖论的产生,到奥巴马7000亿美元救助计划的失策都是如此。不过,正如作者在书中所指出的,这种局面其实隐含着巨大的机会。在认清其本质的基础
李新宽所著的《国家与市场--英国重商主义时代的历史解读》直面重商主义研究中*根本,但也是争议*的课题。即国家与市场的关系课题。作者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史实的具体分析指出,在重商主义时代,英国国家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事实上,它经历了一个递次演进的过程。作者将该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通过比较分析揭示出:国家的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由对市场经济的全面控制逐步过渡到取消管制,*终实现了国家与市场经济的共生共荣。全书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富有创新性。
第二卷,江浙沪近代经济地理,作者戴鞍钢(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本书论述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变迁的原因、历史过程与结果,各区域工农业和交通邮政金融等方面发生的重大的变迁、全新的中国经济地理格局以及区域差异的形成,并探讨影响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形成的诸因素。
本书描述了经济学这个领域中科学分析的发展和命运,从希腊罗马时代直到现在,以社会和政治历史为背景进行描述。本书被 为迄今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关于经济学史的涉及范围 广泛、分析 详尽的一本巨著。 本书论述年代为1790-1870年。
本书为 岭南文化书系 韶文化研究丛书 之一,是一部反映韶关工矿发展历史进程的稿本,叙述了韶关工矿业自古代到现今各历史时期,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发展轨迹。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部分为古代韶州工矿业的源起,记叙了从先秦到唐宋、明清时期韶关工矿手工业的发展;第二部分,记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韶关完成近现代工业化体系建设的历史进程;第三部分,记叙改革开放初期韶关工业全面调整以及改革进程;第四部分,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韶关工矿的改革发展。
本书通过描述商人及市场类型、商业政策、货币与度量衡、商业经营方式与策略、商人信仰等近百个类项,系统地展示了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