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50-100元
  • 1折-6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6折6折-6.9折
筛选:
    • 侦查学教程【正版书籍,满额减】
    •   ( 1 条评论 )
    • 任惠华,马方 主编 /2014-07-01/ 法律出版社
    • 本教程在体系内容上遵循侦查理论与实践基本脉络结构展开,可作为初学者学习侦查学的入门指南,了解侦查基础理论,熟悉侦查基本步骤,学习现场勘查的任务与方法,领略侦查策略与措施的风采,掌握各类案件的侦查方法。本课程也可作为侦查实战人员提高理论素养的读物,集中展现了完整的侦查理论与侦查方法、对策,为深入理论学习与实践需要奠定基础。

    • ¥87.9 ¥192.62 折扣:4.6折
    • 新中国犯罪学研究形成与发展
    •   ( 1 条评论 )
    • 康树华 编著 /2011-08-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国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旧中国随着一些先进人士向国外学习,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将其传人中国。最初主要是译介国外的犯罪学论著,进一步开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撰写了犯罪学著作,并在高等政法院校开设了这门学科。然而,在新中国犯罪学却是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复苏或者说是逐渐形成的,直至1992年4月27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宣告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犯罪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组织起来,全面深入地发展阶段。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的成立,凝聚了犯罪学研究相关领导和部门、各界热心人士及犯罪学研究众多同志的心血。它是在经历了五年的艰苦筹建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多年积累,才取得的如此成果。

    • ¥55.77 ¥112.54 折扣:5折
    • 单位犯罪论 王良顺 著 公安大学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2 条评论 )
    • 王良顺 著 /2008-01-01/ 公安大学出版社
    •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中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在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上,单位犯罪的处罚在未来应当统一实行两罚制,废止单罚制。在责任人员的处罚上,本书着重研究了直接责任的含义,认为直接责任具有性质责任与程度责任两个侧面,并根据直接责任的两个侧面结合单位成员的地位,具体界定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本书认为,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与共同犯罪的共犯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责任人员,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罚应当按照其在单位犯罪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来确定,不适用共犯处罚规定。 在本书的最后,对单位犯罪的成立范围和处罚犯罪单位的刑罚方法这两个单位犯罪的立法完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应当适度扩大单位犯罪的成立范围,增加规定对犯罪单位适用的资格刑。

    • ¥92 ¥221 折扣:4.2折
    • 违法性认识理论研究 于洪伟 著 公安大学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1 条评论 )
    • 于洪伟 著 /2007-04-01/ 公安大学出版社
    • 在刑法领域,许多国家都站在相对主义的立场上对严格的“不知法律不免责”原则进行了修正。以此为背景,刑法理论中出现了四种主要的违法性认识理论观点:违法性认识不要说,社会危害性认识必要说、违法性认识必要说和违法性认识可能性说。在对各违法性认识理论观点之间的“ 语词之争”、“立场之争”和“方法之争”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和论证的基础,本书作者就与违法性认识相关的重要刑法理论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

    • ¥63 ¥235.37 折扣:2.7折
    • 犯罪学专题研究 张远煌 等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0 条评论 )
    • 张远煌 等著 /2011-08-0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犯罪学于我国虽属于发展中学科,但基于实践的推动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不仅犯罪学研究日趋活跃,而且犯罪学课程目前在政法院校也已普遍开设。与此相对应的是,犯罪学方面的教材建设却相对滞后。虽然近年来陆续出版了若干本科生教科书,但目前全国尚无适合研究生的犯罪学教材。鉴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与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聚集了实力相对雄厚的犯罪学教学研究力量,我们以本院人员为主干,同时邀请了校外部分代表性中青年学者,共同编写了这本主要面向法学研究生的《犯罪学专题研究》。根据研究生教学的特点,本教材主要突出了以下两个特点。在体例上,以点带面,深化犯罪学的核心知识。在照顾犯罪学知识系统性的同时,以专题形式浓缩犯罪学的主干内容和核心知识点,深入阐述犯罪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和前沿问题,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能获取尽

    • ¥73 ¥203.37 折扣:3.6折
    • 中国犯罪构成体系完善研究 冯亚东,胡东飞,邓君韬 法律出版社【售后无忧】
    •   ( 0 条评论 )
    • 冯亚东,胡东飞,邓君韬 /2010-07-01/ 法律出版社
    • 在中国社会全方位发生转折的历史大背景促动下,中国刑法学人情绪激奋、随风起舞,显然也在尝试着展望进而描绘自己一方领域的理想图景-德日、英美抑或照旧(老树新花)的模式。而无论是转借域外还是完善通说,面对中国刑法学界对通说体系的集体性反思,如若效仿一种流行的句式显然关系到“中国刑法学将向何处去”。我们今日对犯罪构成体系的讨论,必将广泛、深刻、长久地影响中国刑法学未来之进程。

