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本关于反腐败问题的学术著作,本书始终以预防腐败为主线,集中对于腐败行为进行技术层面的分析。有效的预防腐败的前提是深入了解腐败行为的发生机理和深层规律,这些技术性因素是腐败得以产生的关键,因此成为本书研究的重点。 本书分为六章,章提出了公共权力(资源)、腐败动机、腐败机会“三位一体。的解释模式。之后用三章分别分析了公共权力(资源)、腐败动机、腐败机会的总体特点、变化规律及其三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前四章构成了本书的理论部分,第五章和第六章则基于“三位一体”的解释模式,着重剖析了工程建设领域和国有企业的腐败现象的根源,并提出了系统的预防建议。
本书分为国家治理与廉能政治:理解探索、历史和比较视野中的中国反腐败和腐败防治的中观研究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制度化反腐:从廉洁政治到廉能政治;建设廉洁政治:内涵、意义与实现途径等。
由戴杰主编的《清风拂面(沪上国有企业廉洁文 化建设案例精选)/上海预防文化系列丛书》挑选了中 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国网上海电力公司检修公 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上海中大厦建设发展有 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程 有限公司和上海申迪有限公司这七家沪上知名国有企 业对其预防文化建设进行经验介绍,并展示其预防文 化建设成果。全书主要内容分为七个部分,每个部分 由一个国企具体讲述其如何与上海检察机关共同合作 进行预防文化建设。
在法治和吏治方面,新加坡确实是很有一套的;法治严明、令行禁止、高薪养廉这些在中国很难推行的东西,在那里成了遏制腐败的“法宝”。这些制度在本书中有详细而精辟的阐述,但是新加坡的经验与其说是展示了一种成功的模式,不如说是我们继续思考看似简单的“腐败”问题。在我们法学家看来,似乎腐败就是违法,不违法的就不能说是腐败,违法至少构成了腐败的一个要件;但是经济学家很可能认为违法与否和事情的本质没有直接关系,因为法律是人规定的,我们可以把某种行为定义为“腐败”,也完全可以不这么定义。在某种意义上,高薪养廉相当于国家用国库的钱“贿赂”公务员,换取他们的“廉洁”行为。由此可见,腐败是可以“制度化”的,而制度化之后当然也就正当合法,不称其为“腐败”了。高薪养廉的经济成本不小,但好处是至少可以造
在法治和吏治方面,新加坡确实是很有一套的;法治严明、令行禁止、高薪养廉这些在中国很难推行的东西,在那里成了遏制腐败的“法宝”。这些制度在本书中有详细而精辟的阐述,但是新加坡的经验与其说是展示了一种成功的模式,不如说是我们继续思考看似简单的“腐败”问题。在我们法学家看来,似乎腐败就是违法,不违法的就不能说是腐败,违法至少构成了腐败的一个要件;但是经济学家很可能认为违法与否和事情的本质没有直接关系,因为法律是人规定的,我们可以把某种行为定义为“腐败”,也完全可以不这么定义。在某种意义上,高薪养廉相当于国家用国库的钱“贿赂”公务员,换取他们的“廉洁”行为。由此可见,腐败是可以“制度化”的,而制度化之后当然也就正当合法,不称其为“腐败”了。高薪养廉的经济成本不小,但好处是至少可以造
《中国腐败高发期及治理研究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腐败高发期及其治理方略研究》立足于基本史实,系统研究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腐败高发期的缘起、表现和治理方略,总结了毛泽东、党中央共同领导中国人民治理高频腐败的成功经验。20世纪50年代中国发生的“三反”“五反”运动,是由增产节约运动演变而成的有效的反腐运动。毛泽东所领导的共产党不间断地开展了一系列反腐斗争,清除了腐化分子,教育了全党干部,将腐败频度控制在较低水平,创造了世界历史上少见的政治清明时代。
腐败与腐败治理是当代人类社会无法回避的共同话题。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都曾经经历过一个腐败严重泛滥的阶段,且腐败高发期都无一例外地集中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转型时期。本书集中讨论了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地区)在转型时期的腐败状况和腐败治理经验,探讨转型期腐败的内在动因和治理路径,进而投射到正在经历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中国,探寻中国式廉政的道路和模式。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