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白皮书)由 政策规划司主编、 地区业务司撰稿。《中国外交》(2024年版中文版)深入分析2023年 形势演变的发展动向,全面总结中国外交的丰硕成果,为读者了解中国外交提供了系统、 参考,是各界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窗口,也为中国与世界的对话沟通架起了桥梁。本书旨在准确、全面地阐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中国对 形势的 看法,系统、完整地介绍中国上年度对外关系及外交实践,增进 外人士对中国外交工作的了解。 章和第二章主要介绍中国对2023年 形势的看法和中国的外交工作概况。第三章主要介绍2023年中国与各建交 的关系。 第四章主要介绍2023年中国与 和地区组织的关系以及中国对有关问题的立场及观点。 第五章主要介绍2023年中国外交中的 安全、军控与防扩散工作。 第六章主要介绍2023年中国外交中的条约法律工作。 第七章主要介
......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在美国外交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就美国与国际制度这一主题,即美国擘画、构建、改革及维护国际制度的诸多方面进行专题性研究,辑录论文十余篇,主要分为美国与国际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安全制度及其他制度安排等板块,剖析美国因主导国际制度而获得的霸权利益及在改革国际制度方面表现出的诸多问题,并进一步从历史脉络出发,揭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国际秩序变革的必然性与应然性,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且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梳理韩国政府、学界、媒体、民众对中国周边外交的认知,描绘韩国视野下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轮廓。再通过考察以上四界对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南海争端的认知,解读韩国是如何看待中国在周边的合作与争议问题的。在归纳韩国对中国周边外交认知的特征之后,运用国际政治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韩国认知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韩国对中国周边外交的认知对我国周边外交工作的启示,并对未来中国周边外交工作的方向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书特别邀请了一批资深学者和前联合国高级官员共同考察联合国自1945年成立以来的发展状况。全书集中探讨了联合国在努力解决国际关系中存在的那些持久而艰巨的问题时所发挥的各种作用,这些问题具体涉及国际安全、裁军、人权、国际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为了给读者展示一个全方位的联合国,本书不仅着眼于联合国丰要机构的相关工作(尤其是安理会、联合国大会、秘书长办公室),而且也关注包括一些联合国专门机构在内的更广泛的联合国体系的运转情况。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自2023年起推出《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年度要览)》系列,作为《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年度出版物的要件补充。本书以更细致、更专业的视角全面刻画当年的国际重大事件,旨在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国际时事热点分析,帮助读者准确把握国际战略动向,是了解和研究国际形势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目。
威胁是事关 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一直是 安全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长期以来,威胁被看作不言自明的、本质主义的、确定的客观之物,因此威胁研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辨认、评估和应对威胁上,对威胁现实生成的内在机理却很少关注。本书受后结构主义 关系研究启发,试图挑战这种将威胁看作“纯粹”客观之物的观点,从话语角度解释那些不言自明的威胁形成方式,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话语如何建构威胁。本书按照提出问题、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和分析案例的步骤逐步展开,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 安全话语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在美国海外隐蔽行动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冷战期间,美国基于意识形态对抗的外交思维,创造了隐蔽行动这一外交工具,即利用隐蔽经济、政治、宣传战等,在世界各地对所谓潜在对手进行抹黑、颠覆,在实现自身私利的同时,造成了目标国和地区的动荡不安。本书作者多年来深挖这一研究方向,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是美国海外隐蔽行动研究领域的资深学者,本次将相关论文结集出版,有利于助推相关领域学术发展,为冷战史、国际关系史研究提供重要补充和启发新的研究视角。
......
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CO),前身是 上海五国 会晤机制。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自此, 上海五国 会晤机制正式建立。成员国有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2015年7月加入)、印度(2015年7月加入),宣称以 上海精神 解决各成员国间的边境问题。有两个常设机构,分别是设于北京的秘书处,以及设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反恐中心。本书系统介绍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历史沿革、基本情况、行动领域、前景和展望等,对读者了解该组织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指导,运用历史学、国际关系学、政治学、外交学、法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就1854年至1894年40年间,也就是以日本幕末开港为始至甲午战争爆发之前的中日琉球归属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主要是对欧美西方国家如何对琉球签订条约,中日两国之间为何修订《中日修好条规》、交涉 琉球漂流事件 、批准《中日修好条规》,以及日本明治政府如何强行推进占领琉球政策、中日两国之间又如何完成 分岛改约交涉 等内容进行梳理,旨在为中日琉球交涉的这一历史悬案提供进一步研究。