    • ¥73.68 ¥157.36 折扣:4.7折
    • 犯罪社会学 宋浩波 公安大学出版社【达额立减】
    •   ( 1 条评论 )
    • 宋浩波 /2005-02-01/ 公安大学出版社
    • 全书写作的宗旨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下,运用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建立稳固社会学的理论基础,较为系统阐述犯罪社会学知识与内容,力图在观点上创新,体系上比较完整、系统,尽可能将犯罪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使犯罪社会学学科融合犯罪学、社会学的知识,提高其学术品位和学术价值,为解决现实的犯罪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 ¥63.16 ¥136.32 折扣:4.6折
    • 犯罪心理画像:行为证据分析入门 (美)特维 著,李玫瑾 等译 公安大学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0 条评论 )
    • (美)特维 著,李玫瑾 等译 /2005-04-01/ 公安大学出版社
    • 本书试图建议一个参考课本用于犯罪心理画像演绎方法的应用。它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关的专业术语和专业核心观念的同时,能十分清晰和形象地对这种方法加以介绍。此外,另一个目标是,建立刑事物证、行为证据和犯罪心理画像之间联系的牢固基础。 本书的内容共有28章,分别介绍了犯罪心理画像的历史,犯罪心理画像的基本方法,还有如何从犯罪现场、证据、伤害形态、被害人、犯罪行为、犯罪动机、犯罪人特征等角度进行犯罪心理画像。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对一些常见案件类型如杀人、、犯罪和网络犯罪的心理画像研究。在本书中,作者还专设一章用于论述“心理画像作为一门职业”所需要的严谨态度和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审慎和严肃的态度。

    • ¥79 ¥165 折扣:4.8折
    • 犯罪学导论 (荷)邦格 著,吴宗宪 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正版保证】
    •   ( 0 条评论 )
    • (荷)邦格 著,吴宗宪 译 /2009-01-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一部入门性质的犯罪学书籍。但是,本书除了具有和一般的此类书籍相同的特点,即介绍犯罪学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基本知识,提供犯罪学主要文献和组织机构的信息等内容之外,还有一个不同于一般的此类书籍的特点,那就是特别重视对于犯罪学及其思想的历史考查。在本书中,用很大篇幅论述了犯罪学诞生的历史、犯罪学诞生之前的有关思想以及犯罪学诞生之后形成的主要流派。可以说,重视对犯罪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是本书最显著的特色,作者在这方面提出的观点,例如,对于早期犯罪学思想的研究者以及早期犯罪学家的定位,对于犯罪学流派的归纳和论述等,都在西方犯罪学界产生了广泛而重大的影响,被经常引用。

    • ¥65 ¥137 折扣:4.7折
    • 普通诈骗罪研究 游涛 著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正版保证】
    •   ( 0 条评论 )
    • 游涛 著 /2012-01-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博士文丛(17):普通诈骗罪研究》围绕普通诈骗罪展开,除阐述选题理由、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的引论部分以外,全书共分五章。章从历史和域外两个角度,粗略梳理了我国从古至今关于诈骗罪的立法沿革,剖析了两大法系55个国家和地区关于诈骗罪的立法规范。第二章至第四章,立足于我国立法和审判实践,以中外刑法理论为指导,结合民法相关理论,论证了我国刑法规范之诈骗罪各构成要素应然内涵,提出了法益的实质违法性的判断应该是以社会规范说为基础的法益侵害说,探讨了虚拟财产的属性、对于诈骗罪既未遂的影响以及价值评判标准,并从行为人的角度研究了诈骗罪的手段行为、行为目的和主观方面等内容,从被害人角度研究了诈骗罪中受骗者的范围、错误认识、处分行为和财产损失的内容及认定等内容。在此基础上,第五章通

    • ¥82 ¥171 折扣:4.8折
    • 强奸犯罪比较研究 梁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售后无忧】
    •   ( 0 条评论 )
    • 梁健 /2010-01-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强奸罪是一种严重犯罪,又是中外刑事立法及刑法学存在重大差异和许多争议的犯罪。撰写《强奸犯罪比较研究》一书对于丰富人们对强奸罪的认识,促进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大量古今中外有关强奸罪的刑法规定及刑法学术文献资料,对强奸罪的历史与现状、强奸罪的主体、客观方面、主观方面、强奸罪的形态、刑事责任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该书基本保持了其博士学位论文《强奸犯罪比较研究》的全貌,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实体法上与强奸罪之构成以及认定有关,并普遍受到关注的大量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从比较中使人们了解到在同一问题上不同国家、地区规定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开阔了人们的思路,丰富了人们的知识。 2.作者旁征博引

