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国际关系理论史上三次大论战为主线,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本次修订的第二版内容前后时间跨度为100年,涵盖西方近十个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和几十种有影响的理论观点,包括威尔逊的理想主义、摩根索的现实主义、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和温特的建构主义等等。 作者在书中对各学派、各主要理论的内容及研究方法作了详尽的评述,同时重点介绍分析了几十年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和探索,如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 软权力论 地缘经济学 等,以及关于国际安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新观察、新论点。
原霸:霸权的演变(The H-Word: The Peripeteia of Hegemony) 在国际关系与政治学文献中,很少有术语像 霸权 这样被使用得如此广泛,而对于其确切意涵却几乎没有共识。在探讨这一概念命运的历史研究中,安德森追溯了 霸权 一词在古希腊时期的起源,在1848-1849年的欧洲大陆动荡时期于德意志重新被发现;随后,作者又分别考察了在革命时期的俄国、意大利以及冷战时期的美国、戴高乐治下的法国、撒切尔治下的英国、后殖民时代的印度、封建时代的日本的 霸权 概念,直至由默克尔和特雷莎 梅、布什和奥巴马唱主角的世界。
本书介绍了 一带一路 倡议背景下海外利益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重点从包含领域、指涉对象、参与主体、十道防线四个角度,阐释了全域全向多元立体海外利益保护体系模型的内涵;并从制度建构、建构要点和运营方案三个角度给出落地方案。同时,本书列举了大量海外利益保护案例,为海外利益保护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该书记录了7位白俄罗斯驻华大使对中白20多年外交关系发展历程的回忆。全书分为七部分,分别对应中白外交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节点和阶段。从1992-1995年中白外交关系起步,到1995-2000年走向战略合作,到进入21世纪后开始双边合作新模式,再到迈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台阶。书中既有对双边关系成就和经验的总结,也有对未来发展前景的思考和展望,对于中白关系研究专家、外事人员和其他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来说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书从国内公开发表的期刊、报纸自2017年以来刊载的研讨文章中精选31篇,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的时代背景,从多角度解读其内涵、分析其意义与价值,讲述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与实践,并探讨其传承与发展,旨在让更多读者关注、了解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国方案,为推动完善全球治理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
这套丛书,试图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以及新发展格局和大安全格局这“两个格局”的高度,立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的特殊时间节点,从不同角度和维度,全景式、大视野认识 安全。 本书沿着历史的脉络,纵论500年来兴衰沉浮的大国群像,探讨战争与大国兴衰的关系,归纳大国崛起的一般规律,细究美国、苏联和日本等 的成败轨迹,以求 兴衰看大国,唯望历史的大致回响为读者了解过去提供些许参考,服务于践行总体 安全观,为 安全建设略添助益。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尤其是大国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力量对比与战略关系发生显著变化,加之各种“黑天鹅”事件,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本书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破题之词,着力阐释在这一背景下党和国家的战略眼光、时局把握和外交方略,向世人展现“大国远见”之“远”,并尝试提出解局之道、术、策。本书收录了金灿荣教授自2017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章、演讲稿等二十余篇。围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的大国发展战略这一主题,探讨了当前总体国际形势、中国国内的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及大国关系等重要议题。
本次首次讲述了500年来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思想的完整历史。作者着重考察现实主义思想的出现及其演化,展示它对马基稚维利以来的政治思想和国际事件的影响。怍者研究了一系列体现统治者和思想家观急的原始文本,揭示了战争和其他危机事件是如何影响到当时人们的思想,并且在政治经济思想史的范畴内界定了现实主义思想。 作者探寻了现代社会与国际关系相关的四个主题:国家利益,均势理论,贸易平衡,地缘政治。他将现实主义思想与各种兼具宗教性和世俗性的普世主义思想作了对比,*终表明,现实主义不会占据持久的优势地位,现实主义与普世主义的斗争争会在21世纪的国际关系理论演变过程中形成一种无法解决的张力。
\"【内容简介】:知识与权力 报道与掩饰 权力与共谋萨义德“中东研究三部曲”压轴之作用真实取代虚伪 用责任取代逃避用冒险取代安全 用批评取代一团和气从伊朗人质事件、波斯湾战争到纽约世贸中心大楼 案,西方世界一直被一个名叫“伊斯兰”的幽魂苦苦纠缠。在新闻媒体的描述以及政府、学界与企业专家的应和下,“伊斯兰”竟沦为恐怖主义与 狂热的同义词。而与此同时,一些 也利用“伊斯兰”一词,来为其丧失民心的高压政权张目。在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中,爱德华?萨义德针对伊斯兰被西方媒体塑造出的僵固形象,检视了其渊源和影响。他结合政治评议与文化批评揭示出,即便是对伊斯兰世界 “客观”的报道,其中也潜藏着隐而不显的假设和对事实的扭曲。\"
邓小平是20世纪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影响力和个人魅力的领袖人物之一。他以非凡的理论勇气、经验和智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并对21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邓小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他会见各国首脑就达300多次。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病重前的十多年时间里,邓小平先后六十多次会见各国首脑。通过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使中国逐步走向了世界。 作为一位改变了中国并影响了世界的政治家,邓小平一直是中外记者争相采访的对象。1980年8月,邓小平应邀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的专访。这次长达四个多小时的访谈,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是邓小平历史性的,出色的答记者问”,更被中国新闻界奉为经典。1986年9月,邓小平唯
本书着重梳理了20世纪万隆会议之后十余年间,在以亚非合作为主轴的第三世界去殖民化与解放运动高潮时期里,中国对 亚非团结 的认识与实践。这种实践通过亚非国家间互助与合作的形式,谋求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的去殖民化,同时,特别突出了文化交流与协作在这个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将之视为一种在亚非合作框架下的文化去殖民化运动。这种文化去殖民化的理想与实践,有希望将广大的前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塑造为世界新秩序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这是一本回忆录。张九桓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了他在尼泊尔、新加坡、泰国出任大使的一些重要经历。其中记录了他与在国领导人会面 高光时刻 背后的故事,如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首相德乌帕、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总理吴作栋、泰国国王普密蓬、公主诗琳通、总理塔信等;也记述了作为大使经历和处理重大突发事变,如尼泊尔沙阿王朝的灭亡、在新加坡为1100多名工人追回诈骗损失、泰国政变塔信下台等。 本书集思想性、真实性、趣味性为一体,本着存史、资政、育人的初心,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迪。
本书依托外交学院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的研究力量,围绕 北京冬奥会与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这一主题,总结分析了2021 2022年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建设发展情况,从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反映了北京冬奥会推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所取得的经验与成就,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北京冬奥会遗产提供了多维度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思路,对提升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能力也具有独特价值。
《中国-东盟研究》每年4辑,每册15-20篇文章,主要刊载涉及中国-东盟关系领域研究成果的中英文稿件。每辑栏目设置7个专栏,具体为:(1)“特稿”(2)“政治与政策” (3)“经济与金融” (4)“贸易与投资” (5)“区域与合作” (6)“人文与交流” (7)“会议与文献” 。
......
本书回顾了二战后日本与GMS(大湄公河次区域)关系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日本的GMS政策出台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其行动选择,阐述日本实施GMS政策所取得的成效;简述了中国参与GMS经济合作的历程、中国的GMS政策,并对中日两国实施GMS政策所取得的成效做出了比较,揭示了日本GMS政策对GMS五国对华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对日本今后的相关政策走向做出展望,并就中国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与GMS五国的关系提出一些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