    • ¥87.72 ¥185.44 折扣:4.7折
    • 犯罪构成要件理论 [日]小野清一郎,王泰 人民公安大学,【正版保证】
    •   ( 0 条评论 )
    • [日]小野清一郎,王泰 /2004-06-01/ 人民公安大学
    • 《犯罪构成要件理论》详细地研讨了构成要件的概念及其理论功能;构成要件与违法及道义责任的关系;构成要件中的规范要素和主观要素;构成要件与行为;构成要件与因果关系;构成要件的修正形式以及构成要件与共犯、罪数;作为刑事诉讼的指导形象的犯罪构成要件;构成要件和公诉事实及诉讼原因;构成要件与证据;构成要件与上诉审的结构等问题。提出了行为符合构成要件,并使所有构成要件都满足,这是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行为的违法性,其阻却性只阻却其可罚性;行为人的道义责任,是对实施违法行为的人进行的,从道义上非难其所实施的行为的规范性判断;未遂犯与共犯是修正构成要件的一般形式;罪数应当以构成要件的充足为标准来决定;诉讼法方面所谓的“应当成立犯罪的事实”必须理解为符合构成要件的事实,即犯罪构成要件事实。刑事

    • ¥65 ¥157 折扣:4.1折
    • 犯罪学要论 张旭 法律出版社【可开电子发票】
    •   ( 0 条评论 )
    • 张旭 著 /2004-12-01/ 法律出版社
    • 犯罪原因的探讨一直为学界所重视,工以此为中心形成各派学说。然而综观犯罪原因的探讨,基本可划归两类:一类是侧重犯罪近因的研究,力求解释直接引起犯罪的因素对犯罪的作用和影响的因素理论;一类是侧重于理论上的抽象,从宏观上把握犯罪原因作用机制的系统论的犯罪原因论。事实上,犯罪产生原因的探讨既要关注制约整体犯罪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也必须重视引起具体犯罪发生的直接原因和条件。 犯罪是人类社会的痼疾,它不仅腐蚀社会的肌体,而且严重侵犯人权。本书作者侧重犯罪原因的研究,力求解释犯罪因素理论,在把握犯罪原因作用机制系统论的犯罪原因上,通过对犯罪现象、犯罪类型的分析、提出了“犯罪原因一体论”的观点,将触发犯罪发生的各种因素探讨与特定类型犯罪相结合,从确定犯罪预防体系的超前性、对应性和复合性三个基

    • ¥66.67 ¥143.34 折扣:4.7折
    • 犯罪构成要件理论 [日]小野清一郎,王泰 人民公安大学,【正版保证】
    •   ( 0 条评论 )
    • [日]小野清一郎,王泰 /2004-06-01/ 人民公安大学
    • 《犯罪构成要件理论》详细地研讨了构成要件的概念及其理论功能;构成要件与违法及道义责任的关系;构成要件中的规范要素和主观要素;构成要件与行为;构成要件与因果关系;构成要件的修正形式以及构成要件与共犯、罪数;作为刑事诉讼的指导形象的犯罪构成要件;构成要件和公诉事实及诉讼原因;构成要件与证据;构成要件与上诉审的结构等问题。提出了行为符合构成要件,并使所有构成要件都满足,这是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行为的违法性,其阻却性只阻却其可罚性;行为人的道义责任,是对实施违法行为的人进行的,从道义上非难其所实施的行为的规范性判断;未遂犯与共犯是修正构成要件的一般形式;罪数应当以构成要件的充足为标准来决定;诉讼法方面所谓的“应当成立犯罪的事实”必须理解为符合构成要件的事实,即犯罪构成要件事实。刑事

    • ¥65 ¥161.37 折扣:4折
    • 单位犯罪论 王良顺 著 公安大学出版社,【正版保证】
    •   ( 0 条评论 )
    • 王良顺 著 /2008-01-01/ 公安大学出版社
    •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中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在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上,单位犯罪的处罚在未来应当统一实行两罚制,废止单罚制。在责任人员的处罚上,本书着重研究了直接责任的含义,认为直接责任具有性质责任与程度责任两个侧面,并根据直接责任的两个侧面结合单位成员的地位,具体界定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本书认为,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与共同犯罪的共犯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责任人员,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罚应当按照其在单位犯罪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来确定,不适用共犯处罚规定。 在本书的最后,对单位犯罪的成立范围和处罚犯罪单位的刑罚方法这两个单位犯罪的立法完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应当适度扩大单位犯罪的成立范围,增加规定对犯罪单位适用的资格刑。

    • ¥92 ¥335 折扣:2.7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